盘点寻宝往事

2016-05-14 16:04
青年与社会 2016年5期
关键词:石牛张献忠江中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这是流传在江口镇的一首民谣,据说它是破解张献忠沉银的密码。比较巧合的是,在江口附近,真有石牛山和石鼓山。不过,类似的民谣,在四川许多地方都有流传,它的中心指向都是一样:历史上,某个著名人物,曾在这里埋了一批宝藏,如果破译了这首民谣,也就找到了藏宝之地。比如我的老家川南富顺,据说就藏有明朝建文皇帝的宝藏,而且也有大同小异的民谣。究其实质,当然是民间的无稽之谈。

但江口沉银不同,它既确确实实地记载于各种笔记史乘中,又且三百多年来,不断从江中有所发现。

第一个从江口沉银中获利的是张献忠视作仇讎的杨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杨展制造了江口沉银。如果不是杨展的成功伏击,张献忠的船队也许真的顺流而下直入长江并抵达他梦想的杏花春雨的江南。

杨展击败张献忠后,从江中打捞出大量金银充当军费,并一跃而为诸路明军中最富有的一支。由此亦可证明,张献忠财富之巨。杨展的手下费密记录了获得张献忠沉银的经过:杨展虽大获全胜,却不知道张献忠竟带了如此之多的金银,后来听说渔民从江中打捞出不少东西,方才恍然大悟。

从张献忠据蜀到清军入川,四川前后动荡多年,就连成都也沦为一片草木疯长的废墟,有人从城楼上看见,一天之内竟有13只老虎从城墙根儿下走过。清朝初年的四川省府,不得不设在川北保宁。在经历了长达30年的休养生息后,四川全省人口也只有区区9万。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生存艰难,这一切,使得江口沉银被慢慢淡忘。人们淡忘了江口发生过的血腥大战,也淡忘了沉入江中的用暴力聚拢的民脂民膏。

等到和江口沉银有关的记载再次出现时,距那场杀声震天的大战已有一个半世纪。据《彭山县志》载,乾隆五十九年(也就是1794年)冬天,有渔民在江口河段打捞出刀鞘一具,这刀鞘辗转报到了总督孙士毅那里,孙派员到江口打捞了几天,收获不菲:“获银万两并珠宝玉器等物。”

可能是孙士毅的偶然所获鼓励了后来者。半个世纪后,正值太平天国起事,清政府财政拮据,入不敷出。一个叫陈泰初的官员向咸丰出主意,说他曾亲眼见到彭山一带的居民从岷江中打捞出张献忠的沉银,“其色黑暗”,“查出归官,尚存藩库,有案可核”。咸丰怦然心动,令成都将军裕瑞“悉心查访,博采舆论,若知其处,设法捞掘”。不过,裕瑞一无所获。

如前所述,除了江口沉银,锦江沉银也是一个流传已久的传说。上世纪30年代,一些川军将领组建了锦江淘金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寻找张献忠沉银。当时,这家公司拥有一张传说是张献忠藏宝的地图,淘金公司按图索骥,认定藏宝之地就在望江楼下游一带。上百人折腾了将近一年后,竟然真的从江心挖出一头石牛和一个石鼓,“石牛对石鼓”的民谣验证了,张献忠沉银似乎触手可及。可惜,最终的结局是,这家公司惟一的业绩就是挖到了几箩筐根本不值钱的铜钱。

猜你喜欢
石牛张献忠江中
小石牛
请石牛“开路”
以高质量安全托起“江中明珠”新荣光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第四章 暧昧之价(下)
张献忠:别老叫俺杀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