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文化蕴涵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品格、群体思维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拥有25个少数民族,15个独有少数民族。云南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彼此借鉴和相互融合,构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
到目前为止,云南省共有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590项。其中,国家级名录105项,省级名录285项,州(市)级名录2778项,县(区)级名录5422项。经过评审认定的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9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16人,州(市)级项目传承人970人,县(区)级项目传承人1853人。 “傣族剪纸”、藏族史诗《格萨尔》等多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的转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旧的民风民俗已经很少被年轻人所接受和欣赏,城市化使城乡差别逐步减小,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理念持续地向农村渗透,传统文明所遗传的文化符号、信息资源逐渐被扭曲,发生变异,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遭到了破坏。
民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土壤,而现代文明的冲击无疑加速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