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兰州为例审视年文化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对策

2016-05-14 19:02朱滢悦王柔周升辉张良帅
智富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非遗对策

朱滢悦 王柔 周升辉 张良帅

【摘 要】年文化是民族共存的文化,然而随着传统不断的被抛弃,它正受到空前猛烈的冲击。年味越来越淡化,追究起来,其实是年的方式与载体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年的方式与载体之一,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刻不容缓了。本文主要从年文化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及原因,传承保护情况等入手,探索更好的非遗保护模式。保护非遗,激活并传承年文化。

【关键词】年文化;非遗;对策

笔者团队前期去走访兰州各地调研,先后去了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永登县硬狮子舞传承人大女儿冯德培老先生处,永登县苦水镇等地,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兰州市委、市政府和文化部门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基本形成兰州市非遗保护体系框架,但是除去国家级非遗保存的情况比较好外,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并不十分乐观,都存在好多问题。非遗的问题总共归结起来有如下几个:

一、大众包括政府部门人员的保护意识普遍淡薄,社会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政府角度来看,政府内部缺少对非遗的正确认识,非遗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但是在出经济效益之前的投入也是相对较多的,个别地方主管部门重申报,轻保护,看重经济效益,缺乏长远的目光,就像笔者团队在采访中了解到的,兰州市级希望各传承人带团队去市里参加表演,但是部分县级政府不够重视,不提供支持,部分传承人入不敷出,难以承担包括出去表演所需的车费等,阻碍了各非遗知名度的提高。个别县区非遗保护意识相对薄弱,导致保护成效不够突出。从群众角度看,部分传承人传承的项目没有固定的表演场所,公园、广场等则不允许他们练习表演。而且部分机构邀请传承人的团队出去表演出场费太低,传承人出去表演一场可能入不敷出。

二、非遗的管理手段比较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保护责任模糊。兰州市文化局主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是县区文化馆没有专职人员,身兼多职的人很多,管理不够细化,没有彻底到位。相关管理规范和地方性法规不够健全,勤于开发、疏于管理的现象还多多少少存在。笔者采访的一位非遗传承人就透露说,他所居住的房子即将为了该县造路而拆迁,由于没有固定的场所放置房屋中前辈留下的老家伙什,可能考虑烧掉老一辈留下的太平鼓等家伙什。曾经找过县级文化馆,但是他们不管事,从而充分反映了工作没有细化到位的弊端。

三、非遗保护缺少专业性人才,而且工作落实不够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等都需要很多专业的人才,包括摄像,录影,研究,宣传,开发都需要,尤其是摄像、研究和开发的方面。但是现在,多数在职市县区的非遗保护干部的专业素养离达到非遗保护要求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摄像的人才也很匮乏,导致高标准完成采集影像资料的任务难以很好的落实。

四、经费不充足,保护工作缺乏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花钱,但是市政府批下来的经费是有限的,仅仅工作人员进行普查工作花费的经费就占很大一部分,再加上要分到各个非遗传承人手里的就更加少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对较好,还有固定的保护基地,但是部分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的日子就不见得好过了。由于没有固定的场所传承,部分非遗传承人自费租场地教授学员。就如笔者采访的硬狮子舞传承人,冯德培老人家里就是这样的,他们自己自费租场地教授学员,发扬硬狮子舞,他年纪大了教不了,就由他的大女儿在那儿传承他的衣钵继续教授学员。每年他们家用于租场地的开销就很大。

五、社会结构改变,缺乏规范的传承体系,非遗的传承难度加剧。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奔向城市打工,导致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被打破。农村留下的人中老弱妇孺占大多数,即使春节的时候青壮年回家过年团聚,也不会停留较长的时间,不能或者不愿意参加社火。读书的一代也备受现代城市的影响,一般不愿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像皋兰县铁芯子传承人魏兴乐老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老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武戏,但是他的儿子、孙子却没有一个人愿意继承老人的铁芯子技艺。当然这跟政府经费的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毕竟老人创作一部报酬仅仅只有50元而已,而且平分到铁芯子班子里,也不过就每人十元。在现在这个社会,十块钱也就只能买上五串羊肉串而已。

六、民俗艺术资源急速流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一般年纪都偏大,随着时间的飞逝,老艺人相继去世,部分手艺由于没有传承人,也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流失。笔者从永登“红玫瑰社火会”会长、兰州“红玫瑰太平鼓队”队长缪正发口中了解到,永登木偶皮影戏传承人苗高云的木偶戏班在苦水戏班中最有名,苗高云技艺高超,其娴熟的表演技巧将人物刻画的细致入微、声腔运唱情真意切受到了同行和专家的赞赏。但是由于老人的与世长辞,他所表演的木偶戏、皮影戏和下二调并没有完整的流传下来。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民俗艺术资源正在急速流失,建立完善传承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如何才能更好的保护年文化以及年文化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政府必须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内部关于非遗专业素养的培训,首先政府内部要做到非遗知识的普及,使内部人员能够充分重视非遗的保护。非遗工作的细化,具体工作落实到某个人,不模棱两可,使得每件事都落实到某个人头上,传承人遇到事情不会没有人负责;加快建设以保护非遗为核心,历史积淀丰厚,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价值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认定每项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加快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各种传习室等;开拓发展非遗的经济来源途径,将政府支持和自己发展结合在一块;建立非遗的传承体系,大力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包括非遗传承与保护方面和摄像摄影方面的技术人才等,在中小学开展非遗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大学设立非遗的专业,培养专门的人才;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意识,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进行宣传,如拍摄非遗题材的电视剧,开设非遗的节目,也可以通过组织非遗题材的讲座、征文,或者将非遗内容写入教材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市场联系在一起,如可以制造符合市场需求的非遗小产品进行销售,也可以成立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织,提供各演出的表演,一方面可以扩大各非遗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非遗保护的经费;对重点非遗传承人进行奖励,包括物质奖励、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等等,提高传承人传承非遗的积极性,使得非遗可以更好的传承下去;政府出资鼓励群众开办春节的社火活动,政府也可以出台一些政策吸引鼓励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回乡,使社火中不缺青壮年,并且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进行创新,吸引更多年龄段的人群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使非遗渐渐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国际舞台。也使年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文史资料与学习委员会,《关于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视察报告》2015年3月30日,www.gslzzx.gov.cn

[2]周和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探索》,《求是》2010年第04期

[3]冯骥才,《年文化需要新的方式和载体》,《环球人文地理》,2015年第05期,出版:环球人文地理杂志编辑部

[4]余永红,《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民间社火现状及保护问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年第02期,出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杂志编辑部

猜你喜欢
非遗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致力非遗保护,实现文化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