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惠渊
“冰水中前行”(Walks in Cold Water)是美国印第安原住民给韩国摄影师孙升贤(Sung Hyun Sohn)取的名字。当时,孙升贤在美国拍摄他的《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项目,他站在寒冷刺骨的冬日河水中为印第安部落拍照。印第安人有个习俗,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记忆,用一个事件或动作为伙伴取名,因此“冰水中前行”成为孙升贤在印第安朋友们中的名字。而孙升贤也很喜欢这个名字,并在各类自我介绍的资料中使用。
在我看来,“冰水中前行”也很好地描述了这位1971年出生的摄影师的工作。孙升贤的作品都与人有关,但是他的每部作品不以审美为追求,而是试图通过人像和环境唤醒读者对某一段历史的记忆,并讲述被摄者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生命记忆。而且,这些记忆大都与痛苦的经历有关,每一次和被摄对象交流,他都如从冰水中捞起一段沉重的往事。比如,他的拍摄对象有很多是侨民,有些是自己选择移民,有些是被迫背井离乡,总有说不尽的辛酸。
孙升贤和我是大学及研究生期间的同学。我们在韩国中央大学安城校区共同学习了很长时间。那时,他便执着于拍摄人的生活,令我佩服。安城离首尔不远,我们读书时还是个小山村,吸引了很多希望逃离城市生活的艺术家到此定居。孙升贤最初便以他们为拍摄对象,用大画幅相机记录艺术家们“隐士”般的乡村生活,透过人像挖掘他们内心中的躁动和平静,并确立自己日后以人的生活经历和记忆为创作主题的摄影风格。
孙升贤也是一名人类学学者,他在拍摄每一个项目时,不仅看重照片的效果,也在意每一次田野调查的过程,与人们相遇、相知,聆听和呈现在每段拍摄旅程中同等重要。
从集体记忆到个人记忆
令人惊讶的是,孙升贤作为独立艺术家工作后的第一个摄影项目中并没有人。《阴影中的天堂》(The Paradise in Shadows,1999)是一组反映韩国战争遗痕的照片。
战争记忆至今伴随着韩国人的成长和生活,首尔市内也有很多关于朝鲜战争的遗迹公园,陈列着战争中使用过的各类兵器、坦克和喷气式飞机。虽然那场战争已经过去很多年,但韩国政府和社会仍然用这种方式让国民记住曾经的伤痛,记住祖国分裂的事实。孙升贤面对这些遗迹,用一台针孔相机,加以长时间曝光的方式记录下那些战争工具的外形。由于针孔相机的特性和曝光时间长,拍摄对象的颜色失真,形状也产生了畸变。孙升贤借此表达战争阴影虽远去,但尚未离开社会,像幽灵影响着每一个韩国人的日常生活。
孙升贤将《阴影中的天堂》中的创作基调挪移到《统一的房子》(Unification House,1998~2004)这部作品中。但是,这部作品不仅关于集体记忆,也关于个人的生命记忆。他拍摄曾长期在押的政治犯,他们都违反了韩国国家安全法,其中有韩国人,也有朝鲜军人和间谍。这些人中,服刑最短的也有7年,服刑最长时间的人是在朝鲜战争时期便已被捕的北朝鲜军人,他们一直不愿改变政治信仰,因此久久不能迈出监狱的大门。1988年,韩国政府废除了与引渡战犯相关的法律,释放了所有长期在押政治犯。2000年9月,63名被释放的朝鲜政治犯被送回朝鲜。大约这个时候,孙升贤找到这些老人,倾听并记录了他们的故事。这些因战争和祖国分裂而酿成的悲惨故事,属于整个朝鲜半岛,也是每个个体最重要的生命记忆。孙升贤拍摄了这些人的照片,让照片成为一段历史见证,也让记忆封存在照片之中。
侨民
2003年,孙升贤赴美留学,接触到了朝鲜裔和韩国裔美国人(以下统称韩裔美国人)。虽然与孙升贤长着相似的面庞,但现代韩国社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在赴美之前,孙升贤曾作为摄影总监参与出版一本有关韩国历史的书《韩国生活博物馆》(Korean Lifestyle Museum,1999),这让他对韩国历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个经历也让他在和韩裔美国人的接触中能够多聊聊自己祖国的历史。而且,韩国人移民美国是从1903年开始的,到2003年恰好是100周年,孙升贤因此更对韩裔美国人群体的生活产生兴趣。他发现,在美式生活外,韩裔美国人家庭中还保留一些几十年前韩国生活传统,有些习俗在韩国已不多见。这样,他开始拍摄《韩裔美国人》(South and North Korean American,2003~2008)。也是从这个项目开始,他把创作聚焦在侨民主题上。
孙升贤拍摄韩裔美国人时,认识了一位韩裔社会学者林顺曼(Soon Man Lim)博士。林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少数族裔迁徙和社群生活。孙升贤对此也有浓厚兴趣,并很快成为了他的助手,作为志愿者一同研究美洲原住民现状。因此,他得以在南达科他州松岭印第安人保留地(Pine Ridge Indian Reservation)的“伤膝河”(Wounded Knee region)地区首次接触到印第安部族。
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后,印第安原住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欧洲人有更先进的武器和技术装备,使得他们能以更快的速度占领广袤的土地,对资源的贪婪让侵略者对印第安原住民痛下杀手。在长时间战斗冲突中,印第安人的数量越来越少,有数据显示,从15世纪到19世纪末期,美洲印第安人的数量减少了90%以上。19世纪,美国政府开始设立印第安人保留地,并强制大量印第安人从家乡迁居到保留地生活。如此,许多印第安人成为了寄居外乡的侨民。
孙升贤在这段时间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在对美国原住民部族的衰落和迁徙历史有初步了解后,他决定走到印第安部族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拍摄。这便是《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2003~至今)项目的开始。他遇到的第一个印第安人是个疾病缠身的农民。孙升贤跟随他来到部落,住了下来。孤独和恐惧是孙升贤最初的感受,但没几天,印第安部落就接纳了他,带他一起参加庆祝和悼念活动,一起在广袤的平原上进行早间冥想。孙升贤对印第安部落信仰和生活哲学的态度也从好奇转变为欣赏。他认为,由于印第安人崇尚万物有灵、生灵平等,自然、动物和人都是世界的主人,必须和谐相处,因此印第安人即使生活在种族歧视和社会压迫的环境下,还能保持着部族的活力。
首次拜访后,孙升贤又多次去印第安保留地,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他们的生活,并出版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2007年出版的《轮回》(The Circle Never Ends),记录了2005年印第安人举行的“奔向未来”(Riding toward the Future)活动。“奔向未来”活动是自1986年开始,于每年12月15日举行的年度活动,目的是纪念“伤膝河”屠杀(Wounded Knee Massacre,也有译为翁迪德尼之战)。这场屠杀发生在1890年的12月29日,起因是当年10月有一位印第安先知预言入侵美洲的欧洲人不久就会遭到失败,印第安救世主即将回来,不过条件是印第安人必须和祖先的幽灵共舞。不久,保留地的印第安人们纷纷跳起幽灵舞,这引起美国当局主意,并派军警前往保留地肃清幽灵舞的影响。12月,更多军人被派往该地区,抓捕印第安人头领,从而引起武装冲突,大批印第安人被杀。“伤膝河”屠杀是印第安人抵抗欧洲人的最后一战,也是欧洲人对印第安人的最后一次屠杀。“奔向未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从当年的屠杀点开始骑马,行进约500公里,持续2周时间,以向全美社会彰显印第安人的团结和追求独立自由的决心。这两周的气温非常低,经常出现零下30摄氏度到20摄氏度的超低温。印第安人认为承受寒冷也是向祖先致敬,继承和发扬不畏艰难的意志力的好环境。孙升贤全程参加了2005年的活动,骑马游行、记录,并拍摄照片。
另外一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和第四世界的亲密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Fourth World),记录了孙升贤和印第安部落共同生活的岁月。“第四世界”指那些已经丧失了自己的土地,民族历史正在丢失的族群,包括印第安各部族、普赛人,萨米人,亚述人和库尔德人等,他们的人口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是处在社会边缘的“亚民族”。目前,有超过6000个亚族群属于“第四世界”。这本书展示了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和现在的社群生活。
生活历史
2006年,孙升贤返回韩国,并着手开始一个记录当代蒙古社会面貌的项目《明亮的影子》(Bright Shadow),2013年完成。在这个项目中,他试图反映资本主义和现代化进程对蒙古传统社会的影响,以及这个背景下蒙古人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他看到,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侵害使蒙古草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资本主义文化代替了游牧文化,有近40%的蒙古人民生活在首都乌兰巴托。人口膨胀和城市化进程给这里带来了城市病,和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草原文化一去不返。孙升贤使用闪光灯拍摄,照片给人一种不真实感,仿佛是西方社会的广告牌。
在拍摄蒙古人生活的同时,2010年开始,孙升贤又把关注点转回朝鲜民族本身,不仅拍摄韩国人,也拍摄生活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的朝鲜族以及朝鲜的脱北者。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他要了解和记录生活在不同地区的朝鲜族人的境遇,这部作品被命名为《生活历史》(Life History )。
首先,孙升贤把拍摄对象锁定在见证当代韩国历史的年长农民,记录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条件。拍摄中,孙升贤并没有遵循传统的纪实摄影和人物摄影方式,而是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人物的面部,记录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的痕迹。之所以使用这种拍摄方式,是因为孙升贤希望照片能够呈现类似民族志研究的样貌。拍摄前,他花很长时间对半个世纪以来的韩国历史文化再次梳理,选取的拍摄对象都经历过动荡的年代和痛苦的生活,他不希望观者的注意力被环境或身份信息所干扰,而专注于肖像传达出的视觉信息,思考他们有过怎样的遭遇,从而联想到韩国社会的历史进程。用同样的方法,孙升贤拍摄了7组照片,涵盖了韩国现代史中那些最重要事件的见证者。
顺着这个思路,孙升贤在2015年完成了两部作品,其一是《海外朝鲜族人生活历史》(Life Histories of Transnational Koreans),他拍摄了出生在俄罗斯后来又返回韩国定居的朝鲜族人,曾被奴役到日本做苦工的韩国人,以及在日本生活的年轻一代朝鲜族人。其二是《70年返乡路》(70 Year Homecoming),记录了曾在日本殖民时代被强征前往北海道地区做劳工的死者遗体被运输回国的过程。自1980年代,在日本公民团体和宗教组织的支持下,韩日两国学者发起了寻找韩国劳工遗骸的调查计划。2015年,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115具在北海道发现的韩国劳工遗体被运送回国。孙升贤参与了运送过程,拍摄了途中景象。不过,他认为,这一举动不仅有政治意义,对韩国劳工史的研究也不应该仅停留在战争和政治层面,还应该关注他们的个人生活历史,展现他们曾有的生命记忆。
孙升贤今后还打算去拜访更多人,在更多国家收集有关朝鲜族人的故事。他说,我们可以从个体生命中窥视历史,也可以在历史大背景中感受属于个体的悲欢离合,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未来。孙升贤计划有朝一日把所有照片汇集成十卷合集,成为一部关于历史。关于个人生命记忆的文献。我想,他的工作一定不会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