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情况及监管对策研究

2016-05-14 14:34黄浩胜
时代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汇率跨境流动

近年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复杂深刻的变化,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进度不一,各国货币政策宽松(如中国、日本等)和收紧(如美国)并存,跨境资本高频大幅流动,给新兴经济体间,特别是较大依赖石油和大宗商品出口的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带来很大的资本外流压力。2014年以来,我国GDP增速保持在7%左右的中高增速范围,较以往回落明显,国际资本市场“唱空中国”之声不断,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较大,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我们积极调整监管策略,妥善加以应对。

一、跨境资金流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变化

加入WTO以来,受惠于国际收支“双顺差”,我国跨境资金{1}流动整体保持稳定,但这种情况在2014年开始发生变化。我国2015年1~3季度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账户顺差为208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为470亿美元。具体来看,中长期跨境资金仍保持净流入趋势,其中金融项目中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1~3季度顺差合计575亿美元;短期跨境资本出现大幅净流出的情况,其他投资1~3季度逆差3304亿美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资本和金融项目{2}下的其他投资项目大幅净流出,且流出额有迅速增加的趋势

一般来说,其他投资项目能较好地反映出短期资金流动情况。从外汇局公开的数据看,2013年我国金融和资本项目下其他投资净流入776亿美元,2014年该项目净流出迅速增加到2528亿美元,到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其他投资项下净流出迅速增加到3304亿美元。

(二)经常项目下服务贸易的逆差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额

我国近年来服务贸易长期保持逆差,其中2013年为-1218亿美元,2014年增加702亿达到-1920亿美元,2015年1~3季度也已经达到-1206亿美元,逆差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高额逆差主要是由于境外消费高速增长造成,一方面体现出国内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较低。

(三)净误差与遗漏项(NEO){3}出现了高额负值

一方面可能是资金外流量低估了,另一方面可能是经常项目顺差高估了。从国际收支平衡表来看,2015年1~3季度已达到-1618亿美元,预计全年该项额度很有可能超过前两年的总和(2013年-776亿美元,2014年-1401亿元)。巨额负值表明我国可能存在未能如实记录的大量资金外流的情况。

二、跨境资金流动产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理论上讲跨境资金流动主要受到经济增长状况、利率水平、汇率变动趋势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我国实际,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我国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跨境资本对国内投资的意向有所减弱

2015年1~3季度GDP同比增长率、消费水平的增长速度、投资水平的增长速度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分别下降到6.9%、10.5%、10.3%和6.0%,均创近5年以来的新低。2015年12月PMI为49.7,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下降,CPI低于市场预期,仅为1.6%,物价水平短期内仍难以走出“1时代”。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导致部分行业和地区承受了较大的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增加。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产业结构矛盾日益凸显且短期内难以改善,国内对外资投资的吸引力在逐步降低。

(二)主要国家货币政策出现分化引发套利资金流出

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推行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疲弱的经济,而我国经济在强劲的投资刺激下保持高速增长,造成2010至2013年期间,我国的实际利率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形成较为稳定了利差套利空间。2014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逐步企稳,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美元利息抬升。而为了降低我国社会融资成本,人民银行连续多次降息,中美利差不断收窄,国内套利空间越来越窄。

(三)中资企业今年不断增加对海外的直接投资

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展望2015》报告,2011~2014年三年期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率在全球直接投资流量缩减的前提下大幅增长。特别是去年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对外的投资力度,导致大量资金流向海外市场。

三、资金外流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管理的难度

短期跨境资金外流使得境内市场主体资产负债币种结构面临调整,很多境内企业和居民结汇意愿减弱,留汇、购汇意愿增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面临更大挑战。

(一)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因短期跨境资金外流而加大

外汇占款的波动性随短期跨境资金外流增大,从而使央行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的难度增大:在经济下行时期,如果以较大力度降息、降准放松流动性以维持经济增长,会导致境内外利差收窄、汇率贬值,资金大量外流,从而影响金融稳定;如果维持现状或流动性放松不到位,达不到提振国内经济、降低融资成本的作用,也难以弥补资本外流对国内金融流动性的影响。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已经从对冲外汇储备被动投放流动性向通过多种政策工具主动投放流动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政策传导方式变化、公开市场操作变化、市场流动性波动等都将使商业银行面临与以往不同的政策和市场环境,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的月增量自2013年末起一路震荡下行,外汇占款的不稳定性上升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大。

(二)跨境资本流动复杂加大银行体系外汇资产配置难度

我国银行业的外汇资产规模呈现扩张态势,2015年9月末我国银行各项外汇存款余额达到9111亿美元,分别较2013年末和2014年末增长34.2%和9.3%。汇率的变化和外汇资产的大幅增长将银行业外汇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化并带来外汇资产再配置的挑战,对银行外汇资产负债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近期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不断加码量化宽松使得欧元和日元的融资成本不断下降,相较美元更具成本优势,相应币种的资产配置量也将逐渐增加。

(三)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增加了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难度

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供求状况将逐渐取代政策面成为影响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如果资金大幅外流,将会对外汇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加大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下行压力,引起人民币汇率下跌,显著增大人民币外汇交易的市场风险,客户结售汇业务需求会产生变化。客户对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和个性化,为了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银行需要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的定价、管理能力。

四、政策建议

(一)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认真做好应对预案

面对近期我国跨境资金流动频率高、波幅大的情况,我国监管当局必须加强资金流动监测力度。一是密切关注跨境资金的规模和流向,及时掌握国际游资流入流出、本国企业居民结汇售汇等信息,为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二是根据不同的情景设计不同的政策组合,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并适时组织开展压力测试,检验应对预案的科学性和实际可操作性。三是积极进行监管创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丰富充实财政、货币、金融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手段,做足政策储备。

(二)通过实施灵活的货币政策组合,来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

一是充分保证市场流动性。综合运用降息、降准、PSL、SLF和MLF等货币政策工具,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持相对宽松的市场资金,充分应对和对冲资本外流可能导致的我国货币投放的被动收紧的局面。二是稳定人民币汇率。汇率需平衡实体经济竞争力和市场信心两个方面,在美元强势的情况下,更要严密监控汇率波动,通过审慎管理引导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加大对人民币中间价的管理,平衡好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防范汇率风险的关系,并采取积极对策,主动应对国外投机资金恶意做空人民币的行为。

(三)建立健全适合我国的监管政策框架体系,引导提升银行业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一是切实加强跨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银行业监体系。我国监管当局要在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有机结合的监管政策框架体系,完善跨境监管政策法规,改进跨境监管工具和方法,加大跨境监管合作与协调。二是根据金融机构的业务情况,引导其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积极适应新常态下的跨境资本流动,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和汇率风险管理管理水平。

(四)稳妥有序推进金融改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运行新常态,各项改革配套措施正处于推进磨合期。我国监管当局应在保持国内经济金融稳健运行的大前提下,继续审时度势地统筹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领域的重大改革,做好改革影响评估,关注各项改革同步推进可能带来的“叠加效应”,维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五)保持经济稳健增长,积极推动实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应对跨境资金流出的风险,根本上还是练好稳定经济增长的内功,发展好国内经济。我国监管当局要引导银行机构深刻认识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和运行趋势,主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将金融服务供给与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对接,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自身发展转型有机结合,根据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程推进业务结构和经营模式转型,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步伐,探索改进方式方法,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优化资金投向,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有效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注释

{1}跨境资金流动可分为短期资金流动和中长期资金流动。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看,资本和金融项目下金融项目中的其他投资,一般可视为反映短期资金流动的指标,而资本和金融项目下的金融项目,一般被视为反映长期资金流动趋势的指标。

{2}国际上测度跨境资金流动状况,一般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不含储备资产变动。

{3}净差错与遗漏项(NEO)是国际收支账户中的残余项,当经常账户(例如贸易)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例如外商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的官方数据不匹配时就会出现;理论上来讲,如果实际发生的经常账户交易与资本流动得到准确的会计簿记,那么NEO应该为零。但在实际操作中,假如观察到的经常账户余额高于观测到的居民海外资产(净)增长,那么NEO就会为负值。近年来这种偏差已经成为了中国国际收支账户中的一个常见特征。NEO=-(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账项目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作者简介:黄浩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猜你喜欢
汇率跨境流动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