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电视原创与文化传承的精神家园

2016-05-14 07:36冷凇张丽平
声屏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传承者卫视价值观

冷凇 张丽平

由北京卫视联合能量传播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档聚焦传承、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传承者》,于2015年11月14日起每周六晚21:08重磅播出。自开播以来,《传承者》凭借与众不同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众多真人秀节目里独树一帜。

寻找“资源空白“与“竞争蓝海”是成功季播节目永恒的诉求

当下电视综艺节目市场,天价购买节目版权、引入外国团队指导甚至直接操刀的模式比比皆是,歌唱类、相亲类、求职类、明星真人秀类、游戏竞技类等电视节目类型也遍布方寸荧屏。卫视季播领域差距越拉越大,差异越缩越小,跟风严重,而原创力却日益匮乏,可以说如今卫视季播领域的节目创作已是一片“红海”。所以,如何在歌唱资源、明星资源、游戏资源等被过度开发的前提下,找到全新的选题领域,找到资源空白和竞争蓝海,才是卫视频道季播领域的突出重围亟需解决的问题。

北京卫视“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产生了《传承者》这档地地道道的纯本土原创节目。该节目是一档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旨,以“让经典再次流行,让传承走向世界”为目标的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首度聚焦并揭秘传承者们鲜为人知的背后故事,通过传承人的展示,让传统文化有更多展现的平台,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技艺。该节目从模式的研发和创新,到节目的制作和呈现,全是本土团队日夜研习、实践的成果。作为纯本土团队制作的节目,《传承者》既克服了没有成功范本、现成节目模式的先天劣势,又以精彩的节目呈现和创新的节目模式成功冲击了收视,用“真挚情怀、真实争鸣、真诚致敬”三重定位观众把视线拉回到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上来,意义斐然。

价值引领、家国情怀、社会需求是主流媒体永远坚守的定位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中国有3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联合国非遗保护名录,位列世界第一。2006、2008、2011及2014四年共公布国家级非遗1372项,各省市县级非遗总数更是数以万计。勤劳智慧的老祖宗给我们后生之辈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可是在传统文化面临着世界流行文化冲击的背景之下,当中国的年轻一代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人关注、无人继承,人去艺绝已成为尴尬现实。让非遗回归,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迫切需要。北京卫视希望用《传承者》这档节目去发出这样的声音和反思:如何让古老的文明再度流行?如何让濒临失传的民族技艺后继有人?如何让中国的非遗走向世界舞台?通过传承者寻找中华民族深远广博的文化根系,重拾对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自信?

对于《传承者》而言,文化项目的震撼展演、家国情怀与人物命运、明星导师与青年团的观点争鸣,构成了三大核心看点,其终极目的就是弘扬传承者敢于展现、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精神。节目播出后得到了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光明日报》高度赞扬了《传承者》这档节目,传中华文化之根、承优秀传统之魂;《新京报》评论《传承者》以创新方式“秀”出了传统文化;《人民日报》也发表了《点亮老手艺 需越多重关(传统文化活起来)》的文章,提到这档节目把非遗传承人推到台前,呼吁对传统文化、老手艺的保护和关注。

《传承者》成功地做到了将我国传统之精髓、文化之厚重发扬光大,也更多承载了媒体本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有过灿烂的、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但在媒介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文化与技艺却面临着传播的缺位。作为一档传统文化展示真人秀,《传承者》在这方面具备着天然的先发优势。每个展示的传统项目,都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书籍,节目组也力图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出丰富的信息量来满足观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求知欲,来完成文化价值与情感诉求的共融共通。

前期的深度调研与资源摸底是季播节目成功的基础保证

浮躁是如今许多季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通病,这也是节目速朽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卫视季播节目往往“拍脑门”“凑选题”“拿钱就上”,没有缜密的分析,没有精心的设计,更没有扎实的调研和积累,一味的跟风导致创新滞后,发展滞后。

《传承者》坚持走出一条新路,拒绝浮躁,回避跟风,节目在开拍前就在前期的深度调研与资源摸底方面做足了功课,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行走。《传承者》在2014年即启动“概念孵化”“选题摸底”“外拍调研”三大流程,历时一年半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和素材。一对一联络非遗传承人超过1000人,外拍非遗微电影超过30部;项目导演与传承人一对一服务,并在长期的合作中成为挚友,挖掘到其他节目所意想不到的效果。

策划与执行上的“独创思维”与“极致思维”

文化节目本身就难做,而关涉到五花八门且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的非遗文化更是难上加难,如何让非遗项目经过包装后让人爱看,如何在讲真话、吐真言的语境中回避语言暴力,坚守文化致敬,如何让嘉宾不假不装、发挥各自的功效,这些都是《传承者》需要面对的难题。《传承者》努力克服难点,在策划与执行上达到了电视业内的七个之最:

第一,对非遗传承人的最高规格致敬。“致敬我们是认真的”这是《传承者》一直坚持的态度。为了达到对文化解读的平衡,节目突破原有的单层导师评价体系,独创“三层评价”:一层是导师战队,二层是青年团友,三层是“一席之地”。如此就让传承人的坐席“一席之地”高于导师和青年团,享受登高瞩目的尊荣。

第二,传统非遗项目的最辉煌舞台呈现。《传承者》录像前提前一周进行联排,做到精益求精,努力让一切静态的项目动态化,让非遗时尚起来。

第三,季播棚内综艺最为系统性的原创研发。节目从价值定位、核心创意、舞美方案、转传机位、嘉宾配置等各个方面不断进行推演、试验,最终确定最佳选择,逐渐试验与磨合形成实操宝典。

第四,代际嘉宾邀请的最巧搭配(老青混搭、明明组合、王侯组合)。在节目中,陈道明和范明组成的“明明组合”,王纪言、侯佩岑组成“王侯组合”,助力文化传承人;由十位青年代表组成的青年团展开对文化传承的思想和语言交锋。四位导师的设置也都各有特点和不同的定位,陈道明代表中国影视界的主流价值观,体现“文化自觉”的定盘作用;而作为大家和杂家的王纪言则代表着“文化反思”;诙谐有趣的范明则让非遗变得生动有趣,让文化体现出轻松感(“文化放松”);侯佩岑则从女性的情感出发,从女性独有感性视角抒发对两岸非遗文化的感怀(“文化感怀”)。

第五,挑战电视制作领域最高极限。在电视画面和制作的呈现上,北京卫视《传承者》制作团队用心打造每一个细节,挑战电视制作领域诸多极限与不可能。国内首创22路讯道,机位的布控和导播转传的无缝衔接,得以记录现场发生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和突发状况。声音讯道20路以上,强大的技术支持保障传承人、主持人、青年团一起说话时,收声的顺利进行。无论是制作方式的呈现,还是极限舞美道具的运用,在《传承者》节目中都展现得精巧多样,将一个个文化瑰宝记录收藏。

第六,文化视点与社会话题的最深入全面的讨论。节目从非遗的话题延伸到历史、军事、文化、经济、社交、民风、习俗、礼仪等各个方面,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进行全面展现,体现主流价值观的创新。

第七,多元选题满足最大跨度年龄层与最大差异知识结构观众需求。《传承者》中所展现的项目如咏春拳、蹴鞠、嘉兴掼牛等项目包含了大师致敬,民俗民风,惊悚绝技等各个方面,让三高人群(高素质高学历高格调)、民族观众、普通大众各取所需,并进行电视审美阶层的渗透倒流——让雅众入乡随俗,让草根接受大师洗礼。

原创模式与主流价值观的创新表达是确保节目高影响的基础

主流价值观需要弘扬,更需要创新。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要求之下,创新主流价值观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方法,是原创电视节目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传承者》作为一档成功的原创电视节目和成功模式,对主流价值观的传达、尊重和创新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节目站在丰厚的文化资源沃土之上,不忘致敬传统,始终向古老技艺和世代传承创新的传承者们表达着敬意,可以说,节目一开始就已经站在了文化的高处。节目又邀请青年代表参与节目,用艺术的近距离呈现去感染年轻一代,在观点交锋中倾听“意见”与“异见”,这是具有真知灼见的放眼未来,将各民族文化遗产项目精彩展现,唤起电视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自信。同时,节目精选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非遗项目走进联合国舞台,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网络发展迅速的当下,召唤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文化传承节目,意义非凡。北京卫视《传承者》坚持价值观导向,坚持原创精品,既真诚致敬传统,又懂得放眼未来,扎实立足本土,又敢于面向世界。这是一档有自信、有远见又有情怀的电视节目,最终也用真挚情怀、真实争鸣和真诚致敬赢得了关注,赢得了成功。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

栏目责编:吉 庆

猜你喜欢
传承者卫视价值观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弘扬中国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民族形象 做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我的价值观
蔡思雅 古老木偶背后的年轻传承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铁人精神”的传承者
民族艺术的坚守者与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