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非各类投资存量达1010亿美元,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企业3152家,覆盖各行各业,其中中小企业或民企占比70%以上。①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中国在非国际形象和影响力的传播者和代言人,应自觉肩负起促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职责,做中非关系的守护者、推动者和宣传者。民企在非投资实施本土化经营管理,大量聘用当地工作人员,提升就业和生活水平;转让技术、培训非洲技术人员,提升其技术和管理水平;关注弱势群体和公共利益,勇担社会责任;自觉或不自觉传播中国企业文化和中国当代文化,是实施公共外交、有效对外传播的重要主体。本文以民营电视传媒集团四达时代(简称四达)为例,试析其作为对外传播主体,提升中国对非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作用与价值。
促发展,树立数字电视运营商品牌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06年6月16日签署的《GE06区域性协议》规定,非洲等ITU一区国家应在2015年6月17日全部完成广电数字化整转。尽管非洲国家经济落后、技术欠缺和资金不足,依然启动广电数字化整改进程。四达作为广电信息通讯技术供应商,抓住非洲国家实施广电数字化整转的契机,选择广电数字化相对落后的非洲作为目标市场,已成为非洲广电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推动者。截至2015年6月17日,非洲54个国家中,仅有5个国家完成电视数字化整转。其中卢旺达、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三国,即是通过与四达的合作,如期实现广电数字化整转,而其他十几个广电数字化转换取得较大进展的国家,如尼日利亚、肯尼亚、乌干达等,也得益于四达的参与推动。
四达2007年在卢旺达获得首张数字电视牌照和无线频谱使用许可牌照,开始投资建设并于次年在卢旺达开始运营非洲首个地面数字电视系统,迄今已在30个非洲国家注册成立公司,在其中16个国家开展数字电视运营,发展用户超过700万,成为非洲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电视运营商。四达现在非洲拥有三大基础网络平台,即节目中继平台、直播卫星平台以及地面数字电视传输平台。C波段卫星节目中继平台使得四达的卫星信号可以覆盖整个非洲、整个欧洲和亚洲的一部分;直播卫星信号可覆盖撒哈拉以南45个国家、9.3亿人口。地面数字电视平台建有大功率数字电视发射台174座,覆盖城市人口近3亿。四达节目平台上传输着44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其中四达自办频道38个,用8种语言、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②
鉴于非洲国家广电数字化整转的困难,ITU已将非洲国家实现整转的最后期限推迟到2020年6月17日。这意味着未来五年是非洲实现广电数字化的冲刺时段。四达已将发展战略与非洲的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接:一是继续全力推动非洲广电的数字化,在推动广电数字化的同时,使四达非洲网络的用户规模达到3000万户,投资并运营的国家达到40个,成为非洲用户规模最大的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二是进一步加强内容建设:要译制大量优秀的中国影视剧,用非洲本地主流语言打造多语种的中国影视频道;要支持本地的内容建设,投资本地的传媒企业,繁荣本地文化;要开播四达电台、电视台;要把世界上的优秀影视剧引入四达平台,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丰富的四达内容体系。三是要利用逐渐建立起来的四达平台的影响力,推出“智慧家庭”,将互联网运用与数字电视融合,为ITU和非盟提出的“智慧非洲”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作为中国广电行业在海外最具实力与影响力的系统集成商、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之一,四达已成为非洲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数字电视运营商,正在投资建设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打造海外影视译制基地、搭建中国特色内容节目平台,努力推动中华文化走进非洲普通百姓。与此同时,四达从节目源的数字化、播控系统的数字化、传输网络的数字化和用户终端的数字化四个方面,正在帮助非洲国家建立全新的广电产业。十年磨一剑,四达用十年的时间,用自己不断革新的数字技术网络、物美价廉的集成电视内容,义利兼顾的社会责任,助力非洲国家实现广电数字化、提供公共社会服务。可以说,在非洲广电数字化整转方面,四达是主要的技术提供者、资金提供者、经验提供者、内容提供者,有力地促进了非洲数字电视业和传媒业的转型升级。
惠民生,用行动诠释中国“义利观”
四达让数字电视“飞入”非洲普通家庭。在四达拓展非洲业务之前,数字电视在非洲国家并不普及且费用高昂,普通家庭难以承受。2008年8月四达在非洲首个分公司——四达时代传媒卢旺达公司开业时,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三分之一的家庭拥有电视机,但国家电视台仅能提供一套电视节目服务。四达的到来使当地老百姓只要支付合理的价格,就能收看到四十多套电视节目。现在16个非洲国家的普通家庭只要花费10美元买一个机顶盒,再花最少不到3美元买一个节目包,就可以观看高质量的数字电视节目。四达在这16个国家开展数字电视运营并统一使用四达时代(Startimes)和四达卫星(StarSati)品牌向用户提供价格低廉、内容丰富、画质清晰的数字电视服务。四达秉持“让每一个非洲家庭都买得起、看得起、看得好数字电视,共享数字电视的美好”的宗旨,提供廉价数字电视入户,让广大普通非洲家庭走进数字电视时代。
数字电视属于网络经济的范畴,而网络经济是规模经济,只有形成规模才有效益。四达在打开非洲市场后,扎根非洲、深耕非洲市场。这一过程既是其不断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过程,也是其用产品、质量和服务不断塑造中国企业形象的过程。四达在非洲实施本土化经营,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四达在非洲的本地员工已达到94%,遍布市场、技术、服务等各个部门,管理层也不乏他们的身影。在北京的总部,有两位副总裁是非洲人,分别负责内容和品牌建设。与此同时,四达鼓励中国员工与当地员工交流融合;积极与当地媒体、NGO、社区合作,从事公益事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当地社区和民众建立鱼水关系。从服务物美价廉满足当地民众需求,到提供工作岗位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四达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广泛惠及东道国民生,从而赢得了东道国和消费者的信赖,逐渐树立起了四达品牌和中国形象。四达这种让利予人、义利兼顾的投资经营行为,用行动传播诠释了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
中国企业助推非洲广电数字化,为中国加强对非传播、提升对非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了重要机遇。四达等在非民企通过向非洲民众提供优质的产品、惠民的价格和周到的服务,为中国企业和产品赢得非洲人民信赖的同时,也推动了非洲广电数字化进程,促进了非洲经济文化建设发展。民企参与非洲广电数字化转换,尤其是搭建内容播出渠道,为中国影视文化走进非洲家庭搭建了渠道与平台。同时,民企在技术、内容、经验和资金方面全面参与非洲广电数字化进程,为中国在非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中国而言,这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于非洲民众而言,这又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
通民意,搭建中非文化交流平台
对外传播追求“民相亲、心相通”,而媒体是中非文化交流互鉴的渠道,是民心相通的桥梁。作为民营数字电视运营商,四达清晰地认识到非洲各国广电实现数字化后对播出内容的急需,通过版权购买、影视译制,将中非影视文化荟萃于自己的播出平台,成为中非影视文化交流共享的桥梁和纽带,让中国影视文化走进非洲千家万户,为非洲民众了解认知中国提供了另一个窗口;在促进中非人文交流、推动中非“民相亲、心相通”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有效解决了中国影视对非传播落地难、入户率低、文化折扣大等难题。
四达2011年成立译制中心,将中国影视剧译制成非洲当地语言在自己的平台播出,积极推动中国优秀影视文化走进非洲。四达参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2年启动的“中非影视合作”工程的影视剧译制和播出工作;2014年起承办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北京电视剧非洲展播季”,已在尼日利亚、乌干达、南非、肯尼亚、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举行;创办中国功夫、中国影视等自办频道,接入CCTVnews频道,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在肯尼亚建设非洲总部及影视译制基地并在2016年建成使用。截至2015年6月,四达已译制完成60多部中国影视剧,语种包括英语、法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四达数字电视网播出的《咱们结婚吧》等系列中国影视剧,展示了中国当代文化和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爱情和事业,有助于非洲民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和人民,增进双方理解和友谊,为中非关系深入持久发展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为推动非洲广电数字化,四达自2011年6月起创办“非洲数字电视发展论坛”,以推动非洲广电数字化为主题,探讨实现非洲数字化的模式和途径。论坛每年在中国举办一届,迄今已举办五届,规模越来越来大,层次越来越高。论坛对推动非洲广电数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非交流共享广电数字化发展经验提供了平台。论坛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媒体领袖认可,认为四达推动非洲的数字化发展、创办“非洲数字电视发展论坛”,都是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因为广播电视应该是一种普遍的服务,富人和穷人都应该有权利享受它。四达在非洲国家不仅仅在城市布网,还主动在边远地区部署网络,甚至通过直播卫星实现村村通,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中非影视文化送入寻常百姓家。
积极开展对非公共外交,促进中非媒体沟通、民意相通。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期间,四达协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中非媒体领袖峰会,邀请非洲四五十个国家的媒体领袖参会。四达在非洲各国的分公司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如给幼儿园、学校、医院、福利院、政府机构捐赠数字电视设备、电脑等并提供免费服务。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国家肆虐时,四达员工除坚守岗位以外,还发挥自身优势拍摄播放公益广告,制作一套卡通宣传片,宣传如何防范埃博拉疫情,消除社会恐怖心理,用户只要打开机顶盒就能学习到一些预防埃博拉病毒的小知识,帮助人们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
事实证明,在对外经营活动中,企业既是市场活动主体也是形象塑造主体。企业形象和企业所属国的国家形象,是企业促进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广大民生、沟通双方民意的自然产物。一般来说,企业践行公共外交的基本路径有四个:培育和强化企业公共外交意识、塑造产品和品牌形象、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和传播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③。作为民营传媒企业,四达在走进非洲拓展数字电视业务、实现自身跨国发展的同时,较好地将塑造企业形象、追求企业利益的实现,立足于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的塑造和维护上,实现了其他媒体难以企及的对非传播效果。
结语
在对外传播中,国企由于其国有属性,其对外传播行为常被外媒和公众视为国家行为,民企则相对脱敏,在承担社会责任、建构企业形象和国家形象时更易被接受。民企在国外经营与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息息相关。中国在非良好的国家形象、中非建设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民企在非国际化发展。民企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形象,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既是公共外交的参与者,更是公共外交的受益者。④民企作为对外传播主体,其优势在于:非官方行为容易获得东道国接受和认同,本土化经营、融入性互动传播能及时获得反馈,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可间接承担官方公共外交活动;其作用层层递进,集中表现为促发展、惠民生、通民意,最终推动国家形象建构和国际影响力提升。
随着中国加速重返世界舞台中心,中小企业或民企走出国门的步伐不断加快,在非洲已涌现出一批像华为、四达时代为代表的知名民企,成为中国产品和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主体。将民企纳入对非传播影响力与话语权的建构主体框架,鼓励扶持民企走进非洲,让其与国企和媒体一道成为在非影响力及话语权建构主体,应是提升中国在非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战略选择,政府要做的是出台政策,支持民企对外直接投资,为其提供完备的金融、信息、安全等公共服务。建立政府、学界、个人、社会、国际五个层面,涵盖政府、高校、企业、NGO、个人等多个主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协同化的对非传播主体架构,全面强化对非整合传播,才能提升中国在非国际形象及影响力。⑤
(本文系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非洲研究与中非合作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FZZX01YB)
「注释」
①数据来自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和外汇管理局2015年9月17日联合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②数据由四达时代公司国际部主任马国庆女士提供。
③李志勇:《企业公共外交的价值、路径与限度》,《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第12期。
④李敏、阮刚辉:《“走出去”民营企业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与作用——以浙江企业为例》,《观察与思考》2012年第7期。
⑤龙小农:《对非影响力及话语权主体》,《对外传播》201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