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袁世凯之功大于过的袁

2016-05-14 20:10洪爱春
商情 2016年5期
关键词:袁世凯朝鲜教育

洪爱春

【摘要】长久以来,人们对著名近代历史人物袁世凯印象主要是“卖国贼”、复辟帝制的独裁人物,或是出卖维新派之关键人物等等,对袁世凯之评价主要是负面。通读有关袁世凯史料,笔者发现袁世凯的一生虽有败笔,但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其所作所为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重大正面影响,功远大于过,仍不愧为一代枭雄。

【关键词】袁世凯品 评价

笔者认为,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其主要依据应当是历史人物本身对当时社会和历史进程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后来之影响。笔者梳理袁世凯的主要贡献如下:

一、军事方面,贡献突出

袁世凯少年即胸怀大志,曾写下“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诗句。少年时代好读兵书,通文墨,识礼仪。及长,艺权均通,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实为清朝一务实干练的能臣,黄兴曾致书袁世凯,视袁世凯为“中国之华盛顿”。1903年起,他开始着手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工作,在中国军制改革、军事教育、建军治军、近代警察制度等方面做出大量有益尝试。在华北组建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雇佣欧洲最强陆军——德国军人为军事教官,创办警、步、马、炮、工、辎等兵科,设立现代化的通讯兵学校,培养大批军事人才,先后有5人当上中华民国总统或总理。至接掌北洋,裁撤旧军改编警察,令中国军警分离,清末巡警制度的创立是中国警察制度近代化的开始。袁世凯实为北洋新军的创始人,在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过程中居功至伟。

对外军事方面,袁世凯在1884年朝鲜王朝的甲申政变中,在无法得到国内指示的危机时刻,当机立断,率军击退日军,瓦解了朝鲜亲日派和日军颠覆朝鲜政权的图谋。之后,在袁世凯任清朝驻朝鲜大臣期间,他尽一切可能扩大中国在朝鲜的影响力,成为朝鲜王朝内最有权势的人物,全面掌握朝鲜的商业、外交事务和内政。在世界列强尚未深入朝鲜之际,袁世凯曾建议废藩建省,将朝鲜变为中国的一个行省,然清政府当时内外交困,对于他的建议搁置不问。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在山东的袁世凯与两广的李鸿章、湖广的张之洞,两江的刘坤一,一起组织了东南自保运动,反对朝廷对于义和团的支持、也反对朝廷对外国的宣战,并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镇压拳民,保护在华外国人的安全。虽然这一政策对于民族主义者来说具有反动性,但是也正是这一政策使得经济昌盛的东南地区,避免了义和团运动带来的社会混乱与外国武力的入侵,为中国的经济保留了一些元气。

二、经济方面,可圈可点

袁世凯对工业、农业、商业三者并重发展,甚为得策,尤其对中国的工业化有很大贡献。中国自1840年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近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就是工业化。工业方面,他积极发展实业经济,民族资本兴建的面粉厂、火柴厂、卷烟厂、造纸厂以及采煤、冶炼企业,得到长足发展。袁世凯在遭谴归隐之后还说出“官可不做,实业不可不办”的话。袁世凯当政时期,颁布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扶持弱势的民族工商业,提倡国货,增加进口税并减少出口税,加强国货竞争力,扩大国货销售市场。农业方面,袁世凯在兴办农业教育、创设农业基金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方面做出尝试。财政金融方面,袁世凯筹公债、整顿税收、开办银行、疏通金融、改革币制,这些举措不仅缓解了当时的财政危机也促进了中国近代财政金融的现代化。在对外经济交往方面,袁世凯主动对外开放,开通商埠,这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袁世凯主张引进外资和侨资,前后素志不移,这在苏杭甬铁路、文辞协议、中美轮船公司等问题上即有体现。经过袁世凯的治理,中央财政也有很大改观,从民国初年的借债度日到每年库存可余两千万元,确实是了不起的成绩。

三、教育方面,革故鼎新

袁世凯秀才出身,屡次参加乡试不得中举,如此精英人物不得志于科场,可谓是深知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之弊害。所以袁世凯在其掌权后兴学重教,主张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校,积极倡导学子留洋。在他和张之洞等人的努力下,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在1905年被废除,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袁世凯宁可压缩军队,也要推广全部免费的新式学校,即四年制初级小学。他反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国家之繁荣昌盛,实系于国民之品德、知识和体力之高超,若欲提高此三者之水平,必得强化公民教育。袁世凯曾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折稿》获光绪皇帝批准,山东大学的前身山东大学堂正式成立,为山东高等教育写下浓重一笔。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期间,颁行了一系列教育法规,创建学校司、提学使司、劝学所等近代新式教育管理机构,形成河北近代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另外,他多方筹措经费,培养师资,编辑新教材,创建新式小学、中学、大学和各种军事学堂、实业学堂等新教育设施,建立河北近代新教育体系,从而使河北教育摆脱了旧教育的羁绊,步入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轨道。

纵观袁世凯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笔者认为所谓不以一眚掩大德,瑕不掩瑜,其功远大于其过!

参考文献:

[1]侯宜杰.袁世凯全传[M].北京 :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2]李剑农.近百年中国政治史 [M].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郭剑林.关于袁世凯评价的几个问题[ J ].河北学刊,1994, (6).

猜你喜欢
袁世凯朝鲜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等候袁世凯
袁世凯五姨太一语成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教育教学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