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2016-05-14 15:41徐芃罗海丰
商情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想状况价值观

徐芃 罗海丰

【摘要】以珠三角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调查对象,结果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有较高的社会人际交往品质,关心国家与社会稳定,愿意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公益服务意识。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思想状况 价值观

一、调查目的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主要指包括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社会阶层人士[1]。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显示,非公有制经济占广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5%。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新社会阶层不仅呈现出多样性、广泛性、发展性、主动性的特点,逐渐成长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也成为决定中国多元阶层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了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状况和价值观特点,有利于引导新社会阶层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的顺利推进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以珠三角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抽样对象,随机方便取样,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率为68%。其中男性40名(58.8%),女性26名(38.2%)。调查对象的工作单位性质来自民营企业的调查对象为17.6%,外资企业的调查对象为3%,合资企业的调查对象为13.4%,私营企业主的调查对象为16.4%,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如会计师、律师、审技师、公证和仲裁员、信息咨询员及各种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工作人员)的调查对象为6%,自由职业人员(如作家、翻译等)的调查对象为1.5%,事业单位的非编制调查对象为38.8%,无职业人士的调查对象为3%。

(二)调查内容。

调研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自我价值观、社会道德观、社会公益服务价值观等思想和价值观状况,客观认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特征,并据此分析有效的价值观引领策略。

(三)调查工具。

使用结合文献分析[3][4]编制的《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和价值观状况调查问卷》进行方便取样的抽样调查。《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673;《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解释总方差为0.775。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人生价值观状况。

1.人生价值物质性倾向鲜明

对“您觉得一个人活着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什么”的回答,仅仅有16.2%的被调查者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为人民服务”,58.2%的被调查者认为一个人活着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满足个人生存需要,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这与56.1%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形成鲜明的落差。调查表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人生观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努力“发展自己事业有所成就”(39.1%),愿意“成为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56.1%),另一方面又认同“人生如梦,尽情享受”(54.6%)。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观的落差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开拓进取的同时,自我意识普遍增强,但是对于理想主义的、纯精神性的终极价值目标的兴趣大大减少,世俗的、功利的、物质性的倾向越来越鲜明,更关注与他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目标,如是否对目前的工作单位感到满意(63.6%感到满意),对目前工作单位认同的主要原因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才能”(53%)。

2.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您放在第一位的是什么”的回答,67.2%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人生责任是“家庭的幸福”,其次是“祖国的振兴”(19.4%)和“个人事业的发展”(13.4%);当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超过67.6%的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市场经济仍要讲集体国家的利益,在必要时应当牺牲个人利益”,也有7.4%的少数被调查者不赞同“牺牲个人利益”。实地调查中发现,部分被调查的内心深处是不愿意放弃个人利益的,希望在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中找到平衡,在被追问“如果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必须选择其一”时,多数被调查对象都表示“无国无家,无家无人”,表现出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人际利益环境中,有17.9%的被调查者认同“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但是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64.2%)表示“不同意”这种人际利益冲突解决模式,表现出主动适应社会竞争的精神素质。调查表明,绝大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能够明晰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能够明事理,注重功利与道义的结合,认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群体的人生价值观既有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同时也显示出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意识,重视人生价值主体的自我化。

(二)社会道德观状况。

1.社会公共秩序意识与行为存在较大的背离感

虽然92.7%的被调查者非常赞同“公民应遵守社会公德”,94.2%的被调查者对“在公共场所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的接受程度”为不能接受,但是,当“明知道有些东西来路不正”时,仅有14.1%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举报”;绝大多数(71.9%)表示“不会买但不管”,表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个人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社会公德意识与社会公德行为之间的背离现象。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这种社会公德意识与行为背离与矛盾,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表现出两重性,一方面,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普遍具有应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意识,但是另一方面,在实际上的市场经济行为中却往往出现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破坏行为。例如,90%的被调查者认同“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劳动、守信用”,重视“公平竞争意识强”;但是74.1%的被调查者对“即使是额度很小的行贿或作弊是不好的,您的想法是什么”的问题,选择了“看情况,实在解决不了问题时可以通融做一点”,显示出社会公共秩序底线的缺失。因而,不难理解,为什么67.1%的被调查者“如果有需要自己会选择‘行贿或有机会自己会‘接受贿赂”。

当然,这个人群仍然存在不少的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斗士,46.9%的被调查者表示“即使是额度很小的行贿或作弊是不好的”非常正确,“自己就不行贿或作弊”,32.8%的被调查者表示“即使有机会行贿或接受贿赂”,自己也不会去行贿或接受贿赂。

2.社会人际交往具有较高的品质

超过95%的被调查者认同“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是非常必要和应该的,“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心”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可能会怎么处理,28.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原谅别人”,51.6%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不当回事.不再交往”,4.7%表示“一旦有机会就要报复”,3.1%“马上抱复”,也有12.5%的被调查对象会有挫败感“愤愤不平,不再来往,也不再帮助别人”。调查表明,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人际交往都处于良好、健康的状态。此外,对于市场经济繁荣下容易滋生对传统婚姻观的反叛,在“对‘婚外恋的接受程度”上,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表示出理解的态度,也反映了社会变迁的情境中,人们对相互之间人际关系的重新理解与认识。

(三)政治参与意识状况。

1.关心国家与社会稳定

在“您最关心的国内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中,“国家稳定与社会治安稳定”排在了第一位(62.5%),其次是“经济持续发展”(12.5%)与“社会保障问题”(10.9%)。62.5%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市场经济体制满意,实地调查中发现,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为国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才造就了新社会阶层迅速生存与发展的土壤,特别是近些年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稳步推进,不断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带来经济腾飞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们愿意抛弃传统、稳定的生活环境,加入到市场经济、创业浪潮中来。

调查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情感丰富,关心国家的稳定与社会和谐发展,表现出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经济的持续发展,关注社会保障问题,关注教育、医疗改革,关注发生的种种社会问题,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关注民生具体问题的倾向明显增强。

2.愿意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48.4的被调查者认为政治体制改革中需要加强民主建设,23.4%的被调查者关注选举制度的改革,28.1%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执政要增加透明度”;62.5%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党风廉政建设”感到满意,34.4%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党风廉政建设”感到不满意。实地调查中发现,多数被调查者对目前党风廉政感到不满意,但是对目前党风廉政建设感到理解和满意,看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带来的新气象,对共产党领导中国,建设好国家充满信心,75%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问卷和实地调查的结果表明,随着中国新社会阶层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公共意识也不断成熟起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必然参与到社会公共管理中来,对社会评价、政治参与等方面都发展出新的需求,希望有更多的政治参与机会和政治表达渠道。

(四)社会公益服务观状况

调查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公益服务意识非常强烈。“您对私营企业主的慈善捐款的看法是什么”的调查显示,64.6的被调查者都表示“也想将来成为其中的一员”;实地调查也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纷纷表现出强烈的社会公益服务意识。84.9%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如果有需要愿意成为一名“志愿者”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而参加公益服务的动机有为他人服务的机会(29.4%)、锻炼自己的能力(28.8%)、广交朋友的机会(28.8%)等,很少有诸如“赚钱的机会”(3.0%)等消极的动机。98.5%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为他人服务的经历”,实地调查显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慈善捐款、为他人提供经济帮助和力所能及的帮助等方面非常的踊跃。

93.9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有机会会非常愿意为他人服务”,从整个群体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显示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相适应的发展趋向,也展示了报效社会的公益服务意识和公益服务行动,在承担社会责任,例如进行慈善公益事业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均有不俗的表现,许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都积极响应政府或各级组织的号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并到贫困地区投资、助学、办医院等,累积慈善捐款以数亿计。一些专业技能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如律师、会计师等也以无偿地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专业帮助的方式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展现出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四、结语

从非经济人士的思想状况来看,可以下几个方面对其价值观进行引领,共建和谐社会:第一,尊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人生价值观的两重性和多元性,激发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二,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优势,鼓励优秀人士积极成为服务社会的“领头羊”。第三,拓展政治参与渠道,培育和锻炼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力。第四,深化社会公益服务实践活动,增强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责任服务意识。第五, 提高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的甄别能力,正确选择价值观取向。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2010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州市统计局信息网.www.gzstats.gov.cn.

[3]孙怀安.新社会阶层的思想现状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4]曹昀.新社会阶层思想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湖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思想状况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去产能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青年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去产能背景下国有煤炭企业青年职工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江口电厂职工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的分析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