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广西地方治理的主张与实践

2016-05-14 19:01卢露
法制与社会 2016年5期
关键词:桂系民团白崇禧

摘 要 本文以民国时期旧桂系和新桂系在广西政坛的交替兴起为历史背景,通过考察两个政权在领导层的军事背景、与中央的关系、施政主张等,以此来比较和探讨他们在地方治理上的实践。从“桂人治桂”到“建设广西、复兴中华”,桂系军阀在广西地方的政治舞台、甚至在民国的政治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广西 地方治理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壮族民族识别工作者口述史研究” (项目编号:13CSH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卢露,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D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144-02

中法战争后期,广西“匪乱”严重,广西的匪患严重与政府历年惯用的招安政策有关,当政府力量强大时,土匪即来受招安,当匪帮势力强大时,又聚集成匪。所以,广西曾被形容为:“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在1884年4月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将抗法部队就地大量裁剪,失去生计的被裁剪的士兵遂与各地会党相结合,这些散兵游勇活动在广西和云南、贵州边界上,其中以广西左、右江地区为最多。

清廷无奈于境内游勇和外部法帝两难困境,只好破回避本籍之例,降旨征调勤王大臣岑春煊就任两广总督。1903至1904年间,岑春煊奉朝廷旨意剿办广西会党游勇的起义,他提拔重用陆荣廷,并令其利用他原来游勇首领的不安袭招抚或协同征讨右江流域,以及柳州、庆远等地的会党。

广西自康有为1897年在桂林讲学并组织圣学会开始,变法维新的思想在当地得以传播,一些崇尚新学的广西进步青年也开始前往日本、欧洲留学。1906年,陆荣廷经岑春煊向请朝廷保荐,赴日本考察军事,得以与广西的留日学生曾彦等人交往,在那里被引荐给孙中山,并且在当时参加了同盟会。在辛亥革命前后,陆荣廷的军事实力和在广西的影响力,在与中国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中而得以不断的发展。

一、 联省自治背景下“桂人治桂”

继中法战争之后,辛亥革命成为影响广西地方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成功以后,广西地区的同盟会员、革命党人、学生等纷纷准备举行起义、要求独立,当时,广西的梧州已率先宣布独立并获得广西各地的支持和响应。在此压力下,农历九月十七(11月7日),在桂林召开军政商学各界的万人大会,沈秉堃发表独立演说并宣布广西独立,此后,柳州、庆远(今河池)、南宁也相继宣布独立。然而,所谓的“独立”和“革命”在广西不过是换了个新牌子而已。

在广西“桂人治桂”的地方情绪不断高涨,要求自治的社会思潮也不断深入人心。陆荣廷以广西都督的名义在1911年发布了独立电文,他在痛斥“满虏”(清政府)残暴统治的同时,也指责“民贼之欺弱”(汉人统治者),并称自己“亦曾受残暴欺弱之一分子”,所以,他提出“汉人办汉事,荣廷复以桂人办桂事”。他所主张“桂人治桂”,实际上与广东军阀陈炯明主张的“粤人治粤”一样,反映的是两广地区地方军事集团一种地方主义的观念。但是,广西自治的意义是深远的,当时独立的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得以连成了一片,西南一带得到巩固,免除了广东革命军后顾之忧,能够专心对付来自北方清政府的军队。

出身草莽的陆荣廷,虽然用人上多凭借族亲、行帮和会党等,但他也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能紧跟时代潮流的变化,非常热心于地方教育,也尊重有学问的读书人,只不过,受其自身眼界和环境的限制,其重用的文人儒士多是清朝的遗老。所以,在陆荣廷身上有一种偏于保守、传统和自我保护的乡土观念。例如,在他主政期间将省会由桂林迁往了南宁,还由此动用边防军修筑了广西第一条公路——邕(南宁)武(武鸣)路,全程四十二公里,并在武鸣建筑宁武庄公路,宁武庄铁桥和轻便铁路。可见,在广西的地方治理上,忙于打仗和扩张地盘的旧桂系所能做的贡献有限,既没有太明确的纲领和计划,也没有多少新式人才可用,除了为了在军事上能增加实力,而开始修建公路和兴办教育以外,其他的领域基本鲜有发展。但是,在这期间,由清末原桂林陆军小学堂的基础上创办的桂林陆军速成学堂,从这些新式学堂成长起来的李宗仁、白崇禧等军官,又在后来成为反对和接继旧桂系的新兴力量。

在地方军事力量逐渐强盛起来,广西“桂人治桂”的思潮后更为彰显,旧桂系也开始在中国地方割据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他们并不因为广西处于偏僻边远之地而甘当配角。虽然广西曾经作为一个协饷省份,在军费上很大程度依靠着广东,但旧桂系依附北洋政府并得到任命后,还曾一度掌控了两广政权,这也引起了广东方面的不满。此后,两广曾发生了数次桂、粤战争,这些混战不但损耗着双方的实力,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在战火蔓延下深受其害。最终,大势已去的陆荣廷最终被陈炯明率领的粤军,和以李宗任为首的本地军官的双重打击下而溃败下野。然而,在旧桂系倒台,新桂系刚刚崛起的时期,各派势力在广西混战和争夺地盘,几乎是民国时期广西政局最为昏暗的时代。

二、 新桂系的“建设广西、复兴中华”

1923年,趁着广西的政治局面空虚,陆荣廷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试图再次重掌广西政局。这时,白崇禧和黄绍竑在与孙中山取得联系并得到李济深支援后,掌握了一定数量军队的他们与在玉林经营自己部队的李宗仁合作,将两部分的人马合称“定桂讨贼军”,三人合作相继打败了广西境内陆荣廷、沈红英等部,结束了各部打着“自治军”旗号,割据一方的无政府状态。1925年,新桂系开始掌握广西政权。

最初的李、白、黄等人不过是一批青年下级军官,没有太多政治经验,但由于近代军事教育的背景,使得他们有理想抱负、想法新颖且积极进取,所以,在广东革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他们得以在短短的数年内迅速崛起。经过再三的权衡,他们决定参加倒以“三民主义”建国为口号的广州革命政府阵营当中。1923年,在廖仲恺等人的引荐下,白崇禧以广西全权代表的身份谒见孙大元帅,请求加入革命行列,孙中山也认为必须先统一两广再统一全国。为此,他委任黄绍竑为广西讨贼军第一军总指挥,白崇禧为参谋长。他们二人后来与李宗仁的队伍互相配合并发展壮大,从统一广西开始而迈向了更为深远的全国革命和建设事业。

白先勇先生曾回忆到,“父亲对孙中山创作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实业计划》中的建国理想及方针,心向往之。建设广西,如土地改革、‘三自、‘三寓地方自治等计划,可以说都在实践‘三民主义的精神” 。新桂系在统一广西全省以后,也开始着手进行行政机构的建构,除了建立省一级的政府组织外,还成立了中国国民党广西省部。民国十四年(1925年),新桂系当局首先在南宁成立了“广西省民政公署”,黄绍竑任政务长。1926年,国民党中央会议通过《两广统一法案》,中央政府颁布省政府组织法,广西民政长公署才改设为广西省政府,黄绍竑被任命为省主席,但在当时特殊而复杂的国内政治中,广西省政府有着以军控政、高度集中的特点。所以,当时广西在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有着很大的独立性。半独立的状态,不仅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且,抱着实用主义态度的广西省政府,对于中央的政令常常见机行事,有利便执行,不利则置之不理。也正因为有较大的自由度,偏安一隅的广西才得以在不受过多约束的情况下做出了一番为全国所瞩目的成就。

1929年的“蒋桂战争”后,新桂系的军事实力遭到重创。此后,新桂系当局转而致力于进行内部建设,以图壮大自身实力。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苦心经营,使得广西从一穷省而得以一跃而成为闻名全国的三民主义“模范省”。新桂系的“治桂方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践行,是白崇禧等人通过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在治桂方案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三自政策”(自卫、自治、自给)和“广西建设纲领”,它们被称为“实践三民主义”的“革命策略”和广西的“宪法”,是新桂系据桂治省的指导理论和施政纲领,“三自政策”是在广西在推行民团实践中逐步酝酿而形成的。在“三自政策”的基础上,倾向军事化管理的白崇禧又结合中国古代“兵民结合”的思想,提出具体的“三寓政策”(寓兵于农、寓兵于学、寓征于募),在广西兴办民团、军训学生。他认为自宋代以来重文轻武的思想,使得国家自卫力量日渐衰弱,使得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入下主权丧失。所以,他认为必须建立强大的民族武力以抵御外敌。

新桂系治理下的广西之所以能取得“模范省”的称号,他们“军事化”的治理理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体体现在民团建设和对各阶层实施军训上。首先,在地方的民团建设上,新桂系认为,要真正改变中国传统社会中民众除了纳粮之外,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积习,必须要通过民团来完成“唤起民众”的使命。1934年,广西的民团建设进一步规范为“三位一体制”,由一人担任三职,即由乡村长同时担任民团队长、国民基础学校校长。白崇禧将全省划为12个民团区,凡18-45岁的男子一律编入民团,按不同年龄编为常被队、预备队和后备队。由各县轮流抽调18-30岁的壮丁组成的预备队,每期训练4个月,其他的队伍也有定期训练的规定。广西省政府还颁布了《广西各县村街乡镇区编制大纲》,以10户为一甲,10甲为一村(街),10村(街)为一乡(镇)等,将民团和乡村的保甲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其次,是在大、中学校和公务人员中进行军训。为了扭转长期以来民众中“重文轻武”的想法,用军事化管理来强健青年人的体魄和精神,白崇禧在大、中学校中强令推行军训,并派驻军训队,男女学生有不同的培养方向,男生可作为军队的预备人才,女生则必须具备护士技能。在新桂系的倡导下,军训在广西几乎成为各行业各部门的日常功课,许多来参观省政建设的新闻界、文化界人士都对广西上下简朴而整齐的灰色制服而印象深刻。

总而言之,大刀阔斧地实施新政是新桂系得以开创一番事业的基础,白崇禧曾首先提出“行新政,用新人”的口号。在民国那个“主义”盛行的时代,新桂系将领们始终强调要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原则和理论依据,他们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认为新的政治制度是必须要符合时代要求的,超越时代的乌托邦、或为时代所摈弃的旧思想必定没有生命力。正如民国时期许多地方军阀总在自保和向外发展中再三权衡,新桂系在施政过程中也不断在二者之间平衡。再加上中国历史上有“大一统”政治合法性问题,无论在任何年代,统一都是人心所向。也许,新桂系关于复兴中国的“国家主义”主张是真诚的,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使得他们在想法和行动上常常是矛盾的。他们与中央的紧张关系,一方面可以少受外界打扰,独立的自我发展,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对外的经济、文化等交往。

注释:

白先勇.父亲白崇禧与民国.南方人物周刊.2012(13)(总第296期).

参考文献:

[1]白崇禧.三民主义在广西的检讨.1939//李宗仁,等.广西之建设.广西建设研究会.

[2]沈秉堃.广西独立时都督沈秉堃演说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在广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327.

猜你喜欢
桂系民团白崇禧
桂系为何会垮掉
桂系品牌全国崛起
图解美国海军RA-5C“民团团员”舰载侦查攻击机
新旧桂系决裂之变
「老妹子」白崇禧
宛西自治中“官”与“匪”
——试述别廷芳的内乡民团建设
对“新桂系”一词的商榷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追歼白崇禧 三次大较量
白崇禧“小诸葛”之誉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