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初夏时节,水体环境变化明显,做好水产养殖前期管理,对于全年的渔业生产至关重要。
1.常规鱼类养殖 对于上年存塘的鱼类,随着水温的回升摄食量逐渐增加,为加速鱼类生长,投饲应逐渐满足其需求。对于高产精养池因养殖密度较高,要注意观察“暗浮头”现象,严重时应及时采取加注新水或启用增氧机增氧。对于滤食性鱼类,应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施发酵后的有机肥为好;对于杂食性或吃食性为主的鱼类,应尽早引食,适当投喂些精饲料。4月中旬前一般每天喂1次,4月中下旬开始可增加至2次。这个季节雨水量增多,水体环境变化大,应控制好投饲施肥的数量,水色宜保持黄褐色或黄绿色,透明度掌握在30厘米左右。4~5月份由于水温适宜,病菌繁衍加快,应注意病害的观察和预防,除了鱼种放养前要清塘消毒外,还要定期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消毒剂和晶体敌百虫等杀虫药物全池泼洒,如发现鱼病应对症下药、及时治疗。
大多常温性鱼类可在4月下旬和5月份进行繁殖。人工繁殖前首先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人工催产、产卵孵化、苗种培育方面均要按照各种鱼类人工繁育的操作规程进行,还不能催产或腺性发育尚未成熟的亲鱼则需继续强化培育,保持较高的溶氧水平。对滤食性鱼类需增加施肥量,水质做到“肥、活、嫩、爽”。对产后的亲鱼应加强护理,以减少产后亲鱼的损伤及死亡率。
热带性鱼类,如罗非鱼到4月下旬池塘水温达18℃以上时,在天气晴好时可以在越冬温室出池放养;如淡水白鲳、宝石鲈等对温度要求相对较高的鱼类,最好待水温达20℃以上并相对稳定后出池放养。鱼种出温室及运输操作时要格外小心,尽量带水操作,放养前须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浸浴消毒,避免鱼体擦伤而引发疾病。
2.龟鳖类养殖 对于生态养殖或在室外池养殖的龟鳖,在水温未达20℃之前,尚处于越冬期,仍然按越冬要求进行管理。当水温超过20℃后,天气晴好时会有龟鳖沿池边或食台晒太阳,要少量投喂饲料,但尽量不要惊扰它。4~5月份是采购鳖蛋和人工孵化的旺季。孵化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已孵出的稚龟鳖则最好放入温室,进行强化培育,以提高其成活率和加速生长。培育管理要注意做好投饵、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工作。对于温室中已达或未达商品规格的龟鳖仍要保持室内温度、水质的稳定。晴热天气时温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温室内良好的空气状态。如外地购入的稚鳖(龟)则应严格检疫和消毒后入池,以免带来病菌,与其他养殖鳖(龟)相互交叉感染发病。
3.主要虾蟹类养殖
(1)罗氏沼虾。4月份开始,罗氏沼虾的工厂化育苗逐步进入生产高峰期,此时天气变化较大,时有寒潮袭击,池塘直接投苗养殖风险较大,最好将淡化苗采用塑料大棚或温室保温暂养培育1~2周后,待室外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再放入大池养殖。5月上中旬则是罗氏沼虾的放苗旺季,应抓住有利季节,及时选购优质虾苗进行池塘放苗。
(2)南美白对虾。放苗的时间与罗氏沼虾基本相似,4月下旬开始放苗,其投苗高峰期也是在5月份以后,但也可先保温暂养后再放养。但为了保险起见,室外池塘放苗时间最好安排在5月中上旬。南美白对虾的盐度适应要比罗氏沼虾要高,购入的虾苗虽经淡化驯养,盐度降到1‰~1.5‰,但最好也有一个盐度的缓冲期,即在小范围低盐度的水体内暂养适应5~7天后再放入大池。
(3)河蟹。4月份即进入蟹苗的培育季节,进行工厂化育苗的厂家,4月下旬后就有大眼幼体可供应,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生产计划在做好清整池塘、水质培育等准备工作基础上,进行选购蟹苗。河蟹近几年种质退化、资源混杂的问题较为突出,来源有长江蟹、瓯江蟹、山东蟹、辽河蟹、闽江蟹等,故养蟹户购苗时应慎重,最好选择钱塘江水系、长江水系的种质较纯的蟹苗。扣蟹到4月上旬基本放养结束,4月中下旬开始至5月份的管理重点是投喂好饲料、做好水质调控及疾病预防工作。投喂的饲料以麦皮与鲜鱼为主,或优质幼蟹颗粒饲料,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扣蟹放养1个月后,应每隔20天左右泼洒生石灰1次,用量为每667平方米7~8千克。4~5月的主要疾病有烂肢病、黑鳃病、纤毛虫病等,注意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冯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