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学校推广阅读的困难与应对

2016-05-14 11:55罗刚淮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5期
关键词:读书家长活动

罗刚淮

阅读对于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阅读量大会使孩子在人生观、世界观、知识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人生的黄金阅读期做好阅读储备,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小学阶段正是其黄金阅读期。但是,纵观时下的许多学校,真正将阅读落实到教育生活之中的还并不多。有不少学生上学几年除了课本上百余篇文章算是认真读了,课外阅读的书寥寥无几。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就这样浪费在许多题海试卷和无谓的嬉闹之中,对此,学校管理者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学生阅读推广这一工作中,学校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观念滞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访谈:L校是某市的名校,但是盛名之下并不轻松。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L校的校长,了解到她心中的纠结:“我们也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多读点书,多搞些活动。可是家长不答应呀。你搞素质教育,周边有些学校却专门搞语数英。你学校孩子平时轻松快乐,可一到小升初就分出高下了,学生成绩上不去,家长的话可难听了。前年就有一次,我们学校被我市某名校录取的人数少了几个,网上、报纸上铺天盖地地说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下降了,某某校长能力不行。没办法,只好回到应试的轨道上来。这两年升名校的人数绝对领先了,舆论又掉过来了,说咱们学校如何好。你说不在意那成绩能行吗?”

分析与对策:纵观不少学校的阅读推广活动受阻或者难以推行,发现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图书多少和有没有时间,而在于观念。阅读可以说是最简省的学习活动,一本书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读。而关键是有没有读书的氛围,学生有没有养成空闲时间看书的意识和习惯。而氛围的营造和读书习惯的养成又取决于学校管理者是否重视这项工作。参观过很多读书活动开展得好的学校都会发现,凡是领导重视了的,几乎没有不成功的;凡是不重视的,或者只是口头重视不是真心诚意重视的,即使花再多的钱,建漂亮的图书馆,买成千上万册图书,这些都只会成为花瓶摆饰,不能被真正的利用。

当前,小学阶段的教育遇到一个比较宽松自由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从新课程理念宣传,还是地方政府取消小升初考试的举措等,都在为小学教育松绑,大力促进小学进行素质教育。但是也不容忽视的是,在不少城市和学校,每年仍在明里暗里比哪所学校升入重点初中的人数是多少,也仍然有些地方和学校采用调研考试、抽样考试等各种形式,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在有些校长的心目中,考上多少重点中学的学生人数仍是作为其年终总结时要列数的首项业绩。客观说,因为高考和中考的存在,其强大的影响力必然影响到小学的教育。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有多大的改变。但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从事小学教育和管理的人们,是短视地为学生升学考试做十分地准备,还是长远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最起码的铺垫服务呢?这是横亘在人们面前的两难问题,却迫切需要做出明确的选择。实上这事考量一名教育者尤其是学校管理者的理念和教育的勇气,考验自己是真诚的素质教育者还是忠实的应试教育者。我们深切地知道,一味应试式的教育,自然有可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在对部分试题类的知识学习方面,有着加强巩固的作用的,也必定在短期内领先于坚持素质教育的学校学生。但是长远看来,真正踏实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学生,其潜在的素质修养滋养着他们的心灵和精神,涵养着每个孩子的个性、禀赋和能力,厚积薄发,待到一段时间之后自会逐渐勃发出来,其潜在力量将是无穷而绵久的。而读书就是这样的素质教育,就是这样的涵养过程。

作为学校教育者,当以长远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立足长远才能教书育人。观念需要理念来改变,校长首先要诚恳地接受新理念,切实地践行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嘴上说说,其实不做,或者说一套做一套。当然,我们深知这种诚恳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需要顶着很重的压力和诱惑,是需要勇气的。现实中有些校长不是不知素质教育的好,而是明知好而有意放弃,背道而驰,有一些校长不但有急功近利追名逐利思想,还有投机取巧的心理,认为自己只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岂不知,童年给学生留下的印记是具有根性的特点,永难磨灭。我们即便不从教育者的行业道德和师德良知的角度去思考,单就从与自己名誉切实有关的责任与声誉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的作为都会被人们所深刻记忆的。以最近南京一所小学发生的故事为例,该校最近筹备百年校庆活动,就在大家热热闹闹忙得开心的时候,在某网站论坛出现了一条关于声讨该校非人教育的帖子迅速爆红,喧嚣全城。帖子内容是一位已经大学毕业留学国外的校友所写,讲述的是他十多年前就读该校,学校和教师如何实施填鸭式教学,每天都布置大量的试卷习题,同学们的考试成绩虽然提高了,可是却浸透了太多的血汗,牺牲了童年的快乐和自由。此帖一经贴出,惹到网友纷纷跟帖,有共鸣的,也有劝慰的,更多的是引起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反思。此事在校庆前夕爆发,具有新闻轰动效应,给该校和某校长带来了严重的伤害。然而,冷静思考,似乎伤害更深的不是他们,而是经他们教育的孩子。佛家讲究前因后果,万事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自古流传的道理。换个角度说,这其实不是某个孩子在伤害他们,而是他们自己为伤害自己埋下了祸根。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教育者向来被誉为人梯红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私博爱,默默奉献,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或是压力,而不顾及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出遗恨万年的憾事来。

二、行动缓慢,总希望万事俱备再开始

案例:H校是一所薄弱学校,但自从听取了“亲近母语”徐冬梅老师的报告之后,迫切想在本校推广阅读活动。几名管理者认真商讨制定了阅读推广活动计划,成立了阅读推广活动领导小组,还召开了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动员大会。学校做好了经费的预算、校舍的安排、班级读书会的计划、校级活动的方案等,可是两个多月过去了,送到教育局关于购置图书的审批始终没下来,学校又不敢擅自做主购置,这个方案也就一拖再拖。终于一学期快结束了,校长说,“等下学期再说吧”。这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分析与对策:考察过不少做阅读推广活动的学校,听学校负责人介绍经验或者诉说困难,发现阅读推广难,主要难在实实在在去做,难在坚持。其实,最难的是真诚。如何才叫真诚?唯有行动起来才叫真诚。当一所学校从上到下,切实地行动起来了,学生真的读起来了,这所学校便是真的开展阅读了。对于一所学校来说,经费困难、图书少,可以发动学生自己购书,学校组织学生交流,让图书漂流起来。一个学生一学期买两三本书,一个班级就有一百本左右,一所学校就有几千册图书,即便减去重复的情况,理想的计算,一个孩子看两三百本书总可以达到的。这样的活动真要做好,可以说没有家长不支持的。图书的问题能解决,时间空间的问题校长便更容易解决了。从校本课程里挤出时间,从一些无效低效的活动中挤出时间,从课外作业中节省出时间,甚至从正式的课程中挤出时间来上阅读指导课都行。著名的阅读推广人特级教师岳乃红老师在扬州维扬区作阅读推广活动,就是在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板块里抽出两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实验效果良好。此外,真正属于阅读的时间还有很多,古人所说的诸如枕上、路上、厕所上以及学生的课间等,都可以是阅读的时间。重温鲁迅先生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事实确实如此。

阅读推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理想的角度说固然希望有一个完整的活动体系,便于实施。但是,对于缺乏阅读基础的学校,最关键的倒不在于方案设计的完美,而在于行动。没有实践基础的方案再完美,遇到实际问题时也常常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因此,学校一旦有加强阅读的想法不妨先做起来,边做边学,边摸索总结。唯有实践,从实践中反思总结,才可能不断进步。一个月反思一次进步一点,一学期总结一次完善一点,坚持做个一两年,就能总结出适应自己学校的方案来,有了更多的实践基础,到那时再完善方案,才是真正适合学校需要的可行性方案,那就是最佳方案。

三、缺少机制,学生兴趣很难长久保持

案例:J老师这学期很烦恼,她是学校推广阅读的倡议人也是实际负责人,但是活动开展几个月来不温不火,各个班级开展读书活动参差不齐,学生一开始还有兴趣,读书的热情还很高,可是过了几个星期,兴致就不再高了。有的教师负责任,班级读书活动开展得不错;有不少教师根本没当回事,班级的图书角只有寥寥几本书。虽然在学科组会上也做过号召,但成效不大。有的教师推说作业多,没时间读书,有的教师阳奉阴违,嘴上答应好的,可是回去依然故我。J老师只有苦笑,没办法。有时说给校长听,校长说;“你是学科组长,你给他们提要求呀!”J老师心里想,“我算哪根葱呀,他们会听我的呀!”一生气索性由它去,反正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分析和对策:一项工作如果仅仅凭兴趣,或者热情,是很难走得远的,这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跟上,阅读活动也是这样。读书作为一种长期性的学习活动,需要恒心和持久坚持的毅力,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即使对于教师组织阅读来说,其兴趣和热情也有时效,这就必须要有必要的机制作为保障。如果没有机制保障,没有考核评价,仅仅依靠发动宣传和教师自发行动,就会出现人浮于事、参差不齐的情况,就不能实现学生整体的进步和提高。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如果真想做好这件事,要让全校师生重视这件事,就必须将之放置到学校层面去思考和组织,不借助行政管理的力量来推进,而仅仅依靠学科组的学术引领,力量往往是不够的。先天力量不足必然带来后患,有些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学校就会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那么,怎样建立阅读推广的组织机制呢?一般说来,关于阅读推广活动的机制至少包括组织管理结构、工作人员职责与考核细则、系统的活动计划和具体的每一项活动方案、相关人员与活动的考核奖惩制度等。作为一项大型的系统的活动,由哪个部门牵头?谁来总负责?分解落实到哪些教师来具体执行?有着怎样的任务要求?结合教学常规,会有怎样的过程性的督促考核?活动分几步走?每阶段各有怎样的活动安排?每项活动给以怎样的奖惩?如何进行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价?等诸如其类都需要详细制定,让教师明晰何时何地干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做得好与不好会有怎样的一个评价结果。唯有如此,方能使读书活动得到落实。虽然制定一定的制度可能对教师是一种束缚,有一定的考核评价可能对教师增加了一定的压力,但是无数的事实证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不规范的时候通过适当的制度推进,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整体行动,造福于全体学生。

四、活动稀少,师生缺少交流学习平台

案例:P学校开展了“走近经典”母语阅读活动,一开始学校非常重视,举行了轰轰烈烈的动员会,制定了详细的阅读计划,尤其对每位教师做什么,怎么做进行了部署安排。一开始学生也都热火朝天开始了阅读,可是两三个星期后,读书的氛围就淡了,课余时间捧着书读的学生寥若晨星,有些原本热情很高的学生开始懈怠了。偶尔问起几个学习尚好的学生最近看了多少书,看了些什么书?学生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显得有些难为情,因为他们把读书的事已经淡忘了。对于自控力尚弱的小学生而言,当读书成为可有可无的时候,读书岂能抵得上游戏和嬉闹的诱惑?

分析与对策:读书其实是一种脑力活动,有愉悦也需要毅力,为什么有些孩子读一会儿书就坐不住了,就是因为读书需要心智参与。对于小学生读书,我们固然不提倡死读书的做法,通过硬性的规定按着学生在教室读书,但应该通过引领诱导的方式,挖掘和放大书中趣味性、娱乐性和探索性的成分,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与成就感,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去。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搭建适当的读书活动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砥砺交流,获得进步。

关于读书交流的活动类型有很多,首先从教师组织的角度看,有的学校将读书活动分为三个层面:经典型诵读、美文精读和趣味性泛读,分类给已安排常规性的教学交流活动。针对一些经典的古今诗文,学校研究认为需要记诵,因此安排每天的早读或者课前小预备时间进行大声背诵,定期交流比赛。针对一些精彩优美的文章,不但语言优美典雅,而且思想性、文章结构写法等都堪称典范,不亚于教材上的选文,因此学校将其作为课本的同步拓展教材进行阅读,教师可作评点指导,更多的是放手给学生进行阅读评析,交流读后感悟。学生课外阅读往往涉及整本书的阅读,如,《夏洛的网》《鲁滨孙漂流记》《狼王梦》《我是你的妹》《爱的教育》《窗外的小豆豆》等,学生读之前,教师或者学生可以做“好书推介”活动,从封面、作者、内容、主人公、精彩故事或片段赏析等方面进行介绍,鼓动大家都去看书;学生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大家可以就整本书做出评议,也可以择其一点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这样读一段时间再停下来小结整理一下心得体会,再启程进行下一段的阅读之旅,学生便能互相交流启发,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其次,从学校组织的层面看,读书活动更需要从学校的整体氛围和平台上,通过系列的活动给读书活动以大力的倡导与弘扬,搭建校级活动平台给读书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以展示和交流,也借机让更多学生了解到优秀同学是如何读书的,读书有着怎样的心得体验。如,有的学校邀请大作家牵手小作者活动,与一些报刊社联谊培养签约小记者,举行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手抄报比赛、读书征文比赛、书签制作比赛、图书漂流活动、读书擂台赛、校园读书小明星评比、书香班级评比等。有些学校还专门编印一些读书方面的油印小报、校刊,利用校园广播站、电视台进行活动的采编和报道,以培养锻炼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读书这种寂寞清苦的事情变得富有情趣,适当的竞争让学生比学赶帮超,形成百舸争流全校读书的良好态势。一所学校经常举行这样的活动,能有效促进师生重视读书活动,从而推动读书朝着广博与精深的方向发展。

五、一厢情愿,不能调动家长热情配合

案例:M学校新学期开展了读书推广活动,他们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在经费投入上专门划拨一笔钱添置了几千册图书,在课程上专门安排学生阅读课,在学校还举行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读书的热情高涨,很多孩子读书入迷,校园读书蔚然成风,校长感觉很满意。可是,最近却接到了教育局领导的批评,说有家长投诉学校:1.要求学生买课外书,增加了家长的负担;2.学生回家作业都不做,只顾看书;3.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家长担心学生升学进不了重点班;4.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是好,但要适可而止,不能干扰常规教学,不能牺牲教学质量。校长听了欲辩无言,郁闷至极。

分析与对策:如果从狭隘的角度看,读书活动是学校行为,学校做好自己该做的,就行了,本不需要顾及家长的评价。但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如果能形成合力,对学生的教育的作用是最大的。对此,学校举行读书活动,有必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帮助。

首先,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客观上,家长的素质层次参差不齐,有的对学校开展的活动能站在学生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有的则仅仅局限在花钱买书、学习成绩等问题上想不通。其实,如果学校能在事先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一般情况下,家长都会给以理解的,因为这件事本身确实是一件有益于学生成长的好事。加强沟通,家长就能给以理解和支持。信息沟通一方面,及时汇报学校的信息,如有的学校管理者非常智慧,一开始把学校的阅读推广活动用“告家长书”的形式让家长知道这项活动,了解学校做这件事的目的和意义。话不说不明,道理不讲不清。如果家长明晰了读书活动的好处,知道了学生读书习惯培养的紧迫性,自然会支持学校工作的。另一方面,还要及时汇报学校读书活动的进程以及家长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如,开展读整本书活动,可以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两本书,可以跟同学交换到上百本书阅读,希望家长配合。二是教授家庭阅读相关的经验方法。家长不知道怎么做,因此,针对学校的一些要求往往无法理解,心生烦躁。对此,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如,有些家长买书一下子买很多,教师就告诉他,对于小孩子读书不要买很多,要少少地买,读完再买新书,这样才符合孩子的心理,调动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等。有的教师还经常指导家长如何进行家庭阅读活动,如,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绘本阅读如何进行,阅读习惯如何培养等。这样家长从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教育的方法,家长很开心,自然信服学校和教师,理解和支持学校教师的指令要求了。

其次,展示过程,汇报成果。学校举行读书活动,孩子们到底有怎样的进步和收获呢?这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有些学校闷声闷气地搞阅读推广,搞了两三年家长居然不知道有这回事,只知道孩子动辄就跟家长要钱买书,买了书也不知道孩子看了没有,就知道钱花了没看到结果,久而久之,心中就会产生困惑纠结,对学校的误解也就会累积到爆发。这其实根源在学校工作没做到位的原因。

在学生读书活动中,教师经常教育学生用书信、感恩卡、读书笔记、手抄报、读书征文等形式,向家长汇报读书的心得,把读书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展示给家长,这样家长就会觉得孩子有进步,学有所得,学校的读书活动就会积极的支持。有的学校和教师还经常把家长请进校园,走进课堂,看学生在读书报告会上的表现,用橱窗或者纪录片的形式展示平时的读书成果。家长看到学校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看到包括自己孩子在内的很多学生的读书成果,心中的疑问自然消解,感激之心化为支持行动。

最后,带上家长,共同成长。家长在对于学生阅读这个问题的认识上,甚至对孩子的整个教育上都存在一个成长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智慧的教育者会带着家长一起成长,唯有如此,方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家校融合,共同护航学生发展。在许多推广阅读的学校里,学校和教师有很多经典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推广,如在阅读起步阶段如低年级,推行亲子阅读活动,教师给家长上课,亲子示范在家庭里如何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在读书习惯培养阶段如中年级,教师组织家庭书橱评比,要求学生和家长把家里能展现读书氛围的环境,尤其是书橱书桌拍摄成照片,全班同学参与评选出最佳书橱;在自由阅读阶段如中高年级,则举行家庭读书活动展播,可以通过图片播放或者录像等方式,由家长和学生一起做成课件,学生边播放边解说,全体同学和教师(有时也请家长参与)一起打分。发现一些家庭读书活动做得好的家长,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或者其他场合,邀请他给其他家长介绍经验。上述活动都可以跟书香家庭评比挂钩,以比赛的形式促进父母重视家庭阅读,带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加入读书活动中去。小手拉大手,阅读一起走。学校牵头,家庭联动,共同打造学习共同体,让家长与孩子一起进步。

当然,学校开展阅读活动的困难还有许多,诸如图书添置、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师资培训等,但这些困难相对来说都是操作层面的困难,只要真心诚意推广阅读,都是有办法解决的。总之,阅读对于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论是听课还是读书学习,一个人的理解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过去大脑中所存储的经验和知识。有丰富阅读经验的人,具备丰富的词汇量,能够快速提取、理解听到的或看到的语言的意义。而阅读贫乏的人,脑中所储存的经验和知识相对贫乏,他所听到的或读书看到的语言、词汇,较少地与已知的语言、词汇发生联系,听课、读书的理解力就相对较差”。北京前程美好教育科学研究院董丽燕副院长调查后这样认为。温家宝在与网友在线交流中曾表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一位教师、一所学校,如果能培养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能让他的童年积累一些经典的种子,这样的孩子便总有希望,这样的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学校和教师出现。

(作者单位: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猜你喜欢
读书家长活动
“活动随手拍”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长错了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犯错误找家长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