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张盼盼
摘要:彭丽媛成功的探索了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表现民族歌曲,她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己,她坚定不移的在中国民族声乐这条道路上开拓耕耘,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便从彭丽媛的演唱中窥探民族声乐教学方法。
关键词:彭丽媛 民族声乐 声乐艺术 教学方法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生活审美情趣,表现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中国民族声乐也同样闪烁着中国人的精神和智慧。在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上,彭丽媛博取众长、汇集百家,她成功的用科学的发生方法来表现民族歌曲,演唱大量经典作品。由于彭丽媛演唱了大量声乐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态各异,因而从中能够窥探出她对于民族声乐的理解,并且对于民族声乐教学具有强烈的指导借鉴意义。
面对各具特点的声音个体,彭丽媛充分尊重声音的客观性,充分尊重声带的天然性进行训练。声带的条件决定了发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音量等多方面的因素,歌唱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挑选适合自己的声乐作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循序渐进,不易拔苗助长,如果一旦超越声带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必然造成嗓音嘶哑,声带病变,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一位具有智慧的歌者一定是在其早期训练开始便会认真的依照授业者的要求认真的体会自我声带情况,认真鉴定自己声带的声部区域,充分把握中音区再逐步向两边音区扩展。记得彭丽媛老师向许多学习声乐学生的建议及忠告是:不能乱喊高音,在声乐艺术中,许多人误以为高音、大声是评判歌者是否具有高水平的一个重要参照,但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事实上中音区才是声乐训练的重点与难点。彭丽媛正是在其中音区进行了大量的训练,才得以打造出她声乐艺术高峰的基石。这种稳固的基石会使得高音区与低音区的训练事半功倍,声乐教学必须遵循声音的客观性。
从生理角度观察,每个人的声音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共鸣腔的打开与使用方式的不同对于声音有关键性的作用,因而科学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声乐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教师,应当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塑造出每个人不同的个性化的声音,将学生的优点充分挖掘,扬长避短,运用科学的训练方式,对假声、真声、混合声加以有效的训练,如此以来演唱者便能够通过演唱技巧与方法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驾驭不同语言与不同风格的歌曲。
中国民族声乐非常强调咬字准确,咬字真切,每一字发音的头、尾都应表现出行腔的抑扬顿挫,每一字词的韵味都是通过咬字体现出来的。民族声乐尤其是以民族韵味为根本,演唱时情真意切的流露,演唱风格的把握都是每一位歌者努力思考的结果。彭丽媛对于山东民歌的演唱,声音婉转之间散发出的都是正宗的山东风格。演唱时的风格韵味在一首声乐作品中是重中之重,关于这一点是很难教授的,需要学生自己领悟,自己发挥主动性思考。关于如何提高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听、多看、多学、多唱、多问。一切都是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得启发的,我国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就说过“得人心者,莫先于情”。当歌唱者能理智地运用丰富的感情并使用优美的声音,再结合一些适当的表演,这三位一体的综合作用一定会带来不同一般的乐感,也定会使声乐作品得到最好的体现。只有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彭丽媛在民族声乐道路上进行了20多年的基本功训练,在良好的基础之上把握音乐内涵逐渐参悟音乐的本真,她的演唱声情并茂,挥洒自如,在彭丽媛演唱的过程中凝结着她对民族声乐艺术所进行的研究与探索。滋养这位艺术家具有绵延艺术力、生命力的东西,是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彭丽媛的歌唱风格、特点对我们年青一代的声乐学习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彭丽媛曾经表示在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具有极大的作用,声乐的艺术本就是口口相传的形式,因而教师面对的每一个教学对象都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避免盲目性、片面性,获得正确的方法。声乐学习的训练必然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复磨炼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声乐学习者一定不能操之过急,稳则进,急则乱,任何学科的学习都不可能有捷径,不会一举成功的,教学的循序渐进能够让学生分阶段有主次的解决问题,把握重点。另外,从彭丽媛在声乐学习道路上的摸索能够看到,这位艺术家在曲目教材的难易选择上由浅入深,尤其是以易为主。尤其是曲目的难易程度不只是发音技术的难易,还有音乐表现的难易,两者一定要循序渐进的有机结合。这种曲目教材的选择在民族声乐教学中非常重要。
彭丽媛这位声乐表演艺术家在其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她勇于创新并且坚定不移地在中国民族声乐的道路上努力开疆拓土,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笔者大学4年期间非常喜爱彭丽媛诠释的声乐作品,通过对彭丽媛歌唱语言的聆听研读,通过对其舞台艺术的观察,通过对其原创声乐作品的分析,笔者一步步被这位在民族声乐道路上坚持的艺术家所打动,所感染。彭丽媛对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是旁人难以企及的,她的情感表达时而磅礴大气,时而温婉如水,时而暴怒而笑,时而羞涩如花,这种情感表达一定是经历长时间日积月累的观察而得到的。另外,彭丽媛对演唱风格的把握也精致准确,尤其是其在中国原创歌剧中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她在演唱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入目三分,纵然音乐结束后,人物形象也久久环绕于心头,在深入分析彭丽媛各个时期演唱的曲目和唱法的特点之后,本人更加坚定声乐教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并且要因材施教。
对于我国民族文化而言,民族声乐教学是具有强烈的传承意义的,作为学生的我们需要对相关的文献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并且还要运用专业知识与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相结合,通过交叉学科的方式综合相关内容,这样才能都民族声乐起到有意的促进作用,并且能够为民众理解民族声乐艺术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民族声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音乐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每一位民族声乐的工作者任重道远,这样我们的民族文化才能经得起推敲,才能永远的以利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余笃刚.声乐语言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许讲真.歌唱艺术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张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5]程宁敏.声以情发 情以声传——论以情带声[J].中国音乐,2003,(01).
[6]冯葆富,齐忠政,刘运墀.歌唱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7]杨民康.中国民间歌舞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8]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应尚能.以字行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10]余笃刚.声音语言艺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