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旷野中的自由牧歌

2016-05-14 09:12浅兮
大作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哈拉阿克李娟

浅兮

用“浑然天成”来形容《我的阿勒泰》这本书一点儿都不为过。它就像是旷野里响起的一首自由牧歌,嘹亮、悠扬。整本书风格清新明快,即使是在诉说悲苦和哀愁,作者李娟也会避免使用阴郁的文字。我想,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样温暖的文字更能深入人心。

《我的阿勒泰》是李娟10年来散文创作的合集。分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辑。这是一部描写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和风情的原生态散文集,充满生机、新鲜动人的元素。《我的阿勒泰》记录了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滴,包括人与事的记忆。作品质地纯粹,带着非常活泼的气息,再现了疆北风物。

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熟识的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沙漠,度过了一段艰辛异常的荒野生活。李娟是第一位描写哈萨克民族冬牧生活的汉族作家,她以饱含深情又不失节制的文字,呈现出阿勒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冬季转场时的独特生存方式。

李娟,女,1979年生于新疆。高中毕业后一度跟随家人进入阿勒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1999年开始写作,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花地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朱自清散文奖”等。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这些作品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被誉为文坛清新之风、来自阿勒泰的精灵吟唱。

媒体评论

《阿勒泰的角落》系列美在哪里?就美在她明亮而非阴暗的底色上……寂寞的诗多矣,明亮爽朗下的无边的寂寞似乎还没有人写,这就是独创的境界。

——舒 芜

只有像李娟这样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才能写出不一样的鲜活文字。

——刘亮程

她是阿勒泰的清少纳言。她让我们这些弄文字的家伙觉得绝望,让人想起《呼兰河传》,就像黑龙江呼兰河冰天雪地的小镇里奇迹般地生长出萧红这样的大师一样,在新疆阿勒泰山区的荒野里,忽然出现了这样一个作家。

——舒飞廉

李娟的文章,是不耽溺的,她在人性与人情之外,别开了一方天地……她的文字仿佛让人吸进一口氧气,动心恍悟,若无意指认那在伤感中徘徊、欲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们本来的生命,那么,总还有别样干净、明亮的生命,等着人去认领。

——芳 菲

先睹为快

属于我的马

有一个人欠了我们家很多钱,现在却死了。按穆斯林的礼性,不还清生前的债务是不可入葬的。葬礼上,阿訇会询问死者亲属:“此人生前亏欠过别人的财物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才会继续为死者念经。但他的家人实在拿不出钱来偿还,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马牵来见我妈,要求抵债。我妈很为难,打电话来同我商量该怎么办。她说:“你说我要马做什么呢?”我说:“自己留着骑呗!” 她说:“家里有摩托车,哪里用得着骑马!”我说:“那就不要呗!”她说:“可是我又很想要……”我说:“你要它做什么?”她说:“自己留着骑呗!”

到了下午,她又兴冲冲打来电话:“娟儿啊,我决定了,我要把那马留下来,我要把它送给你!下礼拜我给你牵到阿勒泰市去。”我吓一大跳:“我要它做什么?”“可以骑着去上班啊,你们单位那么远的。”“骑自行车就可以了。”“自行车还得去蹬它。马多好啊,一点儿力气也不必费。到了单位就放在地委大院里,让它自己去找草吃。回到家就拴在后院的大柳树上,河边草也多……”我大汗:“可是,它认识红绿灯吗?”

挂上电话后我又仔细想了想,别说阿勒泰市里了,就是在阿克哈拉村,我们家也无法养马的。首先我们草料不多,那些全是给鸡鸭准备的,鸡鸭都可能不够吃,哪还能顾得上马?到了冬天,草料就会贵得要死,哪里买得起啊?而冬天又那么漫长。再说,我家在阿克哈拉的院子又不大,杂七杂八堆满了东西,哪里还有地方拴马? 我估计,马牵进家后,处理它的唯一方法大约就是宰掉吃肉……呜呼!如果养马只是为了吃肉,生活该索然无味到什么地步? 还在两年前,妈妈还一心想买匹马的。那时家里还没有挖井,用水得去两公里外的乌伦古河边挑。夏天还好,到了冬天,河面冻成了厚厚的坚冰,去挑水除了扛扁担,还得扛斧头。每天去挑水,每天都要破冰,头一天破开的冰窟窿一夜之间仍重新冻得结结实实。

而且冬天的阿克哈拉又那么冷,一二月间,动辄零下三四十度。河边的风更是凛冽如刀。路上的积雪及膝厚,白茫茫的原野一望无际,没有一行脚印。我妈想,如果没有马,有一只小毛驴也好啊。如果套牲口拉水的话,去一趟就管够三四天用的,既不费人力,又省了麻烦。

那一年夏天非常炎热,一到下午,村里就不见人影了。太阳明晃晃的,野地草丛里,蚊虫像浓浓的烟雾一样,在低处翻涌鼓荡。可是,为了给将来的马或者小毛驴准备过冬的草料,一家人仍然要出去拔草,那个罪受的!

那一年夏天倒是攒了不少干草,打碎后装了几麻袋。可是马最终却没有养成。我们便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因为冬天水位线低,我们便在冬天挖井。在大地上打出一个深深的洞,然后遇见水,这真是神奇的事情。一个人在井底用短锹掘土,另一个人在地面上把土一桶一桶吊上来。漫长的劳动使阿克哈拉的土地渐渐睁开了眼睛。它看到了我们,认清我们的模样,从此才真正接受了我们。这两年,房子也修好了,井也挖了,院子里种下的树苗也活下来了几棵。赶上“新农村建设”,我们家院墙也被村政府派人粉刷了一遍,再没人把我们当“外人”了。

至于马,已经可要可不要。但是,哪怕到了现在,拥有一匹马——这仍然是多么巨大的愿望啊!至于被一匹马高高载着,风驰电掣地奔向远方,那情景让人一想到便忍不住心血沸腾。

阿勒泰虽然是小地方,但好歹也算是城市了,车流不息,街道两边招牌拥挤。但我曾经见过有人就在这样的大街上策马狂奔。那是真正的奔跑,马蹄铁在坚硬平整的黑色路面上敲击出清脆急促的声音。四面都是车辆,那马儿居然视若无物,大约是见过世面的。要是在乡下,远远地看到前面有汽车开过来,骑马的人会立刻勒停马让到路基下面,怕马儿受惊驾驭不住。

我一直目送那人和他的马消失在街道拐弯处,才意识到他们刚才闯红灯了。虽然阿勒泰是牧业地区的城市,但转场的大批牲畜是不允许上街道的,牧业的队伍经过时总是远远地绕过城市。但对于马,好像没听说过什么特别的规定。因此在奇怪完怎么有人在街上骑马之后,很快又开始奇怪为什么没人在街上骑马了。

富蕴县则不一样,有人高头大马地经过身边,是极寻常的情景。至于阿克哈拉,就更不用说了。但无论如何,我妈也不该有那种想法,搞一匹马让我骑着上下班,太酷了!想象一下吧:有朝一日,自己骑着马去行署或者教育局送文件……一定让人叹为观止。 假如我有一匹马,我能为它做些什么,才能真正得到拥有一匹马的乐趣呢?首先我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盖房子,并圈起一个大大的院落。我还得在院子四周开垦出一大片土地,种上深浓茂密的草料,还得嫁给一个也愿意养马的人,最好他已经有养马的许多经验了。将来的孩子也得喜欢马。这样,我就得为了马永远留下来,永远地……也就是说,除非我真正地爱上阿勒泰,决心永远生活在阿勒泰,否则我就永远不能拥有一匹马。

我还想再打电话问问妈妈关于马的事情,但想来想去,终究没有。

(《我的阿勒泰》节选)

读书笔记

@欢乐分裂 充满真情实感、不矫揉造作的文字,连风和雨都是可哭可笑的,连阳光和羊群都是通情达意的。一切都是那样地浑然天成。阿勒泰森林里无尽苍茫的绿,幽深到暗黑的苍苔与木耳……愿李娟能永葆童心,继续书写北疆风情。

@沈书枝 记不得是看见谁说,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犹如萧红的《呼兰河传》,读完后觉得这说法自有它的道理。李娟的文字明朗丰润,好似春夏之交丰茂的草原和森林,蓊郁潮湿,她的比喻和感觉都是一片一片的,茂密地生长开来。而这文字里又透出极天真率直的气息,好像她的人也应该是这样一般。

@张恒哲 在李娟的文字里,我读到了“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这位女子的世界,四分之三是天空,四分之一是大地,没有建筑物的遮蔽,没有人心的迷妄,只有直指人心的真实和简单透彻的童真。

猜你喜欢
哈拉阿克李娟
Therapeutic effect of heat-sensitive moxibustion plus medications for senile osteoporosis and its effect on serum BMP-2 and OPG levels
是谁对书不敬
野驴智斗猛虎
哈拉和卓384号墓葬出土棉布袋的修复
Analysis on China’s real estate bubble by Oct.2016
外星人在我家(3)
阿克超市历险记
草原光辉:哈拉和林与元上都
哈拉办公室
Effect of Working Temperature on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 of aPleated Stainless Steel Woven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