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设计释放中国创新力量

2016-05-14 15:29褚沙舟
中国名牌 2016年5期
关键词:张琦光华绿色

褚沙舟

北京,鼓楼大街,沿街西行,步入一个普通办公楼的大门,里面别有洞天:两排简洁的办公室、简单的办公陈设,随处可见的公益项目介绍以及各种嘉奖证书,略带神秘却又充满现代气息,这里就是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的所在地。

在基金会的办公室,几位工作人员边筹备即将在中国扬州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办的2016世界绿色设计论坛公益活动,边等待着与基金会理事长张琦商讨活动情况。在主办公区的墙上,“扶持设计人才成长,推动设计产业发展;致力于追求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基金会发展理念赫然在目。

以创新绿色设计为使命

“纵观当前各国的创新发展现状,绿色设计是大势所趋,世界各国的产业变革,能源与生态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同时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压力已迫在眉睫,环境问题的解决应该从源头设计着手。”张琦如此阐述基金会的使命与由来,并表示基金会的成立是基于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思考及对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张琦看来,一方面,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正在从依靠资源、重视数量的发展模式向创新创造、关注质量的方向转变,可持续发展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从消费需求端而言,传统的功能性需求已经被包含文化、情感、环保等因素的多样化需求所取代,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已成为发展共识,消费者更倾向于关注产品的绿色属性。

不仅如此,追求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绿色设计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草木繁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均体现出中国先贤合理汲取大自然资源的哲思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智慧,更好地传承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与经验也是一种时代责任。

“在应对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时,必须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如何将技术、创新、环保等多种因素放在全价值链与产业链上进行综合考量,离不开绿色设计。”张琦认为,绿色设计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论与源头,于复杂性中找到人与自然平衡发展的简单方法与路径,既可应用于微观层面的产品制造,也同样适用于社会发展等宏观层面。

于是,秉承“致力于追求人与自然融合共生”的愿望,实现以绿色设计助力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目标,2010年11月5日,中国首家设计基金会——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成立,以公益的形式关注创新与可持续,广泛集合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推动中国绿色设计的发展进程。

搭建绿色发展公益平台

与社会上的各种基金会相比,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专注绿色人才培养,以“扶持设计人才成长,推动设计产业发展”为宗旨。自成立之初,基金会便面向全国设计人才、专业机构开展了包括由“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设计贡献奖”“龙腾之星”三个核心奖项组成的“光华龙腾奖”等设计奖项公益评选活动,以此鼓励、表彰与资助绿色设计人才,引导更多设计人才关注绿色发展。

“在践行绿色与创新发展的时代变革中,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尤为关键,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基金会的力量,鼓励更多的青年设计师关注绿色设计,提升产、学、研的互动效率,展现绿色设计在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张琦进一步强调,除了经济价值与商业价值,生态价值是公益评选标准的核心维度,鼓励以绿色环保角度关注设计产业发展。

截至2015年年底,在“光华龙腾奖”的评审活动中,已先后召开评审会11次,表彰设计行业领军人物120余人,行业精英近万人,其中绿色设计获奖者来自科研院校、企业、政府、产业园区,涵盖了建筑、家居、交通、能源、食品加工等十几个方面,仅奖励部分就动用基金近千万元。目前光华龙腾奖已成为唯一的评选设计人才的国家级奖项。

与此同时,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也在加强绿色设计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拓展了一系列全新路径,积极联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欧洲议会欧中友好协会、国际设计联合会(IDF)、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等国际机构组织,先后举办包括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中国设计节、国际设计精英考察等各项活动,每年吸引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位专业领域内的嘉宾代表参与其中。

“加强绿色设计国际交流可以提升中国绿色设计理念与实践的发展成效,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促成实际交流合作。”张琦还补充道,绿色设计的国际合作前景与中国“绿色化”发展以及在全球经济当中的地位是同步的,目前基金会已发起成立了具有国际合作背景的绿色设计研究院与“设计瑰谷”等项目。

推动“绿色”顶层设计的远景

“十三五”规划开局之中,在“新常态”的现实发展背景下,创新设计正式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产业技术创新、制造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

“资源环境压力、气候变化、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变化,推动了价值理念的变化,使得设计已成为绿色发展闭环上的顶层设计与必要条件。”张琦表示,在供给侧改革浪潮中,全生产链、全消费链与全价值链都以绿色设计作为指导,“绿色化”应成为企业组织、社会转型发展的起跑线。

对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对基金会寄予厚望,他指出,要积极利用基金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促进工业设计与绿色发展的紧密结合,积极关注绿色化概念与生产力发展要素相结合,为推动清洁可再生能源、產品绿色化、生产过程绿色化、运行与服务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农业生产绿色化等方面的理念与实践做出贡献。

因此,寻找并满足绿色化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基金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据透露,基金会将深化与业界、学界与地方政府的交流合作,推动绿色设计理念在制造、生产、消费、生活以及生态环境中的践行,践行“十三五”期间的绿色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绿色设计人才培养也将成为基金会持续开展的工作重点。据统计,每年设计相关专业的高校人才约50多万人,其中专业从事绿色设计方面的人才数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张琦建议,强化业界与高校的联合沟通,关注与培养基础学科、跨学科及更具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并扩大与国际机构组织的交流互动,实现“绿色人才引领绿色发展”的愿景。

关于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张琦表示,基金会将紧密配合“十三五”规划发展的具体要求,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围绕绿色设计搭建公益项目平台,传播国内国际绿色设计的先进理念与发展经验,助力地区与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以及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绿色发展人才。

猜你喜欢
张琦光华绿色
绿色低碳
Effect of observation time 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diffusion in complex networks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TXL的源代码插桩技术研究
作曲家邓光华简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How to expand the corpus of spoken English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in combustion gas jets with high pressure in cylindrical filling liquid cham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