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看到,一些企业正在寻找各种转型之路。
借助“互联网+”,传统企业向“制造+服务”业态转型
“目前我们最迫切的是去产能,我们滞销的船舶在部分东南亚国家有市场,因此要加强销售的有效性。”80后“船二代”董事长张清洁说,2015年以来他们企业建立了兩个网站——中国船舶交易网和搜船网,前者旨在宣传推广船舶知识,后者意在成为船舶业的跨境交易电商平台。
张清洁说,搜船网运行一年多来,数据库里已经有五万多艘待售船舶,每天浏览量达3万多人次,已经成交十几艘,大部分是东南亚的买家。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正在发力,他们已经建立了十多人的网站管理团队,下一步将针对东南亚市场开展精准营销。
学会多条腿走路
福建省船舶集团准备重组船舶重工集团,把几个船舶企业都装进去,有军工、风电、造船、林业储备、风电设备等概念,造船的比例在缩减。福宁船舶重工副总经理林木松说,不能仅盯着造船,忽视了配套产业,要把造船、修船、海工、配套协调起来,“东方不亮西方亮”。
革新技术,差异化竞争
福安船舶行业协会秘书长林瑞金说,我们推动企业转型做精品船和品牌船,这些船利润高。比如海工船近期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但海工系列有20多个品种,过剩的只是中低端产品,高端的如钻井平台、物探船、石油加工船等有市场。现在原材料便宜,劳务成本降低,部分企业逆市储备人才,同时采用3D打印和机器人焊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差异化竞争中谋求出路。
抱团出海,大河不干,小河也满
林瑞金说,虽然目前福安船舶业的产能利用率不到30%,但借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优势企业联合接单,取得很好效果,一些企业开始将产能转移到了东南亚国家甚至更远地方,仅在印尼巴淡岛,就有四五百名福安骨干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