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紅
今年以來,香港經濟有不少悲觀的消息,例如評等機構将香港的評等降低,國際金融市场指數落到新加坡之后……不得不令人懷疑,香港經濟發展陷入瓶颈?香港如何迅速轉型?香港特别行政區行政长官梁振英在參加「香港經濟新里程論」論壇會時表示,香港有「一國」之利,也有「两制」之便。香港是长期和高度開放的國際城市,对外联来讲有完整的网络、悠久的歷史和强大的能力。「一國」和「两制」是香港的雙重優勢,香港可以在更大范围成为中國大陸和外國的「超級聯繫人」,为两岸經濟的發展、为中外關係的發展不断作出新的貢獻。
過去30年,大陸改革開放的三件大事,都是由香港做起,一是轉口貿易,二是直接投資,三是資本市場。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認為,香港必須迅速轉型,在軟實力、開放經濟體、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法治社會等方面,香港仍是未来大陸陆發展必須依赖的金融中心。
李小加指出,香港過去20年做了两種客人的生意,一是把大陸缺錢的人、也就是上市公司和世界有錢的人带到香港;未来發展則要把大陸有錢的人和世界缺錢的人,連接在一起。
香港發展需緊密結合「十三五」規劃
在大陸经济进入新常态,「十三五」规划綱要正式發佈的大背景下,兩岸及香港的經貿往來与合作面临更多新的契機。「香港超级聯繫人」功能已經不限於傳統的金融、貿易、物流等领域,而是經過充分證明,完全可以延伸到創新、科研、文化藝術和教育產業各个方面。
今年全國「兩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為大陸經濟未來五年發展列出了詳細規劃,也為大陸經濟未來走向明確了道路。無論是香港還是台灣,作為「靠經濟驅動發展」的社會,有必要認真研讀《十三五規劃綱要》。
實際上,解讀《十三五規劃綱要》最少在三个方面与香港有密切關係,這也是「一國两制」帶來的紅利。首先獨立成章的《港澳專章》确立了對香港的支持,也明确了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第二,「十三五規劃」為未来五年全大陸各地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定下了目標,為香港在内地的發展指出了方向;第三,在参与國家對外開放和「一带一路」建設方面,中央政府支持内地与香港企業發揮各自的優勢,通過合作「走出去」。
常言說,乘勢才能有為。香港的未來發展要想「有為」,就離不開「乘勢」;而這個「勢」就是大陸的經濟發展「大勢」,就是「十三五規劃」制定的經濟發展「趨勢」。香港無論是地理位置,還是自身條件,都是其它地方不可取代的。千萬不能視香港的「一國」之利、「两制」之便的优势而不見。
香港有辉煌的過去,更有美好的未来,繁榮穩定的香港正在自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