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妮
摘 要: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通过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人文素质课程学习情况的调研,分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取得的经验等,透视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提出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程 网络交互式 实践教学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1.调查背景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在改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创建学生喜闻乐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的教学模式是历来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内容。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交互式的教学模式,以较高的效率,将知识 、能力 、人格转化给学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正是此次调查的目的。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取得的经验等;透视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分析试点教学班级自主交互式的学习效果,分析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满足程度。
3.调查对象与方法
2015年,“人文素质课程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网络调查法、个别访谈法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问与调查。共发放问卷204 份,回收204份有效问卷,有效试卷100%。
4.调查结果
(1)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看法。在问到人文素质课程开设的重要性时,有73.1%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 25.2%的学生表示比较重要;1.7%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对于急需提高的能力中,学生最想提高的是写作能力,占40.5%;其次是文学欣赏能力,占 25.3%;第三是阅读理解能力,占21.7%;最后是口头表达能力,占12.5%.
(2)对人文素质课程的态度及认知。被调查的学生中,37.4%的人明确表示很喜欢人文素质课程,55.2%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大约只有7.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
(3)对人文素质课程教材和教师的看法。对于教材,在被调查者中,64.2%表示很满意,23.5%表示比较满意,10.2%的学生认为一般,2.1%的学生不满意。在问到对现任教师的满意程度时,61.3%的学生表示很满意,18.4%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14.5%的学生表示一般,5.8%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4)对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看法。48.2%的学生选择了喜欢讨论式的授课方式,31.3%的选择专题讲座式,也有l9.2%的学生选择了研究型自主学习的方式,只有 1.3%的学生选择传统的按教材内容顺序的讲授方式。
(5)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与传统单向讲授的对比。86.9%的学生认为信息化网络交互教学更能获益,2.2%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能获益,10.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通过为期一年的人文素质课程实践教学,学生的反馈为后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对人文素质课程作用和意义的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加强
在调查中,12级学生认为课程开设非常重要的占到83.2%,13级是71.4%,14级的新生则只有52.6%。这一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富,学生越成熟对人文素养的认知越深刻。特别是面临就业时,12级毕业生普遍反映人文素质在求职面试过程中甚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人文素质课程的开设与学习无疑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通过12级毕业生反馈的信息,人文素质课程优秀的学生在就业的满意度上远远高于成绩一般的学生。很多学生都认为人文素质课程应该加大课时投入,不应一味地为专业课程让路。学生认为人文素质课程虽然不能立竿见影地产生效益,但是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相较于毕业生,新生对人文素质课程的认可程度普遍偏低。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可以取消这类课程的设置,为专业课学习和考证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调查访问的结果显示,他们对这类课程重视度不高,只求合格,上课的积极性也明显低于专业课。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对人文素质的需求认识是清晰且合理的,很多学生都意识到自己缺少的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多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得到提高,且有愿望通过人文素质课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当然,对于刚刚迈入大学的高职低年级学生,提升他们对人文素质课程的认知度仍然任重道远。如何转变他们的观点,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2.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与喜爱
在203份有效问卷中,177位学生表示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提升人文素养起到了很大作用。
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师单向“传道授业解惑”相比,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更灵活,时间更机动,传递的信息量也更加丰富,信息化教学更能赢得90后大学生的认可与喜欢。泛在式学习模式越来越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趋势。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地表达出对中小学应试教育制度的不满与厌恶,应试语文教学剥夺了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人文素质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涵盖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打开了一扇展示文学新视点的窗户,让他们接触到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而网络交互式的教学模式在扩充知识量、生动活泼的互动学习方式方面,拥有传统教学无法代替的优越性。
3.人文素质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的熏陶起到了较显著的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75.6%的学生认为人文素质让他们学会了欣赏文学、品味文学。通过翻转课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制作PPT,在课堂上大胆展示,对不同的意见公开辩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课程学习不再是单调地背诵课文、总结段落大意,而是从鉴赏的角度发现文字的魅力,感受文章背后的故事,挖掘时代打在作者身上的烙印……在“人文素质课程对帮助学生认识、传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调查中,89.6%的学生认为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阅读、鉴赏中华几千年优秀经典文化的过程中,那些植根于我们的灵魂、支撑我们的精神的文化,必将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4.教师风采和教材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起到了关键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对教师风范的敬仰。调查显示,96.1%的学生表示教师的魅力对于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他们希望教师讲课通俗易懂、感情真挚、不拘一格,有个性特色的教师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喜爱。
在教材选用上,学生们更看重的是教材所选的内容,而对于出版社、是否规划教材等并不看重。很多学生表示希望亲近古代的经典文化,但是由于古文功底薄弱,很多文章读起来很吃力,索性就不读了,如果教材的注解更加详细与通俗,也许就能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当代作品入选教材太少也是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提出希望能共同探讨如莫言、余华、余秋雨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三、调查的思考与建议
1.开课方式
在调查访问过程中,不少学生提出希望像专业课一样进行模块化教学,即“一老师一专题”的形式。专题与专题之间自然衔接,更加系统、完整,以时间或内容作为一定的纬度排列,让学生心中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老师围绕某一专题深入剖析,指导学生吃透作品,防止杂而不精。持这一观点的学生约占44.7%。他们认为专业课的模块化学习能够把知识“吃得更透”,也希望人文素质课程能够予以借鉴。在上述课程感受中,有70.4%的学生觉得一周的课时太少,有一名文秘生呼吁“恳请为下届文秘班开设更多的人文素质课程”。在与艺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艺术类的学生对于人文素养的要求更高,更需要通过这类课程的开设来增强专业的内涵与厚度。
2.课程教材
除了上课的教材外,学生们普遍希望教师能开出课外阅读清单来进行拓展阅读。因为现在各种书籍琳琅满目,学生也无法一一甄别不同的版本,所以希望教师能推荐阅读篇目和版本,能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电子阅读逐渐成为90后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而阅读后的感想与思索,学生也往往通过微博、微信等新的记载方式进行表述。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入到信息化教学的行列中,用这些新的工具来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及时对他们的疑惑与思考进行反馈,线上线下实现“泛在教学”。
3.教学方式
网络交互式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学生普遍希望教学手段能更灵活一些,多使用多媒体教学,观看相关影片、纪录片,把语文与各种艺术课程等结合起来。
学生希望课堂上增加讨论时间,多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在网上开辟各专题论坛,让学生有话能有地方说,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成立学习小组,加强团队合作能力,老师适时予以指导,加强互动;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突破,如开展晨读活动,成立读书协会,把课堂搬到图书馆,举办文化沙龙,增加讲座,组织辩论赛、诗歌朗诵、表演话剧等。
4.作业考核
在作业设置上,学生希望老师能设计一些需要经过自己努力才能完成的作业,而不是那些可以在网上或其他书籍上抄袭的东西。比如在讲《荷马史诗》时,教师布置的《荷马史诗》新编这一作业就很受学生欢迎。要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首先要阅读原文,在了解原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新编。一方面变相要求学生阅读原典,另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且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水平。有一名学生这次作业竟然写了两万余字。可见只要是学生喜欢的,他们绝不敷衍而愿意付出。
四、小结
人文素质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为期一年的第一轮人文素质课程网络交互式教学作为一次初步的尝试,成绩尚属可喜。希望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人文素质课程在高职学生心目中一改其过去的面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广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指日可待。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