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渐修途中

2016-05-14 14:41张晨瑛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6年5期

张晨瑛

【题记】

渐修,萃取时间,积淀经验,是生命最原始的行走方式。佛法禅宗有云“顿悟之前必有渐修”,不刻意于“修”,不着意于“悟”,而能结“顿悟”之果。

“顿悟之前必有渐修”,佛陀如是,仕子如是,教书育人者更如是。回首三十余年的教学历程,庆幸自己始终以“渐修”的态度贴地而行,不刻意于“修”亦不着意于“悟”。不少人认为评上特级教师,获得正高级职称,差不多到达教师追求的顶峰,真是太幸福了。成果的获得是甜蜜的,然而于我而言“渐修”之途中的风景才是真正幸福之所在。

执念是一种幸福

追寻理想国度的执念是“渐修”之源,拥有执念即是一种幸福!

从教伊始,虽在农村却幸运遇见饱读诗书的副校长王宇新老师。他引领我们在本区内“南征北战”。四年时光,我在大堰、万竹、楼岩等乡校留下了一堂又一堂稚气而满含真诚的语文课。最具有起航意义的,就是他带着我们几个年轻教师赴县城和宁波两次聆听朱作仁教授的报告。至今梦里常现彼时的场景,耳畔犹响朱教授浓郁的温岭普通话。记得我费力地听着,飞笔疾书记录着,诸如“我手写我心”之语洞开我心扉,乃至刻骨铭心之后多次偷用到我当时的论文中。

八年后,我调至实验小学,那时安排教师外出培训很少,可能因为我常上观摩课的缘故,时常有外出听课的机会。记得有一次,走得尤其远,到了湖北秭归。参加完秭归的教研活动已是下午4点多,很多与会代表第二天想去周边山水转转,我却只有一个执念,想尽早赶回学校。那个年代没有动车,更不用说飞机,远途就乘大巴。我一人蹿上大巴,义无反顾地想星夜兼程归。望着车窗外清蓝的天渐渐变成绯红,绯红又渐渐变成暗红,终于黑幕织上了天空,也织在了我的心头。这时,我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黑漆漆的天空、黑漆漆的马路、黑漆漆的车厢;空荡荡的天空、空荡荡的马路、空荡荡的车厢。沉甸甸的恐惧感袭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愈来愈浓的担忧随着大巴一路“扑通、扑通”地颠簸、颠簸、颠簸……

仿佛摇晃了一个世纪,几经转车于第二天10点到家。虽然整个身子都快散了架,可我一放下行李,就赶往学校。冲进学校大门,一头撞见了周校长。“呀!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哦。校长好!我先上课去啊。”我匆匆跑向办公室,只听到背后一句“傻丫头”。

接下来的日子便成了我的“教学专场”,把听到的好课一堂堂地向同伴们讲解、展示,还特意将这些课的实录整理出来发给相关的老师。这其实就是我后来当语文教研员时所倡导的“搬课”的雏形吧。在这“搬课”的过程中,我自觉自愿地反刍,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观”与“比较”的过程中,我幸福地享受着课堂的渐变。

曾听过一则非常短小的寓言故事:“螃蟹、猫头鹰和蝙蝠去函授,数年后,获得博士学位。不过,螃蟹仍横行,猫头鹰仍白天睡觉晚上活动,蝙蝠仍倒悬。”我庆幸自己没有成为螃蟹、猫头鹰或蝙蝠。我怀着一份执念,不断地践行,不断地前行,不断地蜕变。四年又四年,虽然换了几所学校,哪怕是后来当了教研员,但是初心不忘、执念不改,我在分享中享受着渐修的快意与幸福。

阅读是一种享受

融于书香,静养心性的阅读也是渐修之本,即是一种享受!

幸福,有时候就是有这么一本书,静静地等候着你;温暖,有时候就是有这么一本书,舒缓你的神经,拥抱你的心灵;无言的喜欢,即使默默,也是一份踏实的心安,贴心的暖。书籍于我是最为亲切的闺蜜,我的随身包包,总是飘着书香。我的阅读涉猎较广,文学类自不待说了,《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小说月报》伴随着我精神成长。我还喜欢杂文评论,《读书》《南方周末》等是茶余饭后的消遣。涉及经济、政治的《参考消息》等,也是我青睐的对象。

有人说“阅读是发现者激情燃烧的柴火”,从阅读中我观览着不同的人生,感受着各异的喜怒,透视着相同的世态,真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怎不是一种享受呢!课间午后,我和老师们会天南地北地海聊,不少青年教师常常感叹于我的“视野开阔”。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拿来主义。但是,书籍的确影响着我的表达内涵,左右着我的思维质量,感导着我的话语方式,正如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所云:“人是他吃进去的东西。”是啊!什么样的精神食粮,造就什么样的人。所谓人的精致编码与粗制编码,基点或许就是阅读。我一直以为一个人需要博采,方能约取,唯有集思,才得广益。尤其是为人师者!

读书更是清洗内心的过程。将自己放空,再将自己填满,这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闲来无事,泡一杯香茗,拥一缕阳光,捧一本经典,慢慢泡,慢慢晒,慢慢品,全身心地浸润于书的海洋里,真有“曲水流觞”的风雅。这个时候的我,任天地嚣张,我自安然若素,不因风云而仓皇,不因诱惑而迷惘……的确,读书能够修心性、拓心胸、树人格。它让我懂得宽容,它让我学会等待,它让我修炼沉静……

不管是什么原因,我着实和书分不开了,但其实又不是因为那诸多的理由,而是阅读已融入我生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不可更替的习惯。和我这位老朋友见面,并不需要“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洗衣服时,靠在洗衣机旁翻几页;听课间隙,倚着窗台翻几页;人在旅途,更可以享受徜徉书海的幸福感。

前段时间坐动车去广西柳州出差,几番转乘需要10余个小时。于是随手带上《大清相国》享用。坐在属于自己的座位上,我像走进了属于自己的世界。窗外,山丘、房屋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车内,说话声、打鼾声变得越来越模糊了;空气中的干菜味儿、泡面味儿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时间的长度变得不再重要;伸腿位的窄宽度变得不会计较;环境的嘈杂变得可以忽略。文字跳跃着,变得越来越立体,越来越具体,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幅幅陈廷敬睿智的画面,演绎着他跌宕多姿的人生故事,感受着他那“独持清德道弥尊,半饱遗风在菜根”的风骨……一晃眼,10多个小时过去了,18个站点早已甩在了身后,《大清相国》已“穿越”完毕,好不惬意!

“世界上的玫瑰有成千上万,因为你为你的玫瑰倾注了爱,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独特。”阅读便如那一朵玫瑰,一朵满载幸福光泽的玫瑰!

被人需要是一种快乐

被人需要,知行共振,是渐修之实,亦是一种快乐!

所谓“助人者自助”,在被人需要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所思与人互通,本就是对自己的再审与复炼。要说对我的成长帮助最大的,莫过于我的徒弟们和老师们了。

自1998年当教研员,和老师们混在一块儿,研课、磨课、改论文、做课题,摸爬滚打,那自是家常便饭。到目前为止,我每学期的听评课都在80节次以上,讲座辅导不少于10场次。这看来辛苦,但却是我最宝贵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与老师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无形之中成就我从方法走向策略,从经验走向主张,从感观走向理念。所以,我感谢每一次的磨砺与付出。

奉化市名师带徒、奉化市后备班、宁波市特级教师带徒,我有幸成了这些带徒活动的导师。连续八届的大市级带徒,让我的身边多了许多来自各县市区的“少壮派”。于是,线上线下、有形无形、聚散离合,研讨交流、争论思辨便成为生活的常态。他们说我是他们的贵人,其实他们何曾不是我的贵人。于我们而言,“梅地亚”“元英咖啡”等快捷会所,是最熟悉不过的“接头”地点,一几一茶一果盘,人手一台笔记本,交流动态、讨论教材、诊断课堂、激辩思想,竟有几分“五四青年”的激情澎湃!往往在那儿一坐便是半夜,真有点“不知东方之既白”的感觉。不明就里的,或许还真会把我们当成传销组织呢!不过倒也的确是,我们传的是教育之经,销的是教育之理,只是屋里的每个人都是大赢家,甚至我们的学生也会成为大赢家!

除了这些“据点”,最常去的要数居敬小学的“教师休闲吧”了。但凡学校,保安的管理相对都是比较严格的,外来车辆都需要登记。然而,我和几个徒弟去,往往会免了这个程序,因为大家实在是太熟了,熟得连保安都能预测今晚他又将陪我们到几点了。自2012年3月奉化成立了“后备人才研修班”,做“基于能力的习作教学研究”课题起,这里便成了我们的“家”。在这里研讨的次数实在难以计数。起初,我们一般约定18:00左右开始讨论,但渐渐地发现这时间实在不够用,双休日的时候便提早到了14:00。研讨的过程总是特别让人感觉“白驹过隙”,一晃便到了半夜。渐渐地,大家便有备而来,“东家”带些西点,“西家”来点水果,甚至还有的准备了烤红薯、烧土豆、煮玉米之类的。大有“围炉夜话”的安贫乐道。大家都知道,我们喝的是茶水,品的是思维,论的是教学之道。

记得有一次,关于“习作核心能力”的分级指标问题难以达成共识,我便组织几位组长与课题组核心成员一起诊断分析。本以为对已经历了十几次的调研、问卷、测试、访谈来说,交流讨论并不会太晚。然而,许是酝酿得快成酒了,大家的交锋激辩很是兴头。9点,10点,11点,时间在激烈的争论中流逝。我一直都有“头痛”的顽疾,此时旧疾便又来“凑热闹”了。可是,面对老师们那激荡的思维,面对他们那高涨的情绪,怎忍败兴,便悄悄地端了杯水吞了粒常年随带的“散列通”。还是两位女徒弟比较敏感,发现了我的异样,硬是推着我回家了,说是他们也马上散了,明天再议。回到家,我不放心,便打电话催促他们早回,没想到他们依然在休闲吧里交流着、争论着、梳理着。我顿觉阳光万缕,温暖无比!他们的坚毅与执着,助推我对教育研究的热情。

像这样的情形在我的身边不断地复现着。除了居敬小学的休闲吧,网络自然也是我们酣战的“阵地”。为了沟通方便,一个命名为“人间正道”的QQ群应运而生。早晨醒来,打开电脑,QQ群中跳出一长串的讨论记录是常有的事,发于十来点钟属于正常作息,有时甚至是发于十一二点。教育需要一条正道,他们便是这条正道的拓路者。面对这样一群意气风发的老师,我如何能作壁上观呢?所以,我常常在这个群里与大家进行沟通与交流。从他们四年多的培训与研究过程中,我清楚地看到他们在不断地向新的高度拔节,而我也清楚地感觉到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随着他们一起成长。与其说是我引领着他们成长,倒不如说是他们推动着我成长。原来力与力真是相互作用的,在被别人需要的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地吸收与提升。我感恩有他们,一路相伴,风雨不弃,共同演绎着教育新篇章!

泰戈尔说过: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是啊!渐修是生命的常态,渐修是生命不断创造的过程,渐修是不断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成长!如果蔚蓝的天际是飞鸟的幸福,清澈的涟漪是游鱼的幸福,那么于我,幸福是智慧的分享,是教育原野上的那一点嫩芽和那一抹艳红……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 3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