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
语文作为人文性质的学科,对于中学生的才成长具有其重要的意义。语文中所蕴含的人文文化,可以提升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力量,同时可以培养其完善的道德情操和独具的个性。从上述两方面中可以看出,语文中的阅读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功利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学习的倦怠心理,其所具有的功利性,遮盖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醒本质,使得学生对于语文的阅读兴趣降低。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语文阅读的“唤醒”概念的解析,找到其解决的对策。
语文阅读唤醒对策语文阅读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中学生的内心影响是深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语文阅读对于学生精神世界所具有的感染作用,而且这种影响是长期而潜移默化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带有过多功利性的目的,而应该唤醒学生领悟到语文阅读中所具有的丰富人文内涵。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唤醒理念的基本特点
在语文学科的教学实践中,唤醒式教学作为其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符合学生内心的发展并且可以提升中学生真正精神世界和内涵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多样的角度和形式对其进行一定的归纳概括,从而得出语文阅读唤醒教育的基本特点,加深对其理解能力。
1.唤醒教育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教育的本质,即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唤醒过程。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心灵起到一定的触动作用,与其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其自发性体验作品中人文精神的本质和语言文字所独具的美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唤醒教育最本质的要求,即将外在的语文阅读知识转换成中学生丰富的内心领域和精神世界,从而促进其独立人格的形成。
2.唤醒教育具有感同身受的特点
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需要中学生保持自身与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并且在交流的过程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感之”。语文阅读的学习目的是对于文学作品的感性理解和阐述,因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原作者的真实体验和其对于生命的理解,如果中学生想做到真正意义上有所感悟,必须要通过自身的体验进行理解。语文阅读的唤醒教育需要将教学中的阅读内容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通过教师的引导建立学生所独具的内心世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并且与外界形成自然和谐的关系。
3.对于个人情操的陶冶作用
语文阅读中所具有的人文文化和唤醒功能,即在教学和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此过程中,教学者需要深入观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且找到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切合点,将语文阅读的唤醒功能彻底显露。在语文阅读陶冶心灵的过程中,中学生被阅读中具有的优秀文化所同化,才能逐步达到唤醒的作用。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在保护学生天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善和发展,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语文阅读的唤醒功能。
二、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运用唤醒功能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体现在中学生的学习中,即阅读可以打开语文学习之门。阅读的水平对于中学生的写作、审美和思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当前语文全新的课程和教学理念之下,唤醒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已经迫在眉睫,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唤醒学生对于生命和文字的全新理解,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作品的美好,提升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1.通过唤醒学生兴趣引导其阅读主动性
在学习教学生活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兴趣所在点。在课堂中将学生不感兴趣的课本内容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与其兴趣所在点联系在一起,使阅读教学充满其趣味性,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在此之后不仅对于课本知识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要将学生的兴趣延伸到课外,大幅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在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这种方法,便实现了语文阅读的唤醒功能,同时实现了阅读教育最终目的。
2.唤醒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
感悟是阅读的灵魂。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需要依靠感性和形象的思维进行理解和阐释,因文学作品中包含了原作者的真实体验和其对于生命的理解,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其所包含的感情和思想会传达给学生,从而形成独特的审美意境,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和内心起到一定的感悟作用,从而达到唤醒理念的最终目的——引发学生内心世界对于阅读作品的感悟和共鸣,形成可以伴随终身的阅读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唤醒教育本身具有自发性、感同身受性、陶冶情操性的提点,体现了语文阅读教育的本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引导,使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和感悟能力,从而使语文真正发挥引导学生人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凤仙.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作用的发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213.
[2]王远.中学古诗文教学的唤醒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