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摘 要:译林英语教材在五、六年级的四册书中,新增了Culture time板块(每册八个单元,六个Culture time板块)。专门增加的这一板块,既能提升知识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学生在了解中外文化习俗差异性的同时,更强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如何处理和把握这一板块,从而对有效拓展学生人文知识做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Culture time;人文知识拓展;探索和思考
一、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定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文化意识的二级目标中说到“在学习和日常交际中,能初步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异同。”同时也明确提出:“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原教材中虽然也有中西方文化知识的内容,但却没有相应的教学指导,所以每当涉及中西方文化教学的时候,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程度。新教材中增添了全新的Culture time板块。那么,教师应如何实施Culture time的教学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呢?在进行这一板块教学时又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将结合相关理论和自身教学体验谈一谈。
二、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实践
Culture time本身有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资源,合理充分利用这一板块无疑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然而,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中,而需要在教材的基础之上进行恰到好处的知识延伸和情感升华。教师还应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教学要求,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意图,在单元与单元、板块与板块间充分串联。每一单元的文化拓展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Culture time这一板块时,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不能生搬硬套不同单元之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里笔者以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An interesting country为例,本单元的Culture time 呈现的内容是一些国外的人文风景,分别是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美国的黄石公园,英国的巨石阵和中国的长城。通过观察分析后,笔者有了以下发现并作出一些思考:(1)大堡礁和本单元之前板块中出现的艾尔斯岩石同属澳大利亚的自然风光,同时艾尔斯岩又会在下一单元的Culture time中再次出现,那么,是否可以将艾尔斯岩也整合进本课Culture time的教学中?(2)除了巨石阵,在Fun time部分也提及了英国的其他人文风景,并且把这些知识串联组合成了一个生动形象的语篇。笔者认为这个语篇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材料,Culture time板块是否可以和Fun time板块进行串联教学?学习Fun time版块后,学生是否可以模仿这个语篇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举一反三,介绍其他国家的人文风景?(3)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中国人文风景的知识,是否可以利用这些已有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锻炼学生说的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对教学设计做了横向串联和纵向串联。横向单元内串联,通过设置Online travel的环节,将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中国的人文风景串在一起,构成主线,同时将Fun time和Cartoon time进行板块间串联。纵向新旧知识串联,将学生已有的中国人文风景的知识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在输出环节使学生有内容多样的语言材料可说。
以上案例中,笔者的教学设计虽仍有些不足之处,如评价机制单一等。但是注重单元间、板块间的串联是最大亮点,尤其是做到了人文知识的合理拓展,拓展内容不牵强。同时,在拓展学生人文识的同时,让学生模仿创新着说一说,介绍其他国家,从而也就把握住了文化教学的根本——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能力服务。
三、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思考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功能和汉语一样,都是为了交际,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掌握英语的难度却远远大于语文,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经常使用的语境,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使用英语缺乏必要的联系,同样,教师教学也存在同样问题,往往是逐个单元教学完毕就算作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这样的结果就造成教师教学过程死板,学生学习过程生硬。Culture time板块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问题。例如,在以上教学探索中,新授的人文风景知识就可以和学生已有的风景名胜知识联系起来,再加上适当的语篇指导,学生就能生成丰富多样、精彩生动的语篇,既体会到不同人文风景,增添了学习的兴趣,促进了语言知识的学习,又提升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张燕.Culture time板块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校园英语:基础教育,201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