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化名人 巧用经典素材

2016-05-14 09:27李立军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第二人称名人回家

李立军

真题回放

家,是早出晚归的住所,是日夜思念的故乡,是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是过程,是情结,是觉醒……

回家,从家人的喜怒哀乐中感受亲情,从故乡的离别团聚中体味牵挂,从精神迷失回归中找寻寄托……

回忆你记忆中最难舍的“家”,叙写出你的故事,抒发你的情感,分享你的感悟……

题目:《回家》(2015年广东深圳中考文题)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900字以内;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能出现校名、人名,如不得不出现,请用XXX代替;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考题透视

“回家”这个话题很寻常,但真正写起来又不易表达深刻。如果从以下三点着手,还是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来的。

1.全面审题,找到写作着眼点。写作引导语对文题里的“家”做了很好的阐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家”不同层面的含义,既可以指自己的“小家”,或团体、故乡、祖国等“大家”,也可以是“精神家园”等象征意义的“家”。相应地,“回”也不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那么,“回家”就有了多个层面的含义。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悟,“回家”这个题目可以表达亲情、友情、故乡情、爱国情以及其他很多常见的写作话题。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文体选择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

最终,我和爸爸在奶奶的坟前找到了他。爸爸走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的孩子,眼角悬着混浊的泪花。

“好,我们一起回家。”

人们常说“叶落归根”,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而家就是叶的根。

上面是一篇习作的结尾部分,通过爷爷的一个举动,让我们和作者一起领悟了“家就是生命之根”的人生感受。作者先叙述事件,自然生发出道理,这样就做到了恰当地选择写作着眼点。

2.深刻立意,新颖独到不寻常。正因为对“回家”这个题目可以有多个层面的理解,在立意的时候更应该避免肤浅化,把“回家”简单地写成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我们借助这个题目,要表达出某种真挚的情感,抒发对生活的感悟,或者表达自己的某种观点。

小小风铃随风响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张张照片随之散落,重现着曾经的过往。脑海中依稀的笑脸,勾起心底的思念。“姥姥,回家吧,我也要送个风铃给你!”

“子欲养而亲不待”,作者透过随风响动的小小风铃,回忆与姥姥相处的美好时光,表达了浓浓的思念。作者以风铃为寄托,借物抒情,表达了对姥姥的思念之情,这样,在“回家”这一题目之下,文章立意就显得深刻了。

3.合理表达,叙述议论总关情。“回家”这个题目似乎与表达情感紧密相连的,同学们一般会构思写作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但无论采用哪种文体写作,总要融入深厚的感情,这样才更切合“家”这一主题的本质。下面片段写的是作者时隔数年再次回到故乡,想起逝去的爷爷的感受,叙述中融真情,感人至深,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时光如流水一般逝去,不管我怎样追赶,都无济于事。我感到局促与茫然,甚至还感到彷徨,感到恐惧,心中也涌上一股莫名的悲伤。我拼尽全身力气,使劲追溯着我俩那如诗的光阴,可我还是淡忘了,最终被那精彩的年华深深的埋没了,就连那昔日我记得清清楚楚的脸庞,也在我的脑海中随风而逝了,你,仿佛从我的人生中怆然离去了,永远,永远。

技法点拨

写叙事性作文时运用名人故事作素材,有三个关键要素:主题、情感和文采。下面我们来做具体说明:

一、选材要符合表达主题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需要选用相应的名人素材。比如要表达“毅力”这个主题,传说中的“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故事都可以运用。如果在一篇文章中运用多个素材,要让这些素材具有能够表达同一主题的共性。下面佳作《回家》一文中,屈原、陆游、钱学森三个人物故事,从不同角度挖掘人物的可贵精神品质,但它们又都在“回家”这一主题之下,具有明显的共性。文化名人的经典故事有很多,有时一个故事能从不同角度挖掘其内涵,在写作时不妨进行一下梳理,对比多个故事,力争选最能表现主题的素材。选材也要尽量兼顾古今中外、不同领域,甚至还需要回避那种过俗过滥的材料。

二、跨越时空,融入真挚感情。在写作时,不能仅仅简单罗列或转述名人故事,而要在叙述故事中融入自己的真挚感情,让故事更具感染力。采用第二人称的写作方法,和古人来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叙述方式。下面佳作中三个人物、三个故事,都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而且在叙述中流露出对这些名人的钦佩、仰慕之情,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运用多种手法,彰显文采。运用名人故事作为素材进行写作,大多需要显示出文采来。这就需要在写作时适当地运用一些写作手法,以增强文章的文采。比如引用名人的诗词或名言、巧妙拟写小标题、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安排文章的独特结构等都是让文章不俗的手法。下面佳作在叙述每个人物故事之初,先引用其诗句或名言,然后再叙述故事,接着再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发仰慕之情,最后点出人物名字。每个故事结构上大致相同,这样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主题更突出,情感表达更强烈。

总之,从文化名人故事中挖掘写作素材是一种很实用的构思方式,平时做好积累和梳理,抓住上面三个要素进行选材、构思和表达,一定能开辟出记叙文写作的新天地。

家,不仅仅是一个住所,还是一种精神寄托,一个灵魂的归宿,一个坚定的信念。古往今来,在“回家”的路途上演绎了多少荡气回肠的歌。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报国无门,千悲万叹,于是,公元前二七八年农历五月初五那一天,你从容地走向汨罗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你执着而坚定的脚步,就这样,让滔滔江水洗去所有的烦恼和污浊,让灵魂在激荡中升腾。也许只有你自己知道,汨罗江才是你永远的港湾和归途,是你精神栖息的殿堂。

“回家”,是你生命的终点,也是民族精神得以升华的起点。自从那一天起,不管历史如何变迁,不管社会如何嬗变,你在百姓心中已经凝固和沉淀,你不再是你,你是不屈民族精神的象征。屈原,你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金兵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盼望着祖国的统一,眷恋着能魂归故里。是啊,在你出生的第二年,北宋都城汴京就被金国占领,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被金人奴役。而你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屡遇挫折,但从未改变初衷。

“回家”,是你一生的向往,也是你灵魂归宿的期盼。千百年来,在你执着精神的感召下,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和捍卫精神的家园,前仆后继,愈挫愈勇。陆游,你永远激励着后人。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49年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当时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学院实验室工作的你就深为祖国的诞生而高兴。“我要回家,我要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服务”,尽管美国当局设置了种种障碍阻止你,历经5年的艰辛,你带着一家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阔别20年的祖国。

“回家”是你坚定的信念,报国是你一生无悔的选择。新中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是凝聚了无数像你一样辛苦付出的人的心血,民族的振兴正是需要你这样坚定的信念。钱学森,你是一座精神的丰碑。

回家,我们永远在路上。

1.思路清晰,行文流畅。本文以“回家”为主线,串联了古今三个名人的故事,思路清晰;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形式,主体的每一部分结构大体相同,又富于变化,行文流畅。

2.巧用素材,内容充实。本文选用古今名人故事作素材表达一个共同的主题,避免了无病呻吟、内容空洞。体现了作者丰富的语文积累,并能学以致用。

3.第二人称,亲切自然。本文采用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最后交代历史人物的名字,这样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给读者以亲切自然之感。

猜你喜欢
第二人称名人回家
名人摔跤后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回家的路(外一则)
1670天后,回家
汉英第二人称代词对比研究
过年回家,他们在路上
“您”字小史
你和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