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炜
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里都有一座仓库,那里储存着各种各样可供写作时采用的素材。这些素材都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写作实际上就是去这些仓库里去选取题材。仓库里储存的素材多少,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怎样才能使自己素材库里的素材丰富起来呢?我认为有以下方法:
一、热爱生活,细致观察
1.用心观察
有些事情在我们的脑海里是深刻的,比如:第一次挨老师批评或受到奖励。多少年仍能历历在目,它就自然储存在我们的素材库里。但也有些事情,比如课间做眼保健操。这样的事就很难留下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有些事情我们对它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你留意它,自然就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些事情你对它漠不关心,你对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么它就会在你印象中模糊,似有似无。想要记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观察生活,观察得越仔细就描写得越细致、越生动。
如在学生习作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有一次,我跟小朋友们一起蹲在地上看蚂蚁。密密麻麻的蚂蚁在地上跑来跑去,寻找食物。不大工夫,就有一只小蚂蚁找到了一只死苍蝇,它先从后面推,又从前面拉,甚至把整个身子都悬在空中,而那只苍蝇纹丝不动。这时,它掉过头去找小伙伴,它首先遇到了一个同伴,它们用触角碰了碰,这个同伴马上领会了它的意图。很快,利用这种传递消息的方法,许多蚂蚁纷纷赶来,它们有的咬住了苍蝇的头,有的咬腿,使劲全身力气,这个庞然大物终于被拉动了。苍蝇庞大的身躯竟把不少奋力拉它的小蚂蚁压在了下面。爬出来的小蚂蚁又重新爬上去,仍然是狠狠地一口咬住,推的推,拉的拉。终于使苍蝇缓慢地移动着,一点一点接近洞口。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子,不甘心蚂蚁成功,用草棍将苍蝇夹起来,放在比上次更远的地方。可你放到哪里蚂蚁就到哪里去搬。有时我们的恶作剧竟达四、五次,但没有哪只小蚂蚁退缩。一次,二次,三次……终于把苍蝇拉进洞。作者对蚂蚁搬食的过程写得是多么细致入微啊!你看蚂蚁搬食的动作:“推”“拉”“悬”“咬”。那“庞然大物”的苍蝇,开始是“纹丝不动”,后来是“直立”起来,直至向前“扑倒”。乃至同学们的调皮后,小蚂蚁坚持不懈的精神,都在这位同学的细微观察中,描写得淋漓尽致。这位同学正是通过细致地实地观察,注意到了详情细节,把握了形状和情态,因而能再现了蚂蚁搬食的真实情景。
2.在观察中,还要讲究方法
我们观察事物不仅要运用感觉器官,眼看、耳听、鼻子嗅、手触摸、口品尝,还要用思维器官。在观察中,一定会有所感受、有所体会,有所理解。哪些是美的、善良的,会激起美好的情感;哪些东西是丑的、凶恶的,会勾起我们憎恶的情感。我们把那些精心观察的材料用到作文里,必然就会渗透我们对生活的爱憎情感,文章自然就真实起来。
二、及时记录,写好日记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观察得来的材料直接存储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记。而这些细枝末节,写在文章中往往是传神之笔。所以,把观察得来的材料以“观察日记”的形式保留下来,是个很好的方法。随时观察,随时记录,还可以借此练笔。
一位学生记录了这样的观察日记:我正在座位上写作业,突然“砰”一声,门被重重地撞开,只见他怒气冲冲地走回座位,一把抓起那个让他蒙羞的杯子狠狠地向地面摔去。眉头皱在了一起,脸涨得通红。眼睛注视着那个破碎的杯子很久很久。这个小片段的记录,就为日后写人物积累了素材。当写人物时,这个素材信手拈来。还有一位学生记录了她把爸爸心爱的毛笔毛用剪子剪掉了。她简单记录下了这件事。日记如下:当爸爸看到他的毛笔成为“秃子”时,大吼一声:“谁干的?”我闻声过去一看,不好,我知道自己惹祸了。我刚要开溜。爸爸严声喝道:“站住。”我的脚就像生了根似的,不敢动弹。我偷偷地向爸爸瞟去,他正对我怒目圆睁,吓得我心里直打鼓。我低着头,不敢再瞧他半眼。于是,当老师让写一篇童年趣事时,她的一篇《我为毛笔来理发》的佳作就诞生了。没有这及时的记录,写作文时,就不会那样清晰地再现当时的场景。
三、多读多记、收集素材
1.素材还来源于别人的文章或书刊
高尔基说:“书籍是世界的窗口。”从书籍中可以看到广阔的生活。那么读书就成了我们积累素材的一个好方法。为了不至于随读随忘,应该做些读书札记,特别是名言警句,名人逸事。这些材料对于我们不论是写散文还是论文,都有好处。
2.电视网络也是我们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
庞大的网络是我们收集素材的一个宝库。这里无奇不有。我们随时可以上网收集,但也是需要我们及时记录的。我们可以利用写日志的方法把平日收集来的素材进行整理收藏。国家大事,生活小事,我们又可以从电视上获取。当听到有用的信息时我们及时记录,这些将成为我们写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只要长年累月,持之以恒地观察生活,记录观察日记,建立素材库,写作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生活是作文题材的源泉,学生应该学会写生活、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只要我们把握好了素材的积累,写作何难之有?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