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婉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因此,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相互交换思想、交流经验是口语交际教学成功的关键。口语交际要实现有效互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择交际话题,挖掘互动内涵
话题即双方谈话的中心,口语交际的话题就是交流沟通的议题。话题是交际双方不可或缺的纽带。俗话说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了话题的重要性。
1.开展活动选话题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课内进行的口语交际训练,同时也离不开学生在课外活动过程中的交流。
例:我们去神丽峡春游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进入口语交际的环境:
嫣然:花红柳绿,春天真美啊!
成康:哈哈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晓灿(得意洋洋):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心情都好多了耶!
浩南:好啊。你看,这里……
通过这次春游,学生在口语交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真是一举多得啊!
2.联系生活选话题
丰富的日常生活是孩子们永恒的话题,而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最终也是要放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检验的。教师可选择接待客人、向朋友表示祝贺、打电话、购物等各种生活话题。
下面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接待客人”口语交际片段:
邻居:(走到“门”前做敲门动作)××,在吗?
学生:阿姨,您坐。我妈妈不在,刚才出去了,您找她有事吗?
邻居:喏,这些玉米给你们吃。
学生:哦,谢谢!请吃水果。
邻居:不用了,你真懂礼貌!
学生:等妈妈回来了,我告诉她。
邻居:好的,那阿姨走了!
学生:您慢走。
日常生活的话题在课堂上进行训练,由于学生、师生之间比较熟悉,难度比起现实生活来说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直接到现实生活中进行互动交流、训练。
3.充分挖掘话题中的互动内涵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以言语为媒介的互动行为。很多交际话题,它的双向互动是显性的,如购物、打电话、猜谜、采访等,可以很轻松地形成你来我往的人际互动。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钻研透彻理解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话题中的隐性因素,精心设计互动性的教学策略。
二、组织多维场景,实现课堂双向互动
一堂有效的口语交际课不能只局限在同一个层面上组织学生进行反复交流,多个回合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交际的质量,体现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互动
李吉林老师曾说:“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创设交际的情境方法很多,如语言的渲染、场景的设计、课件的展示……
2.联系生活,触发互动
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拓展时空,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可以触发学生的灵感,使他们有话可说,不吐不快。如《我的家》让学生介绍自己每天生活的家庭,包括亲人长辈,从事的职业,有何特点,自己生活在这个家庭里有何感受,以及家庭住址等。
3.诱生深入,把握互动时机
有的口语交际课上,教师创设了真实的情境,学生也被生动的情境所感染,兴致勃勃。可一旦真正进入到互动交际过程中却出现了“两头热”现象。口语交际课,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积极性,更需要学生从大脑记忆库中提取相关信息,将情、景、物有机融入,并展开大胆想象推动情景的发展。“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一上课就在媒体上出示四张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能看图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生1:踩踏国旗,太不应该了。
生2:八国联军没有打垮我们,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将来做祖国的接班人。
生3:……
正是教师这样“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才有了孩子们发自肺腑的精妙语言。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4.全面开花,开启互动的多样形式
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直接交流,不断地互换听说角色,凭着对对方话语的理解作出恰当的反应,使交际往来不断继续。
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一旦融入交际的情景中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在学生观看了《小兵张嘎》之后,不禁想知道诸如张嘎后来有成长为共产党员吗?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问题随即产生。
5.评价质疑,反馈互动
参与评价,是检验口语交际效果的重要一环。如《树叶画》,对学生各自剪贴制作的树叶画,先在小组内交流,展示,评议,然后在全班交流、评议。不仅要说明各是什么树的叶子,同时也要评议树叶画的设计图形,看谁汇报的生动有条理。
本文是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心得体会。总之,口语交际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激荡,灵魂与灵魂的对话。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