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猪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来说都属于一个疑难问题,特别是对中小型的养猪场的危害比较大,这种疾病对于大多数的主场来说并不会造成大量的死亡,所以,在实际的养殖中人们容易对这一疾病的发生进行忽视,从而造成比较大的间接损失,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对这一疾病进行有效的防治,那么每头猪可以多获得几十元的回报。
关键词:猪;寄生虫病;预防治疗
家畜的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寄生虫有线虫、吸虫与绦虫三种类型,其中包括几十种的疾病,猪寄生虫病是人们在进行猪养殖的过程中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寄生虫病会对猪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影响其生产性能的发挥,在养猪的过程中,养殖户需要对这一类疾病加强重视,做好日常管理中的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减少这方面的经济损失。
一、猪蛔虫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蛔虫病分布于我国各个地区,是仔猪多发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危害2到6月龄的猪群,病猪一般表现为生长缓慢,被毛粗乱无光、黄疸,采食饲料时经常卧地,有时咳嗽,粪便带血。蛔虫在猪体内寄生就会对猪的胃肠道黏膜造成破坏,阻碍猪体对营养的正常吸收,蛔虫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争夺猪体所需要的营养,同时会分泌出毒素对猪的正常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也就降低了猪饲养的作用。
针对这种情况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加强饲养方面的管理,发生猪蛔虫病与饲养管理及饲养环境状况有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在预防中应该使用综合的措施,对猪粪便及时的清理,达到无害化处理,避免出现环境污染、病原传播的问题,对饲料及饮用水的卫生。另外,还需要对猪进行定期的驱虫,在种猪进行配种之前以及母猪怀孕之前、产仔前等阶段都需要对其进行驱虫处理,仔猪断奶前也要进行驱虫,在一个半月左右进行二次驱虫。
猪出现蛔虫寄生病之后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比如使用敌百虫以每千克体重使用15毫克的量进行拌料,也可以使用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使用10到20 毫克进行口服治疗,还可以选择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使用0.3毫克的量进行皮下注射进行蛔虫病的治疗。
二、猪弓形虫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治疗
弓形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弓形虫中间宿主广泛,普遍感染多种温血动物,给人类健康与畜牧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危害和威胁。弓形虫主要会在猪的有核细胞中进行寄生,出现这一寄生虫病,猪会发生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会出现死亡或者孕猪流产、胎儿畸形等问题,这种寄生虫的发育会包括滋养体、包囊、配子体等集中形态。
对猪弓形虫病的预防需要从几个主要的方面入手,首先是对养殖场所进行环境清洁,注重提高饲养管理质量,对畜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其次,要对猪群开展定期的检测,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药物预防或者疫苗免疫等措施,不能在养猪场所养猫,还要对养猪场的老鼠进行扑灭。最后,对得这种疾病而死亡的猪或者流产胎儿等进行及时的处理,比如深埋、焚烧等,杜绝使用屠宰的废物及生肉作为饲料喂猪。
猪弓形虫病的治疗通常使用磺胺类药物会达到较好的效果,比如使用磺胺嘧啶钠与甲氧苄氨嘧啶两种药物,分别在每千克体重使用70毫克与14毫克的量,每日进行两次的口服,治疗3到5天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也可以使用磺胺甲氧嘧啶或者是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林可霉素结合使用去治疗弓形虫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使用解热镇痛药、注意补充盐、电解质等进行治疗,也会起到很好的弓形虫病的治疗效果。
三、猪球虫病的预防与治疗分析
猪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于猪小肠上皮细胞内,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消化道疾病,严重感染猪只会致死,对不同品种的猪都容易感染这一疾病。一般在仔猪出生后就可能感染,在5到20日龄的情况下多发,病情比较严重,出现黄色稀便,其他日龄感染之后产生的症状不太明显,成年猪大部分都是带虫者,属于主要的传染源。这种寄生虫疾病容易在夏秋季节发病,患有其他传染病或肠道寄生虫病的猪比较容易感染球虫病。会出现与仔猪黄痢、白痢相似的症状,所以会出现误诊的情况,进而增加发病率,成为了猪养殖中的常见寄生虫病,也是造成猪场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
对于猪球虫病进行预防主要就是对饲养管理进行完善,确保猪生长环境的清洁,确保饲料及饮用水的卫生安全,对猪粪便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发生污染状况。对断奶、转群、运输等过程中存在的应激因素进行预防,在情况需要时可以采取抗球虫药物进行预防。
猪球虫病的治疗可以采用百球清这种药物,它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按照每千克体重使用20毫克的量,进行每天一次的口服治疗,对于3到5天的猪仔可以采取1毫升的量进行口服治疗。另外,也使用磺胺六甲氧嘧啶、磺胺喹嗯啉等药物对猪球虫病进行治疗也会获得一定的疗效。
四、猪疥螨病的预防与治疗分析
猪疥螨病由疥螨寄生于猪的皮肤引起,是猪场常见的传统慢性寄生虫性皮肤病之一,仔猪易发,病变主要发生在体毛短小的头部及眼圈、颊部等部位,可蔓延至背部及体侧。
这种疾病的预防,应首先对饲养环境的清洁程度进行管理,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使得畜舍的清洁、干燥、通风等条件保持良好;保持每两周进行消毒管理的频率。对这一疾病还需要及早发现并采取隔离治疗的手段,避免疾病的蔓延,对所有猪只实行必要的药物预防。
在质量过程中可以使用伊维菌素、多拉菌素进行注射,根据每千克体重 使用0.3毫克的量进行皮下注射;还可以使用多拉菌素注射液,使用相同量药物进行一次肌肉注射,达到较好的猪疥螨病的治疗效果。
五、结语
寄生虫主要分为体内与体外寄生虫两种类型,比如蛔虫、肾线虫、鞭虫等是体内寄生虫,它们对猪只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危害,寄生虫在体内会争夺提供给猪的营养成分,幼虫还会出现移动的现象,对猪的肝脏等器官造成损坏,减慢猪的生长速度,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应该加强对这一疾病的重视,预防为主,养防结合,确保养猪业获得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梅,施光峰,翁心华. 78例脑寄生虫病病例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03:245-248.
[2]刘明远,吴秀萍. 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及其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学报,2014,07:1205-1224.
[3]张溢华,徐伦山,梁鸿,邹咏文. 脑寄生虫病24例临床特点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05:26-28.
[4]赵琴平,董惠芬,蒋明森. 关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几点思考[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3,06:564-569+589.
作者简介:龙树俊(1966-10),男,广东阳春人,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