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衍红 赵丽 李璐存
摘要:玉米锈病是玉米种植上发生较普遍的病害之一,属气传性病害,发生范围广,传播远,扩展快,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面积为害。发生锈病的叶片,不仅光合作用降低,而且能消耗全株的水分和营养,对玉米正常生长影响很大,加速玉米植株干枯、籽粒不饱满、减产,特别是在连阴雨或潮湿条件下,发病速度加快。根据东平县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本文研究了东平县玉米锈病的发生为害特点,提出了有效防治对策,总结出玉米锈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供生产实践中参考应用。
关键词:玉米锈病;症状;发病规律;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53
1 玉米锈病症状
发病初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卵形至长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铁锈色粉状物,即病菌夏孢子;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色长圆形或近圆形突起,开裂后露出黑褐色冬孢子。有时多个冬孢子堆汇合连片,使叶片提早枯死。
2 发病规律
玉米锈病多在玉米生长后期发生,病菌主要侵染玉米叶片,也可涉及叶鞘、包叶和雄穗。
病原锈菌在北方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作为再侵染接种体。除本地菌源外,北方玉米锈病的初侵菌源还来自南方通过高空远距离传播的夏孢子。一般早熟品种易发病,马齿型品种较为抗病。当气温在20℃~30℃度,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3 发病条件
3.1 气候条件
高湿、高温有利于孢子的存活、萌发、侵染和传播,植株发病重。
3.2 土壤与种植条件
品种的叶毛的多少、叶色与病害轻重有关。一般叶色黄、叶片少的玉米品种发病重。种植密度大,地势低洼,通风透气差,发病严重。
3.3 施肥
病害的发生与田间施肥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偏施或多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4 玉米锈病发病重主要原因及分析
4.1 防治不及时
多数农户对病虫害只治不防,尤其是对于病害,往往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等到玉米叶片病害显症状时,农户才开始喷药防治,而此时防治效果已经不明显,或基本没有效果。
玉米前期长得还不错,病害不明显,农民疏忽了施药防治未及早预防;后期玉米长势密蔽,不方便施药操作,玉米锈病大面积暴发防不胜防。
4.2 不科学的用药方式
农民有时使用农药不对症,连续几年使用同一种农药,错过最佳用药时间,或者随意加大农药用量等不当用药方式,会造成病菌抗药性越来越强,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甚至没有效果。
4.3 重虫轻病
在玉米病虫防治上,农民对粘虫、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非常重视,而对包括玉米锈病在内的玉米病害防治有些轻视。
5 玉米锈病配套栽培技术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农民首先考虑到的是化学防治,但长久依赖化学防治,不但使病菌的抗药性增加,也会造成玉米品质下降和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对环境和生态也有一定危害,同时防治成本也在逐年攀升。因此,提倡农民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从综合防治人手,预防为主,树立“防重于控”的思想,实现绿色植保。
5.1 选育抗、耐病品种
防治玉米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
5.2 实行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是防治玉米锈病的关键措施。对于上年发生锈病严重的大田,改种其他作物,达到减少病原菌、减轻病害的目的。
5.3 合理施肥
采用科学施肥方式,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5.4 合理栽培
适当密植,中耕松土,浇水适量,雨后注意排渍降湿,或者喷施叶面营养剂,促进玉米生长,健壮植株,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玉米收获后,收集并烧毁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来源。
6 化学防治
玉米锈病发病初期药剂防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在孢子高峰期喷施97%敌锈纳原药250~35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