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间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一个动态比较

2016-05-14 17:06朱青罗志红张伟
商业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

朱青 罗志红 张伟

摘要:基于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90-2013年资本存量相关指标的测算,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法和VEC模型分析法,动态比较资本存量对各区域经济增长长期均衡与短期变动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地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均显著拟合了扩展的经济增长函数,其中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均小于1,其经济增长模式仍是粗放型;东部与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生产要素功能并不明显;在短期内,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物质资本的变动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波动,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亦较显著地正向影响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变动。

关键词:资本存量;经济增长;VEC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99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区间经济发展差距主导着全国性的地区经济差距,区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差异是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3年省际数据分别测度东部、中部、西部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水平,并采用协整分析法和建立VEC模型动态比较各区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各区域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短期变动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进而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区域间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的差异分析

(一)中国区域物质资本的度量

本文对物质资本的度量采用Goldsmith的永续盘存法,即先估算某个基准年的资本存量,再按不变价格计算相应年份的资本存量,其基本公式如下:

kit=kit-1(1-δit)+Iit(1)

其中kit为第i个省区市第t年的资本存量,kit-1为第i个省区市第t-1年的资本存量,δit为第i个省区市第t年的经济折旧率,Iit为第i个省区市第t年的净投资。

在计算各省区市的资本存量时主要涉及当年净投资、投资品价格指数、经济折旧率的确定、基年资本存量,其中当年净投资量指标指各省市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品价格指数采用张军等(2004)算法,以1952年为基年分别计算各省市区当年固定资本总额指数;经济折旧率均假定为96%;基年物质资本存量的估算与张军等(2004)相同,即各省市区的初始资本存量是基年固定资本形成额的10倍(1952=1)。根据《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中国统计年鉴》、分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出各省市区历年资本存量后,再除以各省历年人口额,得到各省市区人均资本存量,最后根据区域划分计算得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历年人均资本存量数据,最终计算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物质资本存量均不断增长,分别从1990年的3 8393元、9981元、1 2901元增加到2013年的47 1915元、20 1536元、24 2874元。但是,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均物质资本存量差距呈明显扩大的趋势,分别从1990年的2 8412元、2 5492元扩大到27 0380元、22 9041元。

(二)中国区域人力资本的度量

目前,人力资本的度量方法主要有平均受教育年限法、人口核算法、教育经费法、入学指标法、人才与非技术劳动分解法等。本文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法估算我国各区域的人力资本水平,其估算过程如下:

首先,将各省市区受教育水平分文盲或半文盲(指未上学)、初等教育水平(指小学)、初中教育水平、高中教育水平、高等教育水平(指大专及以上)5大类,各类受教育年限分别为0年、6年、9年、12年和16年,计算总体受教育水平。其次,统计各省市区6岁及以上人口规模,计算各省市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最后,按照各区域划分,分别计算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平均受教育水平。在测算平均受教育年限时,数据主要通过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人口文化程度数据整理得到,但是1992年各省市区的人口普查数据缺失,以及吉林省1995年的人口文化程度数据失真,相应部分的数据采用相邻两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平均值予以估算,计算结果见图2。

从各区域人力资本的总体情况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呈持续增长的态势,分别从1990年的799 年、765 年、748年增加到2013年的987 年、911 年、852年。东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均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最为薄弱。

(三)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度量

1.区域人均GDP总量

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主要以1952年为基年分别计算各省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而获得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均GDP值,最终计算结果见图3。从人均GDP的绝对量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1990-2013年期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GDP分别从1 9031元、5768元、6389元增加到17 6573元、5 7773元、6 0016元,东部与中部地区、东部与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分别为1 3263元、1 2642元;2013年区域间的人均GDP差距进一扩大到11 8800元、11 6557元。从区域人均GDP的占比情况来看,虽然1990-2013年期间中部和西部人均GDP占比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来看,东部地区人均GDP占比平均为6342%,远远高于中部地区(1809%)和西部地区(1849%)。

2.区域人均GDP增速

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的情况来看显现出很强的政策效应,具体情况见图4。1990-2000年期间,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分别从33%增长到83%,基本上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2001年快速提高,人均GDP增长率从2001年的86%提高到2013年的10 1%,高于同期东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2005年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使中部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快速提高,高于同期东部地区,略低于西部地区增长速度。

二、区域间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变量设定和数据处理

经济增长变量(y):基于区域经济增长分析的需要,本文分别用ye、ym、yw表示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研究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水平,并取对数,记为lnye、lnym、lnyw。

物质资本变量(k):采用永续盘存法分别计算各区域的物质资本存量,用ke、km、kw代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人均物质资本存量水平,取对数,记为lnke、lnkm、lnkw。

人力资本变量(h):指各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用he、hm、hw代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水平,取对数,记为lnhe、lnhm、lnhw。

其中,经济增长变量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各省统计年鉴》、《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整理得到,以1952年为基年,计算各地区人均实际GDP值;物质资本变量数据主要根据张军(2004)的计算方法得到各地区人均实际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变量数据沿袭传统的受教育年限方法计算整理得到。所有变量均通过Eviews80软件检验。

关于区域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借鉴扩展的Solow模型,并建立我国三大区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

lnyit=lnait+αlnkit+βlnhit+εt(2)

其中a代表其它随机因素,α、β表示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εt为误差项。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由于很多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在采用传统计量分析法以验证序列相关关系时容易导致“伪回归”问题。为了验证各序列时的协整关系需要对其展开单位根检验,而传统的DF检验中各序列可能存在高阶相关。因此,本文采用Philips和Perron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即PP检验)验证东部、中部、西部lny、lnk、lnn各变量的平稳性,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三大区域的lny、lnk、lnn变量在经过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在90%的置信水平上通过了PP平稳性检验,各变量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2.协整检验

在进行协整分析三大区域的lny、lnk、lnn各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前,本文采用5个评价标准(LR、FPE、AIC、SC和HQ)确定东部、中部、西部地区lny、lnk、lnn变量的最优滞后期时,分别有8333%、6667%、6667%准则选定的VAR模型的滞后阶数为4阶。对三大区域无约束条件时的lny、lnk、lnn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采用Johansen的最大特征值法和迹检验法,检验结果如表2如示。Johansen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最大特征根检验证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lny、lnk、lnn各变量间至少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本文取第一个协整方程,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lny、lnk、lnn各变量间仅有一个协整方程。

由三大区域的协整方程可知我国各区域的物质资本(k)和人力资本(h)的增长促进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其中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最大,为4002;东部地区次之,为3174;西部地区的弹性系数最小,仅为0449。分别代表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其人均GDP提高4002、3174%、0449%。物质资本在三大区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低于人力资本,其中东部地区的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最大,为1416;西部地区次之,为0561;中部地区最小,为0250。从区域内部来看,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均大于物质资本的弹性系数,西部地区则相反,这说明从长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果较物质资本明显,西部地区的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效果较人力资本明显。

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1)东部地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

从东部地区lnye、lnke、lnne各变量间误差修正模型来看,AIC值和SC值都较小,R2较大,VEC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结合各变量滞后期影响的t值来看,在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中,滞后1、2、3期的短期经济增长变动对本年度经济增长的调整系数分别为0536、-0118、0003,其中滞后2期的影响并不显著;滞后1、3期的短期物质资本变动对本年度经济增长的影响较为明显,其调整系数分别为0189、0063;滞后1、2、3期的短期人力资本波动对本年度经济增长的影响均为负,但并不明显。在物质资本的误差修正模型中,滞后2期的短期经济增长变动、滞后1、2期的短期物质资本变动均显著影响本年度的物质资本变动,其调整系数分别为0690、0314、0214,其它变量滞后项的变动对本年度的物质资本变动的弹性影响不明显。在人力资本的误差修正模型中,滞后1、2期经济增长变动均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变动,调整系数分别为1282、1607;滞后1、2、3期人力资本变动均显著影响本年度人力资本,调整系数分别为1422、1055、0458;其它滞后期变量并不显著影响本年度的人力资本变动。

(2)中部地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

从中部地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中AIC值、SC值和各变量方程的判决系数R2来看,各VECM整体较为稳定。在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中,滞后1期的经济增长变动、滞后1期的物质资本变动、滞后1、3期的人力资本变动均显著影响本年度的经济增长变动,对本年度的经济增长的调节系数分别为0563、0189、0083、0083,其它变量的短期变动当年的经济增长变动影响并不明显。在物质资本的误差修正模型中,滞后1、2、3期的经济增长变量、滞后2、3期的短期物质资本变量均显著影响本年度的人均物质资本变动,其对本年度的物质资本变动的调节系数分别为0574、0582、0138、0554、0261。在人力资本的误差修正模型中,滞后1期经济增长变动、滞后3期的物质资本变动、滞后1、2、3期的短期人力资本变动均显著影响当年人力资本变动,其调节系数分别为0918、0119、0314、0343、0260。

(3)西部地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VEC模型

从西部地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中AIC值、SC值和各变量的方程的判决系数R2来看,各VECM整体较为稳定。在经济增长的误差修正模型中,滞后1期和3期的经济增长变动、滞后1期和3期的物质资本变动、滞后1期和3期的人力资本变动均显著影响本年度的经济增长变动,对本年度的经济增长的调节系数分别为0774、0128、0584、0048、0035、0031,其它变量的短期变动当年的经济增长变动影响并不明显。在物质资本的误差修正模型中,滞后1期的经济增长变动、滞后1期的短期物质资本变量、滞后1期、2期、3期的人力资本变动均显著影响本年度的人均物质资本变动,其对本年度的物质资本变动的调节系数分别为1149、0351、0136、0099、0070。在人力资本的误差修正模型中,滞后1期、2期、3期的经济增长变动均显著影响当年人力资本变动,其调节系数分别为0730、0983、0222。

三、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通过测算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1990-2013年物质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值,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法验证其长期均衡关系,并采用VEC模型分析法考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变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及政策建议:

1.从长期来看,各区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区域间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差异明显。

(1)通过区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协整方程的动态比较,发现三大区域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均显著拟合了扩张的经济增长函数。因此,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各地区长期内需不断提高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

(2)从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高于中部、西部地区。其中,东部地区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为富有弹性,中部与西部地区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均为缺乏弹性。这表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优于中部与西部地区,中部与西部地区仍然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因此,中部与西部地区应通过提高物质资本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生产要素的经济增长效率。

(4)从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远远高于西部地区。其中,东部、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为富有弹性,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为缺乏弹性。这说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生产要素功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西部地区要不断增加人力资本投入力度,提高人力资本平均水平,加快人力资本积累程度。

(5)综合三大区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弹性系数来看,东部地区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果均很明显,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最大而物质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最小,西部地区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均不明显。所以,三大区域均需注重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相互匹配发展,否则将会制约各个区域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在短期内,三大区域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三大区域物质资本的短期变动均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动,这表明短期内我国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以物质资本投入为主,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尚未改变。

(2)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短期变动均较显著地正向影响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短期变动。其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的投入变动系数最大,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的作用最强。因此,东部地区在逐步提高物质资本边际收益的同时,还需从制度上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产出潜能,中部地区物质资本的集聚要与其人力资本相适应,西部地区要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社会经济效益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9):3-20.

[2]潘文卿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J].中国社会科学,2010(1):72-87.

[3]王弟海,龚六堂,李宏毅.健康人力资本、健康投资和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8(03):28-38.

[4]王金营,郑书朋.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东部与西部比较[J].人口与经济,2010(4):24-31.

[5]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35-44.

[6]张旭,陈希兰,逯进.中国省域经济增长对人力资本影响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经济经纬,2015(4):132-137.

[7]Bils,M.,Klenow,P.J. Does Schooling Cause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5):1160-1183.

[8]John W.Kendrick. Total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J].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1994,22(1):1-18.

[9]Miguel-Angel Galindo Martín,Agustín lvarez Herranz.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panish Regions[J].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2004,10(4):257-264.

[10]R.M.Solow.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11]T.W.Swan. Economic Growth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J].Economic Record,1956,32(2):334-361.

Abstract:Based on China′s eastern mid-west 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capital stock from 1990 to 2013, this paper uses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VEC model analysis to dynamically compare the capital stock effect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long-term equilibrium and short-term chang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stern mid-west physic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are significant function fitting the extension of economic growth,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physical capital growth elasticity coefficient is less than 1,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economic growth mode is still extensiv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uman capital on economic growth of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western regions, the human capital factors of production func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s is not obvious; in the short term, the physical capital changes in the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fluctuation, and the short-term fluctuations in the thre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lso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change of mater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Key words:capital stock; economic growth; VEC model

(责任编辑:厉新)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
山东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