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治理策略对合资企业社会困境的影响研究

2016-05-14 16:40薛晋洁史本山
软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合作关系

薛晋洁 史本山

摘要:在社会困境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和关系交换理论的基础上,以377家合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关系对两种治理策略(合约治理、关系治理)的影响,及关系、两种治理策略对合作与伙伴机会主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关系对合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的影响皆为正向;关系和关系治理对合作也存在着正向影响,而合约治理对合作的影响并不显著。比较而言,关系治理对合作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关系对合作的影响。此外,关系和关系治理对伙伴机会主义产生负向影响,而合约治理对其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社会困境;关系;治理策略;合作;机会主义行为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05.16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05-0074-04

Abstract:Based on social dilemma theory,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relational exchange theory, this paper employs data collected from 377 manufacturing joint ventures in China for examining effects of guanxi on two governance strategies (contractual governance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and for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guanxi and two governance strategies on cooperation and partner opportunis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guanxi exerts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contractual governance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Guanxi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cooperation, whereas the effect of contractual governance on cooper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In comparison, the influence of relational governance on cooperation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guanxi on cooperation. Additionally, results also reveal that guanxi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help to deter partner opportunism, whereas the effect of contractual governance on partner opportunism is positive.

Key words:social dilemma; guanxi; governance strategy; cooperation; opportunistic behavior

引言

合资企业已经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1-3]。虽然合资企业已成为商业活动中较普遍的经营组织模式,但其面临的重要挑战是如何解决社会困境问题。社会困境是指合资伙伴面临最大化自身利益(机会主义行为)与最大化整个合资企业利益(合作)之间的矛盾。Williamson认为合资企业应采用多种治理方式进行管理[4]。一些研究证明,合约治理是一种提升合作行为的可行机制[5],而合约治理防范机会主义的有效性存在着争议[6]。此外,关系治理对抵御伙伴机会主义[5]、促进合作行为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学者对关系治理的执行性深表怀疑。总之,管理合资企业社会困境治理策略的有效性仍然不明晰[7]。

另外,“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其在中国的业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指的是人际关系中所建立的义务和期望进而促进个人资源的交换,是一种在个人和组织之间建立的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宝贵资源。合资企业的治理策略(如合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强烈依赖于合作伙伴之间所建立的这种关系。这引出一些问题:在中国交易背景下,关系是否能促进合资企业社会困境的解决?合资伙伴之间的关系究竟对治理策略的影响有多大?为了探讨以上问题,基于社会困境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CE)和关系交易理论(relational exchange theory,RET),本文以377家中国制造合资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对关系、合约治理、关系治理、合作及伙伴机会主义进行实证研究,希望能为进一步理解关系、治理策略如何有效解决合资企业社会困境提供不同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1 文献回顾和理论假设

1.1 合资企业中的社会困境

社会困境是指合资伙伴要面临最大化合资企业整体利益(合作)和最大化自身利益(背叛)的一项抉择。若选择背叛,则会使合资企业价值创造遭受破坏(包括套牢问题和泄露问题)。其中,合作作为一种协同行动,是指交易各方为了实现在灵活性、信息交换和问题解决共享等方面的互利行为。企业的背叛行为可以理解为合资企业交易过程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企业以欺诈、偷懒的方式获取自身利益。合资伙伴应该建立健全适当的治理机制以有效抵御这一风险。

1.2 合资企业运行中的治理策略

TEC强调合约治理的功效及其防范机会主义威胁的作用。合约治理明确指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的义务范畴,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因此,合约治理有助于减少交易关系中风险和环境的不确定性。相比TCE,RET更加关注关系治理,强调信任和社会互动的作用[5]。根据这一理论,信任、关系规范、基本准则以及合资伙伴共同遵守的行为构成关系治理的重要因素。高度的关系治理意味着合资伙伴之间更频繁的交流并较少强调正式合同。关系治理的支持者认为关系治理能够提升相互适应性[5],促使建立防范冲突的保障措施。

基于TCE和RET,本文提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1.3 关系与治理策略

关系被视为嵌入中国社会防御内部冲突的重要力量。基于关系的中国企业倡导个人层面的信任和忠诚[8]。先前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企业置身于密切的关系网时,详细合同方案的订制才是有效的[6]。双方关系越亲密就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共同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细则纳入合同条款,以此为企业规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关系还能够通过相互义务和情感的沟通将合资伙伴联系在一起,并能促使高质量和广泛的信息交流。一旦企业与合作伙伴建立了一种密切而广泛的合作关系,合作伙伴会更乐意分享战略信息。因而,合资伙伴之间良好的关系使双方长期并密切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容易,进而促进合资伙伴间关系治理的运用。

H1:合资双方的密切关系正向影响合同治理的运用;

H2:合资双方的密切关系正向影响关系治理的运用。

1.4 关系对合作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

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合资双方建立一个互利共赢的交易网络,并且有利于交易关系的长期管理,增强企业间高效率的合作。与之相反,若企业与伙伴的关系较差,他们会经历不愉快的互动,甚至怀疑对方是否愿意进一步创建共同利益。密切的关系并不意味着消除冲突或者避免冲突,而是以一种更直接、互利的方式讨论和管理冲突。此外,选择一个亲密的合作伙伴可以产生关系规范,它可以有效保护企业不受合同以外的风险侵害[6]。随着关系变得日益紧密,合作伙伴将注重交易的互惠性及长期规划,因此任何危害到此关系的行为都会得到防范控制。

H3:合资双方的密切关系会促进双方合作;

H4:合资双方的密切关系会降低伙伴机会主义行为。

1.5 合约治理对合作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

合约治理意味着明确规定了双方责任和义务的具体条款,以及违反协议的处罚措施,这些将有助于增加伙伴投资于合资企业的意愿。同时,合约治理代表了合资企业的法律和制度框架,确保合作关系的长期发展。这意味着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为合资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框架,能强制合资伙伴执行合同规定[9]。在实践中,合同当事人可以通过未来交易框架的合约安排进行预期[10]。因此,通过明确规定的条款,合约治理缩小了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范畴,这将抑制伙伴机会主义行为。

H5:合资企业采用的合约治理会促进双方合作;

H6:合资企业采用的合约治理会降低伙伴机会主义行为。

1.6 关系治理对合作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

关系治理被视为合资伙伴的社会规范和共同价值观,能够协调合作伙伴各自的利益并且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合作关系的连续性。关系管理能够鼓励合作伙伴共同协调发展,通过双方有益的信息交流、承诺来增强合作,能使合资伙伴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问题并维持现有贸易关系[5]。因而,高水平的关系规范有利于共同问题的解决,促进合作并减少机会主义行为[11]。此外,通过关系治理能够缩小双方的误解,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并减少双方所感知到的关系风险。这也意味着相互间的问题和分歧更容易解决,使误解对方行为和意图的可能性减小,引导双方追求共同利益,降低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概率。

H7:合资企业采用的关系治理会促进双方合作;

H8:合资企业采用的关系治理会降低伙伴的机会主义行为。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数据与收集

此次调研在问卷星网站成功邀请了882家中高级管理人员参与调查,最终共获得377份有效答卷,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43%。样本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2.2 测量

表2列出了潜变量名称、相关的测量题项、Cronbachs α 及模型的统计指标。

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指标主要参照Cannon[12]和Ferguson[13]等。参考Dawes和Lee[8]的观点对关系进行测量。借鉴Gundlach[14]的观点测量机会主义行为。合作的题项主要参考Brush和Artz[15]的观点。所有题项采用从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的里克特七级量表测度。

3 研究分析

3.1 测量模型

本文运用AMOS 6.0软件分析数据。如表2所示,复合效度(CR)值是可以接受的。此外,每个潜变量的Cronbachs α值皆超过0.7,表明测量量表具有可靠性。从表3可看出,每个潜变量的AVE值皆大于0.5,因此,潜变量的测量拥有足够的聚合效度。对于所有潜变量AVE值的平方根皆大于任意两个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说明存在区分效度。总体配适度指标也是令人满意的(χ2(271)=550.483,chi-square/degree of freedom=2.031,RMSEA=0.052,GFI=0.912,NNFI=0.931,CFI=0.943)。表3给出了AVE及潜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3.2 假设检验

验证结果显示模型整体配适度良好,卡方与自由度之比(chi-square/degree of freedom=2.011)可以接受,其他指标也相对较好(RMSEA=0.051,GFI=0.994,NNFI=0.972,CFI=0.993)。关系对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影响分别如表4中H1和H2所示。从路径系数可以看出,关系对合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的影响皆为正向。因此,H1、H2得到证实。结果还表明合约治理对合作的影响不显著,H5未得到验证。关系和关系治理对合作有正向影响,H3、H7得到验证。

影响机会主义行为的假设由H4、H6和H8所示。结果表明关系、合约治理和关系治理皆对机会主义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与理论假设相反的是,合约治理对机会主义行为的影响是正向的(s=0.133,t=2.624),表明H6未得到验证。而关系和关系治理对机会主义行为产生负向影响(s=-0.403,t=-6.614;s=-0.282,t=-4.754),H4、H8得到验证。

4 结论

本文实证探索一个关于合资企业间的关系、治理策略、合作与机会主义行为的研究框架,揭示了关系对不同治理策略的影响及关系、两种治理策略是如何分别影响合作与伙伴机会主义行为。

4.1 理论贡献

理论方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本文将在中国社会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关系引入到合资企业行为的框架中,对Zhu等[16]的呼吁做出了回应,他们认为应注重将组织行为融入中国背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关系对两种策略皆为正向影响,关系对关系治理的影响大于对合约治理的影响。其次,本文扩展了TEC和RET,实证分析了合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管理社会困境的影响。交易成本经济学主张运用合约治理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4]。然而RET强调关系型治理行为对冲突的管理有积极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合约治理和关系治理对管理社会困境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究其原因,合约治理释放一种对合作伙伴不信任的信号,不利于合作的发展,还会引发合同中没有明确界定的机会主义行为。

4.2 管理启示

本文的实践启示也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研究结论得出与合约治理、关系治理相比,关系对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负向影响较大,这意味着合资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两种治理策略的实施,并且能够促进合作、抵御机会主义行为。该结果表明,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与合作企业领导者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应基于人际关系建立起频繁的组织联系。其次,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关系、合约治理,关系治理对促进双方合作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合资伙伴必须重视关系治理策略。企业应该意识到实施关系治理能够促进合资伙伴共同利益寻求的行为,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

4.3 局限性与研究展望

本文的局限性体现在:首先,研究结果仅代表中国大陆的特定行业,而在特定领域中的研究会存在固有的局限性,若在不同的行业或地区加以验证,结论会有所不同。其次,本文只针对特定时期的合资伙伴行为进行研究。该行为的纵向研究会对如何提升合资伙伴合作关系提供更多的见解。

参考文献:

[1]蔡继荣,靳景玉, 郑贤贵.关系性资产对战略联盟协同影响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 2013, 27(10): 50-54.

[2]Lopez-PerezMV, Rodriguez-Ariza L. Ownership and Trust in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s of Spanish-Moroccan SMEs Constituted as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J]. 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3, 21(3): 609-624.

[3]BeamishP.Multinational Joint Ventur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LE International Business)[M]. Routledge, 2013.1-9.

[4]WilliamsonO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as Governance Structure: from Choice to Contract[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02, 16(3): 171-195.

[5]PoppoL, Zenger T. Do Formal Contracts and Relational Governance Function as Substitutes or Complement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2, 23(8): 707-725.

[6]WuytsS, Geyskens I.The Formation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Detailed Contract Drafting and Close Partner Selec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5, 69(4): 103-117.

[7]董维维,庄贵军. 关系治理的本质解析及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J]. 软科学, 2012, 26(9): 133-137.

[8]Dawes, Lee D Y. Guanxi, Trust, and Long-Term Orientation in Chinese Business Marke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2005, 13(2): 28-56.

[9]LumineauF, Bertrand Q.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organizational Opportunism and Contracting Mechanisms[J]. Strategic organization, 2012, 10(1): 55-84.

[10]BeuveJ, Saussier S.Interfirm Cooperation in Strategic Relationships: The Role of Formal Contract[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12, 21(4): 811-836.

[11]Lai F, Tian Y, et al. Relational Governance and Opportunism in Logistic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12, 50(9): 2501-2514.

[12]Cannon J P, Achrol R S, et al. Contracts, Norms, and Plural Form Governance[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0, 28(2): 180-194.

[13]Ferguson R J. Contractual Governance, Relational Governanc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firm Service Exchanges: The Influence of Boundary-Spanner Closeness[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05, 33(2): 217-234.

[14]Gundlach G T, Achrol R S, et al.The Structure of Commitment in Exchange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5, 59(1): 78-92.

[15]Brush T H, Artz. Asset Specificity, Uncertainty and Relational Norms: An Examination of Coordination Costs in Collaborative Strategic Alliances[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00, 41(4): 337-362.

[16]Zhu W, He H, et al. Editorial: Taking an Indigenous Approach to Stud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 China[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5, 36(5): 613-620.

(责任编辑:秦 颖)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合作关系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