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招生的多样化探索

2016-05-14 10:05郑若玲
中国教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推荐信考试分数申请者

郑若玲

21世纪以来,我国高考制度进行了以多样化为目标的诸多改革。近年来,关于高考改革的多种重要文件已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考基本模式。无论是分类、综合还是多元,都折射出我国高考的多样化改革趋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是实行大学多样化招生的典型国家,综合评价与多元录取为美国的高等教育选拔了适合而优质的生源,造就了其在世界上的绝对领先地位。目前,我国高考的多样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美国大学招生制度及其多样化探索值得我们了解与借鉴。

一、大规模标准化考试的引入

美国高等教育发端于1636年创建的哈佛学院,迄今已300多年。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本土建立的学院以欧洲的教育模式为参照,深受其母体欧洲大学“办学自主、学术自治”传统的影响,殖民地学院的入学考试都是自主进行,且没有笔试,一般由校长或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试。美国建国后,虽然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新建学院数量剧增,但大学招生由各校自定标准、自主录取的做法并没有改变。

内战爆发后,美国大学进入转型期,伴随着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类型的多样化以及高中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大学入学率也迅猛增长。从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公立大学通常根据获得认证资格的公立高中的毕业文凭来录取学生,但东部的私立精英大学由于入学竞争激烈,除了高中学业成绩外,还参考其他入学标准,如推荐信、个人信息(含家庭社会地位)、志愿书等。转型期间,私立大学于20世纪初发起成立了大学委员会,先是开发了学术科目通用考试作为入学标准,后又将SAT(Scholastic Aptitude Test)引入大学招生。SAT即“学术性向测验”,后改为“学术评估测验”(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其最初的定位是测量固有智力天资的智商测验而不是测试学生对学术课程的掌握程度。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西部的公立大学开发了ACT(American College Test),即所谓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作为SAT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此后,SAT或AC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便取代高中成绩成为打开大学之门的“万能钥匙”。

二、大学招生的考核指标

发展至今,美国有入学要求的大学(相对于实行开放入学的大学而言)一般是通过指标多元的综合评价来选录学生,要求申请者提供SAT或ACT分数、高中成绩、大学先修课程(Advance Placement,简称AP)和国际高中文凭考试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简称IB)等成绩、推荐信、课外活动、才艺证明、小作文等材料中的一种或数种。其中,高中成绩是美国大学入学最重要的标准。但大学在评估此项指标时,并非片面追求高分数,而将其放置到学生的中学教育条件或家庭背景中进行综合评价。标准化考试分数是除高中成绩外的另一条主要入学指标,也是大学排行榜的影响因子之一。此外,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学生追求上进、挑战自我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多选修难度大的高级课程或大学预修课程,如AP、IB等。修习并通过这些高难度课程的考试,可以为成功申请大学增加不少筹码。课外活动也是一些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在考察学生入学申请时比较重视的内容,它不仅有助于大学了解学生对非学术活动或在学校以外社区活动的参与程度、承担的义务、所作的贡献,而且可以关注到学生的特殊才能或成就。推荐信在入学申请中亦占有一定分量,一般要求学生提供由高中最后两年主要课程任课教师所写的推荐信,有的学校也欢迎学生提供由课余打工的雇主、才艺教练、社区宗教领袖、朋友乃至家人写的额外推荐信。由于希望选拔到全面发展的学生,一些大学还鼓励申请者提交自己在艺术、体育或其他方面的特长证明。学生的个性品质通常也为大学所关注,主要从推荐信、中学报告以及学生所写的短文或个人自述等材料中考察,这些材料使学校在冰冷的考试分数之外,了解学生作为“人”的思想、观念、态度、爱好、兴趣、生活经历等活生生的另一面。

面试表现也是一些大学录取的考量因素之一。当然,并非每所大学都具备面试条件,也并非每个申请者都能得到面试机会。那些条件具备的学校或申请者,面试并非必要条件;没有得到面试机会的申请者,也不会在入学竞争中处于劣势。与国内高考招生的面试不同的是,美国大学招生的面试环节一般不在校园内由招生人员完成,而是由散布在全美各地(乃至全世界)的校友志愿者们代表学校在当地进行。因此,面试与其说是入学条件之一,毋宁说是架构在学生与大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或者说是大学向学生推介自己的一种渠道。

三、标准化考试的争议与大学招生改革

尽管美国的大学录取考核指标非常多元,但在招生实践中,由于统一考试成绩的可比性,标准化考试分数往往成为凌驾在大学招生自主权之上的“无冕之王”。截至目前,标准化考试分数仍被美国2400多所四年制大学视为录取抉择的最重要依据,并且一直是颇有影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大学排行指标体系的“座上客”。然而,标准化考试在美国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近20年来,不断有学校改革入学政策,取消对SAT或ACT等标准化考试的成绩要求,实行所谓的“可免试入学”(Test-optional)政策,标准化考试分数不再是必须提交的申请材料。至2015年,已有800多所四年制大学(占该类大学总数的1/3)在招生中部分甚至全面实行了“可免试入学”政策,其中不乏高水平的精英大学或文理学院。

美国部分大学探索“可免试入学”改革主要基于两点理由:一是标准化考试成绩对预测大学学业效果甚微,二是标准化考试强化了社会不平等。已有的试验显示,取消标准化考试分数的要求、主要凭高中成绩并同时参考其他指标来招录新生的“可免试入学”政策,不仅提高了对学生大学学业和保留率的预测性,而且招录到了社会构成更多样、学术能力更强的学生,公平性也得到提升,提高了弱势阶层子女的入学率。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抛弃标准化考试这一最初由私立大学设计、旨在将高收入家庭子女尽收囊中、带有社会偏见与歧视而实际上“找不着北”的“黄金罗盘”,创新出适合21世纪的招生方法。

除了依据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分数、高中成绩、AP成绩等选拔新生,也有一些学校尝试采用其他方式来甄拔生源,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塔夫斯大学(Tufts University)尝试采用非认知性考试“彩虹项目”(Rainbow Project),来评估申请者的创造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项目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滕伯格主持研究,旨在弥补SAT等标准化考试对大学学业预测力较弱、种族得分差异较大等不足,允许那些有原创性思想或实践性能力的学生在 SAT 成绩不佳的情况下也能被录取,从而使入学测试更加科学与公平。该项目以成功智力理论为支点,通过多项选择题与实践操作性测验,测量学生的创造性、分析能力和实践性智力,将智力理论与考试评估相结合,从心理层面准确把握成功的大学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彩虹项目作为对单一的标准化考试分数的有效补充,提高了对学生大学成绩和保留率的预测力,而且更加公平,考试分数没有性别或种族差距,有助于提高弱势阶层子女的入学机会。该项目对美国大学招生的多样化改革起到了令人振奋的推动

作用。

四、美国大学招生改革的启示

这些多样化探索并非完美无瑕,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美国学术界对“可免试入学”和“彩虹项目”等改革也有许多争议,但其关于大规模标准化统考的反思与破除统考迷信的改革尝试,对我们当下的高考改革具有重要启示。任何一种考测方式或手段,都只能测量一个人某一方面的学识、能力或素质,比如,以笔试作为主要考测方式的统一高考,考测的主要是学生各科的学识、抽象与综合思维等认知水平,而创造性、应用力、适应力乃至更加多元的智能,根本无法通过单纯的笔试来测试和甄别。与单一考测方式功能的有限性相反,决定一个人发展潜力的素质却是多元、多样的,要想选拔出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生源,必须也只能依靠多元、多样的考测方式或手段进行综合评价。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仍需倚重统一高考成绩作为选拔新生的主要手段,但“只有统考才公平”的观念必须打破,高考分数“独霸招生天下”的状况必须改变。唯其如此,考试招生才能真正回归本原,出色发挥其选拔英才、服务教育的应有功效。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cn

猜你喜欢
推荐信考试分数申请者
哲理漫画
不容忽视的推荐信
考试分
日本的难民申请人数激增
赴美签证申请者或需提交社交媒体个人信息
蔡元培的气度
德国接纳难民人数逾欧盟总接纳量的一半
透过试卷分数查找知识能力缺陷
考的不好没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