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液着色:突破蓝海“局限”

2016-05-14 01:15牛方
中国纺织 2016年5期
关键词:李鑫原液着色

牛方

不知何时开始,有一个纤维品种频繁的出现在各种纺织交流视界中。无论是专业性的展览会还是技术交流论坛,它的身影开始逐渐占据一席之地,它就是——原液着色纤维。

原液着色纤维从来都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却在这两年持续受到关注和研究,有人极端地形容它是印染产业的“终结者”,有人称它的应用将在“十三五”开辟一片新的“蓝海”。不管怎样,一切论断所释放的信息都是对原液着色纤维前景的无比看好。

原液着色纤维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这其中既有时代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有企业自身产业升级的自觉探索。中国纺织科学院副院长李鑫告诉记者:“原液着色纤维近年来的增长确实比较快,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客观问题,比如品种结构不合理、定位中低端、色彩标准不统一等。”而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原液着色纤维的进一步发展。

局限

品种结构性问题——“自觉破”

原液着色纤维是某一类纤维的统称,但并不是并列于传统意义上,如涤纶、锦纶、丙纶、腈纶等的纤维种类。原液着色纤维是指使用了“原液着色生产技术”生产出的不同品类纤维的统称,包括比如原液着色聚酯长丝、短纤,原液着色聚酰胺纤维,原液着色腈纶,原液着色粘胶等。也就是说,所有使用了“原液着色生产技术”——即在纺丝溶液或熔体中加入了着色剂,经纺丝过程直接实现上色的纤维,都称之为原液着色纤维。

其实“原液着色生产技术”由来已久,只是近年来才开始被市场广泛关注。李鑫告诉记者:“按照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的统计,2014年原液着色纤维产量为450万吨,占中国化纤总量的10%,年均增长率比较高,为14%,高于化纤总量年均9.2%的增长率。其中长丝主要是聚酯和聚酰胺6纤维,2014年产量分别为330万吨和4.3万吨;短纤主要是聚酯、再生纤维素纤维和聚丙烯腈纤维,2014年产量分别为75万吨,7.9万吨和5万吨。”

仿佛中国纤维品种结构的缩影,在原液着色纤维的大家庭中,依然是聚酯占据了较大的比重,李鑫说:“原液着色纤维目前确实存在品种结构性问题,市场上90%以上的原液着色纤维都是聚酯类产品。”但是去年以来,其他品类原液着色纤维的增长开始出现了远高于原液着色聚酯的增速。李鑫告诉记者:“2014年原液着色聚酯长丝、短纤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和26%,而聚酰胺6长丝平均增长率为71%,再生纤维素短纤维平均增长率为49%。”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引进锦纶6生产设备的厂家,近年来在锦纶市场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公司重拳出击功能性、差别化聚酰胺6产品。2016年公司推向市场的主要产品就是原液着色聚酰胺6纤维,并取了一个洋气的名字“:达丽纶”——环保色纺锦纶纤维。与此同时,新会美达还推出了使用“达丽纶”纺成的纱线——“幻彩纱”,应用于针织内衣等领域,可谓从纤维到纱线力推原液着色产品。新会美达副总经理何卓胜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的目标是:“新产品的销售比例要占到公司销售额的20%以上,其中就包括原液着色系列产品。”

新会美达只是自觉开发原液着色纤维产品的企业之一。杭州奔马化纤纺丝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原液着色再生聚酯纤维、差别化功能性再生聚酯纤维的企业。去年以来石油价格暴跌,原生聚酯价格跟着下跌,导致再生聚酯纤维的价格也是一跌再跌,公司董事长许国良告诉记者:“去年五月份以来行情确实不太好,但是我们看重的是原液着色纤维的未来前景。现在不管是国家还是行业,对于绿色纺织品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原液着色的前景还是非常美好的,未来我们还是会加大力度开发原液着色纤维的产品。”

其他品类原液着色纤维的增长,既是对市场需求增长态势的判断反应也是中国化纤产业“从量到质”发展思路转变的体现。但是如果说纤维品种的结构性问题靠政策引导,产业自身调节假以时日,就可以解决的话,另外一个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即色彩的结构性问题。

局限

色彩结构性问题——“联盟破”

李鑫告诉记者,目前在原液着色纤维市场上销售的纤维中,以黑色居多,超过三分之二都是黑色,其他颜色比较少。“其实,原液着色就是应该颜色丰富,这方面目前整个行业做的还是不够。虽然有些纤维制造企业有上千种的色卡,但绝大多数色彩品种供应周期长,对市场的响应慢,产品的色系也不全,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李鑫说道。

李鑫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于行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公认的、权威的色彩标准体系。”

原液着色纤维生产的核心环节就是在纺丝溶液中加入色母粒,而目前色母粒行业的情况正是“没有标准”。

原液着色纤维是一种典型的柔性化生产的纤维品种,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反应是主要的供需模式。李鑫告诉记者:“对于纤维生产企业来说,每做一个品种或一个颜色,都会产生一定的过渡料,如果需求量不大,过渡料就会被浪费,增加了成本。而如果同一种颜色有足够多的订单,那么就会降低因过渡料浪费而产生的成本。但是,对于后道纺织品制造用户来说,每一个订单,尤其是某一种颜色的纤维的需求并不是很多,就算几万米的布,其所需要的纤维量对于纤维生产企业来说也仍旧远远不够。因此这就是矛盾所在。”

目前纤维制造企业基本处于按照客户指定颜色生产的状态,单次订单量少,配色过程和生产过渡料比重过高,这些特定颜色的产品一旦形成库存很难再次销售,造成了浪费,导致吨成本过高,市场推广的难点之一正在于此。

而在“量的问题”的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是:色彩没有标准可循。李鑫告诉记者,“比如客户需要红色,虽然同样是红色,不同厂家的生产的红色并不相同,甚至是同一厂家出厂的红色一批跟一批也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不同红色都产生了‘死库存。”李鑫说道。

对于色差问题,奔马化纤常务副总周丽英也表示:“确实存在,这个不是单纯的原液着色纤维行业的问题,即使是后道印染也会出现色差,我们作为企业只能是尽量去客服这个问题,尽量做到同一颜色无色差。”周丽英告诉记者,目前杭州奔马的色丝产品已经能做到肉眼看不出色差的程度。

没有标准、小量需求,纤维生产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推广原液着色纤维,就难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就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颜色的标准化问题,标准化问题解决了,就解决了矛盾的根源——“量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在国外,由于色母粒生产企业的实力比较强,他们不仅承担了色母粒的颜色标准化工作,还做了许多原液着色纤维的市场推广工作。李鑫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纤维级色母粒生产企业有30多家,企业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尚不具备大企业引领产业发展的条件。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纤维品种添加的专用树脂、配套的分散剂等原料,国内都比较缺乏。所以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难题,必须得要产业链一起协同来做。”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产业来说,做好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原液着色纤维这种寻求高附加值的小众产品更是如此。“从产业链上来说一定是一个紧密协同的关系,现在的状况是,上游企业被下游牵着走,这个牵着走的过程给上游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这些负担并没有成为下游企业的效益,完全是无意义的资源浪费。”因此搭建产业链协作的平台至关重要。

去年,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牵头,在化纤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架构下,成立了“原液着色技术创新联盟”,该联盟覆盖了从染料研究单位到色母粒厂家、纤维生产厂家、下游终端产品厂家将近17个成员单位。“纤维要做到颜色标准化,色母粒的颜色也必须标准化,再往上游推,颜料的颜色也必须标准化,因此原液着色纤维需要从最上游开始克服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单靠一个单位的能力是不足以解决的。”李鑫说道。

联盟成立的意义就是为了将原液着色纤维整个产业链以同一个愿景串起来,以对整个产业负责的态度达成合作的共识。记者获悉该联盟的成员基本都是各个专业领域比较强势的企业,比如有精于颜料的沈阳化工研究院;专业从事纺织类科研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天津工业大学;下游企业有致力于做优质的原液着色锦纶的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终端还有际华集团研究院,色织布龙头企业山东鲁泰等17家单位。“目前联盟囊括的终端企业集中在色织、休闲面料、泳装等,这些是目前应用比较典型的领域,先从这几个典型领域切入把整个产业链串起来。”李鑫说道。

局限

定位不合理问题——“研发破”

然而成立联盟并不仅仅是解决颜色的标准化问题,还要进一步开发高品质的原液着色纤维。

李鑫告诉记者,目前原液着色纤维的市场定位并非高端产品,反而是中低端产品,“就是说,在下游企业的认识中,尽管原液着色纤维带着环保基因,但却并不是一个高品质的产品。”

对此李鑫解释道:“比如原液着色纤维的颜色问题,虽然都能够实现,但是色牢度并不高,染出来的颜色也并不鲜亮,许多涤纶能够做出的色彩鲜艳的面料,使用原液着色纤维效果就会差强人意。”也就是说绿色也要跟时尚结合,“在纺织界,再环保的产品如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那么环保所赋予的附加值将会大打折扣。”李鑫表示。

李鑫告诉记者:联盟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在产业现有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研发高品质、高功能、低排放的原液着色纤维。“在高品质方面,重点是提升纤维和纺织品的色彩鲜艳度、色牢度、均匀性,性能和功能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高功能方面,重点是开发超细旦和抗菌、抗静电、阻燃等功能性原液着色纤维;在低能耗和低排放方面,重点是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着色剂,提高母粒的颜料含量,开发着色剂高效、精确的在线添加技术,开发高效混合技术提升单线产能等。”李鑫说道。

除此之外,在颜色方面,依靠联盟仅仅解决标准化问题还不够。“现在人们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每一年的流行色都不相同,所以联盟在解决了标准化的同时还需要有个性化的定制,”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数字化的配色体系,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手段,实现某一种面料需要哪几种颜色的纤维,每种纤维需要多少用量等信息的查询。

“实现柔性制造与个性化定制是产业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同色彩品种的快速、自动切换技术和装备,多组分精确配比、分散技术,色彩的标准化、数字化及其供应链管理等,是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李鑫表示。

而为了实现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的生产,联盟紧接着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提升。正如上文中李鑫所说,原液着色纤维是典型的柔性化生产的产品,而纤维生产厂家的装置都比较大,如何在大型装置上做一些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李鑫告诉记者,在“十二五”期间在线添加技术取得突破之后,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技术提升。

“联盟将以聚酯、聚酰胺和再生纤维素纤维等为重点品种,突破高比例颜料、颜料与功能粉体的分散与稳定技术,色母粒流变性质调控与专用树脂制备技术,纺丝熔体/原液中的高比例在线添加与动态分散技术,多功能原液着色聚酯连续聚合技术等,开发出高品质色母粒及其专用颜料、分散剂和专用树脂,提升纤维色牢度和色彩鲜艳度,开发出超细旦、深染、多功能复合的新一代原液着色纤维。”李鑫告诉记者。

针对应用,联盟还将重点开发短纤维色纱色彩均一性控制技术,纯纺与混纺纺织品的整理技术等,色彩的数字化技术,典型织物结构纺织品色彩仿真技术,突出原液着色纤维的特点与优势,在典型应用领域开发出高端纺织品。

记者手记

特斯拉的启示

将中国纤维行业类比汽车行业,涤纶、锦纶、丙纶、维纶??就好像汽车行业里的家用车、旅行车、越野车、城市越野车??而正如文章开头所说,原液着色纤维是和中国纤维总体并列并产生交集的一类纤维的统称,这其中的关系就如同电动车和汽油车之间的关系。

2014年6月12日,电动车巨头特斯拉的CEO埃伦-穆斯克在特斯拉网站上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宣布将免费公开其所有专利。虽然舆论最后直指特斯拉此次行动的公关阴谋,但是对于此次行动所阐述的目的和苦衷,确实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和认可。特斯拉认为其真正的竞争对手不是小份额的电动汽车生产商,而是占市场绝大多数份额的汽油汽车制造商。只要汽油汽车制造商依然是主流,特斯拉的价格和利润就将由汽油车的市场份额决定,而非电动车辆领域的竞争对手。

正如特斯拉一样,原液着色纤维行业也不应该将竞争重点放在一个个生产这种纤维的厂商之间,而是应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去抗衡,取得那个更大的还没有接受自己的下游市场的认可。

作为绿色纤维的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原液着色纤维符合中国绿色经济的大方向,虽然绿色的附加值目前还没有得到体现,但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成为高端的那一天终将到来。而在这之前更重要的工作是形成一个完善的、可靠的、健康的供给保障,比如做好高品质的研发工作,将绿色和时尚和美观有机融合,毕竟不被市场买单的产品最终还是会从市场消失,即使是绿色,也不足以拯救它。

李鑫告诉记者:“总的来说,目前原液着色纤维还处于克服产业化、标准化的、市场推广等各种问题的前期成长期,度过了这个阶段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高水平供给,就会吸引更多的下游企业愿意使用这种纤维,从而更加大胆的向绿色经济的领域去转型。”

猜你喜欢
李鑫原液着色
两款都是67度的老白干,你喜欢哪个?
衡水老白干67度原浆原液的两款酒比较谈
3DMark全新测试发布!A卡无缘免费大餐
再不能分担的孤独
智趣
2017年沈阳中考作文解析
忧伤词
陶瓷球阀在原液溶解机上的应用
梵萃全面进驻屈臣氏,打响原液争夺战
那一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