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娴
农村中学较城市中学而言,地理位置偏僻,星级评价较低,生源普遍较差,学生语文素养不高,写作功底薄弱,对于写作缺乏素材积累,而且普遍对作文不感兴趣,阅读能力不强。所以,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特别重视作文教学,选择合适的作文主题并开展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高中生大多处于16~19岁年龄段,这一时期既是青少年身心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他们思想的叛逆期,容易和家长之间形成代沟。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疏导,通过《论语》主题阅读将“孝文化“带入课堂,倡导孝道文化,让学生懂得感恩,将这一理念渗透到作文教学中,进而关注当下社会民生,通过合作互助,形成通过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意愿,乐于诉诸笔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当代高中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传统美德有所弱化,有些学生和父母之间出现代沟,有的出现叛逆心理,也有的和父母之间感情淡漠,这些问题都是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应当引起重视的。强化高中生的孝文化渗透与熏陶,既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需求。将孝文化渗透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切合孝文化主题,优化教学设计,致力于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孝文化,其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帮助学生消除代沟。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孝文化,让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认真回头审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重新定位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这是消除学生与父母之间代沟的极好机会。只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父母,对父母充满感恩之情,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和谐。二是引导学生酝酿情感。情感是作文创作的源泉,也是精华所在。高中生在作文创作中如果无病呻吟,则会陷入作文质量低下的困境。在作文指导中开展孝文化的渗透,这是与他们生活最为接近的内容,也是生活中最为宝贵的情感,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创设恰当的氛围,他们内心深处最为真实的情感就会被激发出来,为作文写作带来真情。三是指导学生获得技巧。结合孝文化渗透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无论是主题阅读还是讨论交流,学生在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很多的技巧方法,加上教师开展的范文示范,对提升作文写作能力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利用传统文化,积累感受
教师可以选取《论语》中有关“孝文化”的相关内容,按照章节的顺序编成资料——“论语·孝文化”,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取向,将更多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富于哲理、发人深思的孝文化故事片段充实到选编中来。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避免以“疏通文意”代替“扫清字词障碍”,以逐段讲解代替文章赏析,通过古与今的比较来让文言字词句“活”起来,将作品蕴涵的深刻意蕴与今天的社会生活生成联系,让学生能够触摸那些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的思想,感受古今一体的见解、抱负和胸怀。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欣赏的东西其实就在他们身边,才能真正发动他们去和文本对话。教师还要加强字词句的理解训练,使学生养成初步的古代汉语的感知习惯,了解古今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同时,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古人身上得到启发,从古代文化中吸取精髓,认真鉴别,去粗存精,兼收并蓄。
二、引导学生回忆,感恩父母
现在的高中学校大多以寄宿形式办学,学生在校时间长,和父母聚少离多,不知不觉之中会淡化了亲情。有的学生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和父母见面一次,有时候对父母的教育存在抵触情绪,表现出叛逆的性格。对于这样的状况,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有关孝道和感恩方面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引导学生从生活之中寻找素材,回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让他们的心中充满温暖。通过这样的回顾,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获得了生动的素材,并且,这样的素材完全来自自己的生活,是真实情感的再现和回顾,对提升孝道文化题材文章创作的质量,可以起到积极的辅助和支撑作用。
要将爱表达出来,用心来表述。许多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沟通。沟通是增进感情、化解矛盾、巩固关系的重要手段,往往是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因为表达爱的方式和路径与孩子的观点不一致,导致出现代沟甚至是矛盾。教师应引导学生与家长沟通交流,加深对父母的理解。有了这样的情感作为基础,学生在创作孝道文化的作文中,一字一句之间都饱含着亲情,赋予了文章灵魂的升华。
三、畅叙感恩情怀,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心中有感恩,说出来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教育。在作文前的指导环节,教师可以开展“孝文化”主题班会,事先安排几名学生,由他们带头上台讲述自己和父母之间难忘的事情,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讲述。采取这种事先确定部分学生、现场即兴安排学生相结合的方式,使整个班级洋溢着爱的氛围,大家在倾诉畅谈之中感受到了孝的真谛。同时,学生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整个讲述的内容要具有条理性,要层次分明,要遣词造句准确,确保整个表达过程思维缜密、用词准确、主题鲜明。
口语表达能力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对于书面表达形式,口语表达对学生构思能力、语句组织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这样的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够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同时也提高了表达能力,为作文创作质量的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结合范文引导,掌握写作方法技巧
作文示范对提高作文教学成效帮助很大,尤其是在孝文化主题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展示父母亲情、长辈关心等方面的优秀文章,如席慕蓉的《小红门》、梁晓声的《父亲》(节选)等作为教学开展的引子,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在范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四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带领学生深入研究这篇文章,对文章中蕴含的孝道思想进行发掘,从思想与情感上把握文章的精髓。第二步是对文章的手法特色进行分析研究,对文章运用的刻画人物手法、表现主题的手法等深入分析研究,并总结提炼出来。第三步是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把握这一类型文章的布局结构。第四步是组织开展交流讨论,分小组拟定自己的写作提纲,进一步完善之后开展自主创作。采取上述四步进行学习研究,学生从范文的分析理解中可以汲取孝文化文章写作的经验技巧,可以在相互交流之中加深理解,巩固提高,触类旁通,实现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开展专题活动,实现情感与能力提升
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孝文化,不仅需要在作前指导环节强化,也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活动载体进行深化。教师可以从提高学生感恩思想、提高作文构思与写作能力等角度出发,组织开展一系列专题拓展活动,组织学生成立写作互助小组,了解关注当下社会的孝文化现状,积累写作素材。开展孝文化系列写作活动,如读书笔记、辩论赛、小专题研究、习作展示等,能让学生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提升。实践证明,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社会、体验生活,的确能够提高学生对孝的认识,对“孝文化”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思想在字里行间得以充分展现。倡导学生采用“自主,互助,探究”模式,学生感到新鲜,有想法,或成熟或不成熟都有表达的意愿,将积极的互动关系上升为良性循环,愿意表达,敢于表达,进而乐于表达。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孝文化,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将孝文化弘扬传承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创新,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学生在孝文化主题作文中不仅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而且获得了写作的技巧,作文创作的质量也得到了提升。但这一作文教学模式的推广运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把准学生思想脉搏。对学生在思想上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与状态,教师要了如指掌,特别是与父母的关系方面,要能够使孝文化教育以及作文创作更具针对性。二是要巧妙融合各类资源。无论是校内活动资源还是校外活动资源,都要加以高效运用。教师需要结合活动资源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发挥出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是发挥家庭的重要作用。孝文化教育以及相关的作文教学,都需要学生家庭成员的配合,教师在设计活动与组织教学时,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王淦昌中学(21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