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恩教育的启蒙

2016-05-14 09:37洪秀月
未来英才 2016年5期
关键词:感恩知行合一意识

洪秀月

摘要:很多现象和调查表明,多数的孩子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对来自父母的照顾视为理所当然,攀比心理强,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老师们倍感责任重大,感恩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感恩教育, 通过写作和故事的讲述及亲情主题教育, 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

关键词:感恩;意识; 知行合一

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看了两张图片:一个满脸是血的小男孩的左手似乎骨折了,一位战士用木板小心地夹住他的手臂,细心地缠上了绷带;又慢慢地给脸上沾满血污男孩喂了一些矿泉水,我看到了一双纯净清澈的眼睛,这位小男孩举手向这位战士敬礼;一位年过五旬的志愿者救起一个20多岁的落水小伙子,老人被大水冲走了,这位小伙子却没有主动给其家人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

我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别让中国现在的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呐喊。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

二、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我国自古就有知恩图报的美德,并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格言。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当今学生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之一,是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后备军。学生们是不是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三、教学中对学生及时进行感恩教育

1、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增强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每周或每月别人为自己做过的、自己受到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督促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的基础,感恩日记是最好的方法,督促自己每周做2至3件好事,把具体的时间地点详细记录在感恩日记中,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记录下来。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还可以要求学生在班上宣读或者选出体会深刻的文章并放在教室的展示窗里展示。学校也特别设置专栏。每月一大评。每周一小评,并将评选结果上报学校,学校统一颁奖并向家长发放喜报,同时回收喜报和家长评价,真正达到家校合作的教育目的。调动了学生争做文明人的积极性。

2、借助故事的讲述来加深学生对感恩教育的理解。很多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寓意很深刻,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我们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富有生活哲理和感恩情节的寓言故事、童话和伟人故事;给学生讲或让学生自己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比如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乌鸦反哺》。传说,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鸦在妈妈的呵护下渐渐长大了,可这时,它的妈妈已经苍老了,目光呆滞,翅膀僵硬,羽毛脱落了。小乌鸦想:妈妈老了,她不能照顾我一辈子的,我应该独立生活了。于是,它看了看外面的世界,鼓起勇气,展开还显得稚嫩的翅膀朝外面飞去。它飞呀飞呀,费劲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食物,高兴地带回家了。从此,小乌鸦就以它辛勤的劳动回报乌鸦妈妈的哺育之恩。多懂事的小乌鸦啊!听完这个故事,学生们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可见,这样的故事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学生开始认识到帮助别人的重要意义。为了增强教育的效果,还可以由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组织专门的讨论、辩论等活动。

3、让学生在亲情主题教育中深化体验。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常会遇到值得纪念的、有教育意义的节日,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节日都有明确的主题,教育内涵深刻,可作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可以在特定日子,如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举行大型的感恩活动:教唱感恩歌曲,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出感恩教育专题黑板报和墙报。在母亲节那天,我们组织了“让我们记住母亲的生日”主题活动,在事先不布置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让全班学生逐一说出母亲的生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说不上来。然后,请能记住母亲生日的学生谈对母亲的感情,再请记不住母亲生日的学生谈此时的心情。这个活动的亲情教育效果相当不错。

四、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1、学会说声“谢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感情世界里的回报,有时只是一句简单的道谢也能给施恩者带来特别愉快的心情。因此,“知恩图报”可以从语言上的感谢做起。我们要求学生:接受教师递送的物品、奖状、奖品或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教育,以及得到同学、朋友的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听报告、看演出时,要热情鼓掌致谢;接受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长辈递送的物品或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长辈提供了帮助时,要说声“谢谢”;得到朋友和他人的帮助或他人给予方便时,也要真诚道谢等等。当学生接受了“道谢也是感恩”这一理念的时候,他们便会作出更多的感恩行为。

2、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别人。为人子者,要让父母真正感受到你的一份孝心,必须有真才实学,掌握知识日后自立于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的过硬的本领。并对人类社会作出贡献。这就是在爱自己,爱别人,不用父母操心,用成绩来回报父母,才会使父母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父母的脸上才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学习如此,生活中也应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3、学会理解宽容。世界是多情的:爱情、友情、亲子之情、手足之情;世界又是复杂的:矛盾无处不在,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两代人也有矛盾。面对矛盾,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去化解。“唠叨”是父辈的通病,我们常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对待父母的唠叨,在父辈的唠叨中,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尽力维护父母的感情与尊严,消除其“代沟”。

今天,习总书记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感恩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回家给父母端一杯水,帮助父母打扫一次房间,为同学做一件好事,从为家庭和社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做起,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情体现自己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某种程度也是回报社会、回报家庭的感恩举措。

猜你喜欢
感恩知行合一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