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荣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从教三十余年,发表文章千余篇,著有《元明散曲》《作文散步》《漫步教坛》等专著多部。
余光中先生说,文章中的“我”,并不是本我,而是愿望之我。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写作之道——写作是一种审美,是一种精神提升和自我完善。
提笔写作,需要心情的宁静愉悦,这就需要摆脱烦躁焦虑,摒弃尘念俗虑,凝神定气方可驰骋思想,才可进入美好的意境,从而把它表现出来。
提笔写作,更需整理思想,使之条理化、清晰化,甚至需作一番自我的审视、反省。此时,头脑处于敏感活跃状态,精神世界一片澄明清澈。
平时讲话可能信口开河,但写起文章来,却需要字斟句酌,因为要使表达更为恰当和完美。平时也许会说:“你听不听得见?”写作时则会想:“我的语气是否清晰?”平时也许会说“他妒忌我”,而在写作时则会想“我可能有叫他不顺眼之处”。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文章表现了挚爱深沉的父子之情。其实,他们父子双方曾因经济上的冲突而闹得很不愉快。朱自清先生在清华教书,按月往家里寄钱,父亲连信都不回,关系一度很是紧张。《背影》中说“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都表明他对父亲曾有的不满,但是在写《背影》一文时,作者不仅隐去了这些,而且触发了对父亲的真情,以平和理性的心态表现了对父亲的思念和感恩,可以说就是一个忏悔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他孝敬、真诚的一面终于也打动了父亲。据其家人回忆,1928年,身居扬州东关街的老人接到了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散文集,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诵读着儿子的文章,“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背影》一文中“儿子”是那样深爱着父亲并牢记其滴水之恩,可以说,这是朱先生对自我的完善。
作家路遥说过一句深刻的话:写作者最是“慎独”。作品里就有你写作时的影子,你的情绪、心态乃至精神状态都存储其中,发表出来,大家就都感觉到了。作家陈忠实也说过,一名作家可以不注意外表的修饰,但一定要注意心中的自我意象。
下面这篇学生的生活札记,也许更能让我们看清写作是对自我的一种完善。
今天,又和妈妈吵嘴了。为了点小事,她冲进我房间骂我。我越想越气,真想把她骂我的那些话全部还给她,但我又不会骂人,心中大为不爽。只好抓起身边那些摔不破的瓶瓶罐罐向墙壁砸去……气撒完了,随手抓起一件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生活札记本。看着以前的札记,第一次发现我原来是那样理性和阳光,总想把自己美好的一面留在纸上。文字中我是一个善解人意、颇有孝心的人,会因为母亲的一个寻常举动而心存感激,会因为发现她白发的增加而暗自难受。然而,有谁知道,生活中的我竟有如此野蛮粗暴的一面。近来母亲脾气不好是有原因的——厂子不景气,她处在半休假状态,工资减损大半,父亲的老病又加重了……本来我想以“青春期不幸遭遇更年期”为题记下今天的事,可是提起笔来,写下的却是——“我要为母亲分忧”。
真正的写作,是一种反思,一种对自我的完善,一种精神的净化。它要用理性去修剪偏执的情绪,用良知去审视自身的不足,用温情去消除心中的块垒。让思想从感性走向理性,让自我意象变得积极向上、健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