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
【摘 要】孙本文早期提出了社会建设,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发展到二三十年代,他对于我国乡村建设的问题也提出了见解,注重组织问题的同时对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平衡发展是他的主要研究视角;而费孝通对乡村建设中提出的主要论点是重建乡村经济,并关注经济建设中的新型组织形式的发展,二者研究视角虽不同但也有相同之处,本文主要阐述两位学者的关于乡村建设的学术成果,并分析这些研究成果对目前我国幸存的建设有何启示。
【关键词】社会建设;组织问题;乡土工业;启示
一、费孝通与孙本文的乡村社会建设观
孙本文先生对社会建设理论方面的成就很大,而他所提倡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虽然无法与盛极一时的乡村建设学派代表人物梁漱溟、晏阳初相媲美,但重新审视孙本文的乡村社会建设思想对我们则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对于社会建设方面,孙本文认为,任何社会建设计划的成功,都有两种必要的因素:一是文化背景,二是社会态度,这也与他早期的研究视角相联系起来。他提出我国的农村问题,就是经济问题、教育问题、卫生问题与组织问题这四个问题,并且最主要的就是组织问题。但是不能只解决一类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因素,在他的整个学术研究生涯中,这个理念是一以贯之的,他关注的是社会的整个方面,而不是某一个点,主要是着眼于整个框架,即孙本文先生研究的框架性,这与费孝通先生有很大的不同,费孝通先生是功能主义的观点,注重社会的变化带来的问题,分析问题也很具体。
在费孝通的著作《乡土重建》中,他对如何重建乡村社会提出了的说明,对于乡村的建设,可以用“有机循环”这个词来概括。不管是乡土经济的复原还是乡土人才的复员,都可以说是社会的有机循环,就例如李林赛尔TVA土地复原计划一样,整个乡土社会的性质就如同这片土地。中国传统社会中,农村保留着不饥不寒的“小康水平”,男耕女织的生活,落叶归根的生活态度,都形成了乡村社会相对平衡的文化环境,然而西洋工业的侵入,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小农生活,给乡村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而费孝通的就提出了要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恢复”乡村的生活,重建有机循环,保障农民的生活。费孝通的主要着眼点就放在了乡土工业上,中国传统的乡土工业是为了配合农业的发展,但是在西洋工业的强势冲击下,乡土工业显得比较脆弱,这就需要改善经济,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形成中国独特的乡土工业模式,即传统的轻工业、小型工厂还是适合在乡村中发展,乡村中的生产成本还是相对较的;而对于需要机器进行制造的工业则放在都市中,形成手工和机器的良好配合,向工厂的大社区化发展。在他提出的乡土工业的新形式一文中,他介绍了传统乡土工业的两种形式并介绍了家庭工业的合作组织与服务工厂两种新的工厂组织形式,他认为技术的改进要与新的社会组织相配合,并运用到对人民有利的部分中。而在我们当时我们的国情下,就需要实行更广泛和直接的方案,复兴和改良乡土工业,也就是组织问题。
孙本文先生和费孝通先生关于乡村社会建设相通的一点就是乡村社会中的组织问题,孙本文特别强调社会组织的建设,特别是民间社会组织,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民间组织处于缺失状态,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民间社会组织才有所发展,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社会组织发展相对较慢。要发展民间组织,就要放宽民间组织的登记政策,让民间组织在权威国家下能够发展起来。但是孙本文先生所提到的组织问题是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各个方面的组织问题,他认为农村组织的健全与否,对于农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组织健全的农村,其人民的思想行动较为统一,团结力量较大,容易组织号召起来,所以统一、团结与号召是农村组织的三大元素,而且他对组织问题提出了较为详细的解决方法,这与其他研究中只建构打的框架有些不同。而费孝通提出的组织问题主要是针对乡土工业的,是为了复兴乡土工业而实行专门的技术学校、服务工厂等组织,乡土经济的复兴是整个乡土社会重建的根本所在。其实二者关于乡村社会的建设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同,孙主张各个方面协调发展,重点关注的是乡村的组织问题,费主张依靠复兴乡土工业来重建乡土社会,重视乡土工业中的新型组织问题;孙给如何建设乡村社会提出了大的框架与方向,费就乡土工业的复兴提出了各个方面的建议(资本、组织、技术、人员等)以及如何进行各方面的发展,至少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二者在学术研究上的不同。根据两位学者研究的不同,可以从不同方面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建议。
二、乡村社会建设观对我国现代农村建设的启示
(一)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当前,许多地方政府都极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都是单向度地推进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民的居住环境等硬件改善。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例,多半是停留在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层面上,忽视了组织管理体制和运作体系等建设。在一些农村地区,新型农村社区是由若干个行政村构成,但是新型农村社区的组织管理制度与原来“村两委”之间的关系仍然模糊不清,导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出现“形似而神不似”的特点。由此看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应该只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更要对当前农村社会其他领域进行相应的变革,用孙本文的观点来说就是要注重农村建设的各方面的问题,“他们是错综复杂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不可只顾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忽视其他问题,需要全面系统地处理和应对,不能有所偏废。况且每类问题都包涵许多的子问题,这些子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整体全面的改进办法,也不能只追求片面发展。”
(二)乡村工业带动乡村的发展
可以说,农村中的工业的发展情况是农村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因为乡土工业是农村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只有在经济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乡村的治理工作才能相对独立,更好的实现民主自治,继而将本村庄中的各项事务发展起来。费孝通先生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的着眼点就在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经济增收作用。在他看来,农村中最缺乏应用现代技术的生产事业,而各种生产事业中最容易有效的是工业,“乡村工业的转变并不是突然的,也不一定是彻底的。最重要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一点是一点,愈多愈好,愈快愈好。有多少可用的机器就用多少,有多少可以引入的现代知识就引用去多少。”今天我们在重视工农业的同时,也不要把眼光局限于一两个产业,要因地制宜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土地问题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就是落叶归根,即使他们远在他乡,也不忘本,还是想着要落叶归根。因为乡村是他们生长的地方,土地、农业也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就说明土地对于乡村中人的重要性。况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五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土地对于农民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珍贵的资源。近年来,有些地方会有乱占耕地的现象,搞各种开而不发的开发区,大建高尔夫球场等,导致耕地大量减少,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要保护农民的利益,首先要保护耕地,加大土地法规的执行力度,坚决制止乱占农民耕地的现象发生,这也是我们进行新农村建设重要的一点。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重建[M].湖南:岳麓书社,2012.
[2]孙本文.孙本文文集(第3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郭占锋,付少平.孙本文乡村社会建设思想略述[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4]宗媛媛.孙本文的社会建设理论及当代启示[J].中国研究,2011.
[5]刘长亮,谭政.“新农村建设”与费孝通乡土重建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