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张静
Q:哪怕有再好的设计,如果制造工艺跟不上也是白搭,能否谈谈制造工艺对于汽车设计的局限?
“这个我们做不出来啊!”这句话,是很多工程师的苦恼。实际上,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设计师与工程师的博弈也每天都在继续,在协调与妥协中,总归会在现实成本和工艺条件限制下尽量递交出一个最好的答案。很多时候,解决方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也是设计行业的最大特点。
高水平的制造是优良设计得以实现的保证。中国作为世界汽车销量第一大国,自身的汽车工业实力却完全没跟上步伐。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重点转入轿车,国内机床工业很不适应,产品及制造技术和装备多数为国外引进。几十年来,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经历了曲折过程。
总体来说,我国机械加工设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不少差距,硬件、软件、自主创新能力都有所不足。目前,国内汽车发动机及总成工厂大多引进欧美及日本等国厂商的数控生产自动线,处于国际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
生产制造工艺对于设计的限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设计师一部分的职责实际上就是要不断挑战工程师,就是要通过与工程师的协调与妥协去想办法寻找出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案。
比如当前,很多国内车企经常用复杂的车身线条来掩盖制造工艺的不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王选政认为,形面复杂可掩盖产品瑕疵。他甚至直指某些中国品牌汽车,设计夸张到比较凌乱的程度。“基本不会拿这些车作为正面案例来讨论,几乎所有负面的东西都可以在这些车里面找到。”
优秀的设计不仅只是漂亮的外观造型,更要有严格的标准规范。同时,掌握了跨界集成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经济知识要素,创造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商品的设计方法论的高水平设计师也是不可或缺的。
诚如王选政所说,好的设计师除了解工艺状况,还要了解工程研发能力,最终成型的汽车是设计与工程、工艺妥协的产物。
而对于一个好的产品来说,一定是有两个属性的:一是创新引领性,二是品质感。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提到,“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说要在可操作的范围内把产品做到精益求精,能够让其工艺性和美感都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状态,从而带给消费者一个全方位的体验和享受。”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各方面的匹配,尤其是对工艺生产的高标准、高要求是让一个好的设计产品呈现其品质感的最基本条件,只有在一个好的平台上去推进创新性设计和工业美学才有意义。张帆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匠心的含义,而不管是设计师,还是工程师,想要交出一张令消费者和自己都满意的答卷,匠心和工匠精神都必不可少。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专职副理事长、秘书长宋慰祖认为,工匠精神就是要精益求精的认真执行设计的标准和制造工艺。“德国汽车水平高,品质好,正体现了优良设计与精密制造的有机结合。这里讲的制造不仅是有先进的生产设备,更需要高素质的产业工人,还有严格的质量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