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法在“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6-05-14 14:08邓静姿武德庆
科教导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高等教育

邓静姿 武德庆

摘 要 合作学习法在改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效果显著,是目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各层次各学科的课堂上。“日本文学史”课程的重要性和学生的重视度及兴趣度并不成正比,为改变这一局面很有必要引进合作学习法进行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师单向性授课模式,同时结合日本研讨班的上课模式每期进行发表,从整体上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合作学习法 日本文学史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2.043

Abstract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improving classroom atmospher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other aspects of significant effect, is one of the mainstream theory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t present,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assroom at all levels and across disciplines.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course students of the importance and degree of importance and not proportional to the degree of interest,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cooperative learning reform, to break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mode teachers, combined with Japan Seminar class to class model were published in each issue, to enhanc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 learning initiative as a whole.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History of Japanese Literature; higher education

根据中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的编排,日本文学史课程是日语语言文学专业高年级的主干课程之一。除个别特色日语专业之外,绝大多数的日语人才培养方案皆将“日本文学史”作为专业必修课于高年级课程开设。在日语语言学习中,日本文学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人文素养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并且,日语专业学生在进入四年级即第七学期的学习时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是确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并搜集资料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一是部分同学选择考研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在这两个学习任务中文学都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而让学生掌握日本文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日本文学的整个发展历程及各阶段文学发展的特点和流派及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是非常必要的。但遗憾的是“日本文学史”课程的重要性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及兴趣度并不成正比,且由于大部分日本文学史课堂都是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在日本文学史教学中有必要采取有效并有趣的教学方法,避免教师单一授课,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提高教学效果。本论文拟研究目前在其他课堂上广泛应用的合作学习法在“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1 合作学习法的内涵

关于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的定义,引用其主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所做定义:“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由于合作学习法在改善课堂气氛,刺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方面实效显著,进而引起教育界广泛关注,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广泛引用于各层次及各学科的课堂上,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但是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这一学习法目前还鲜少被运用在日本文学史课堂上,具体的实施方法及效果还有待研究考证。笔者以所在院校2011级及2012级两届日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合作学习法运用到“日本文学史”课程教学中进行研究。

2 合作学习法在“日本文学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具体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小组分工—学生课下分工合作—课堂展现—教师总结。我校选用的文学史教材是根据日本文学史的六个时期分为六大章节,每一章节前两节首先介绍该时期的时代背景及文学发展过程,这一部分内容由教师讲授,第三节的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的讲解则分配给学生。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分配组数,班长和学习委员根据学生意向进行统计后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调整分工,最后将学习任务分配至每组。第二阶段的实施主要是学生课下进行准备,要求学生利用现代便利的网络和图书馆的资源去搜集资料,并归纳整理,加入自己的见解,做成PPT发给教师,教师跟踪进行指导。第三阶段的成果展现在课堂上进行,采取日本研讨班常用的上课模式,由学生用PPT等形式进行发表,承担任务的学生发表完后设有提问环节,避免其他组的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不进行思考,发表时按小组表现和学生提问次数及内容计入平时成绩,以达到鞭策作用。最后一阶段由教师对学生发表的内容进行点评并补充,确保知识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分组时注意学生成绩差异的搭配;二是由于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量还远远不够,学生在课下准备时教师可利用便利的通讯工具进行跟踪指导;三是教师在点评学生的发表时除了对内容和语言表达进行指正外还可对发表的形式及PPT的制作技能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文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发表技能;四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树立学生的文学研究意识,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及进一步深造研究打好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文学知识的吸引力,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举办一场日本文学知识竞赛,设置奖项和小奖品。另外,现在学生都有微信,教师如果发现不错的文学知识,也可以发给学生阅读。最终通过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制定更完善的实施方案。

3 合作学习法在“日本文学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在文学史课程开展之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摸底,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文学史的兴趣程度及了解程度。课程结束后笔者再次设置了问卷,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合作学习法在“日本文学史”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显著。主要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总结:

第一,学生的文学知识素养获得大大提高。在课程开始之前,学生只能勉强说出村上春树、夏目漱石等在我国最具人气的作家名字,森欧外和芥川龙之介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甚至是完全陌生的,更别说近世时期的近松门左卫门等文学家。但是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基本上随口就能说出诸多著名文学派别及文学作家和代表作品,有些学生甚至阅读了好几本日本原版文学作品,有了自己钟爱的作家。第二,由于课堂展现是通过发表及提问的形式进行,学生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尤其是将发表时的郑重表达方式熟记于心,而作为听众的学生则培养了问题意识,能够就发表内容提出问题以及表达自己的见解。第三,合作学习法和发表的相结合,使得学生的课余时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埋头对着手机时不再仅仅只是聊天或是玩游戏等等,也可以用来查找文学资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极大增强,知道怎样查找资料,学会了归纳总结,对于发表有了自己独特设计和构想。比如有学生在发表中世时期的隐者文学代表作家时,会将我国陶渊明与之进行对比研究。又如有学生在发表近世时期的读本代表作品《雨月物语》时,能够想到与我国的鬼怪小说《聊斋志异》进行比较研究等等。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不仅仅是将老师分配的任务完成,还会努力尝试进行扩充,丰富自己要发表的内容。第四个方面的成效体现在学生之间分工合作能力的增强,随着一次次任务的分配及完成,小组内的组织分工能力得到不断加强。例如三名学生分配到的任务是讲解芥川龙之介,这三名学生除每人负责讲解芥川龙之介的一两部代表作之外,还要协商好PPT的制作风格、整个发表的流程以及谁来担任主讲人等等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包容力等等都能得到很大锻炼。第五,从学生的毕业论文方向及考研时选择的研究方向来看,有许多学生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且培养了研究意识,具备了初步的文学研究能力,为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文学基础。

合作学习法的实施效果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上只是笔者总结的主要的五个方面。总体而言,将合作学习法引进日本文学史课堂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是可以继续研究实施下去的,并且可以尝试运用到其他日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中的主导者。

合作学习法在“日本文学史”教学中的运用在提高教学效果上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学生只关心自己分配到的任务,对于不属于自己任务的内容,几乎不会再去查资料扩充,导致知识点的偏颇等问题。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今后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可以尝试和其他更多的有效教学方法结合实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基金项目: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刘玉静,高艳.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法科,赵婷.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外语界》杂志社,2004(6).

[4] 郭鑫,王艳.合作学习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法高等教育
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图式理论+合作学习法”教学模式在日语泛读课堂中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试析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