悸动与感怀中绽放的“铿锵玫瑰”

2016-05-14 11:24
晚晴 2016年6期
关键词:六盘水供电局小林

有一种关爱无微不至,有一种情感真诚无私,有一种形象堪比天使,有一种守望执着坚持。

诞生于“三线”建设中的六盘水供电局,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如同一个多幕剧,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大戏。在这部大戏中,有着一家三代女供电人的珍贵回忆,它好似六盘水供电局蓬勃发展的一支窗边蔷薇,愈久弥香。在这祖孙三代的岁月留声中,有清婉动人的潺潺流水,有豪情万丈的大江东去,当然,也有鲜为人知的艰难与困惑。当细腻的个体记忆,嵌入企业的历史轮廓时,悸动与感怀翩然而至……

夫唱妇随:与丈夫一起干电力

1958年5月的一个清晨,孙凤婷的丈夫——海南某野战部队高射炮独立营担任教导员的张维周突然接到上级调配任务:奔赴贵州清镇电力公司支援西南大后方建设。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孙凤婷就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行李,跟着丈夫与迁徙大军一起踏上了前往贵州的征途。

轮船——火车——汽车,经过几天几夜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贵阳清镇电力二公司。一到目的地,孙凤婷就被眼前的荒凉惊呆了:这里一切才刚起步,泥泞的道路上,一脚踩下去,烂泥就淹没到了脚脖子;没有正规的职工宿舍,男女几百号人分别挤在2栋破旧的楼房里;简易的食堂,每天固定的“菜肴”仅有碴子粥……

而被任命为车间主任的张维周连气都顾不上喘,更顾不上照看妻子孙凤婷,就忙着到车间去熟悉生产情况。待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到宿舍门口时,才发现妻子已在狭小的宿舍里累得昏睡过去了。

这样的困难并没有让孙凤婷退缩,相反,在当时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孙凤婷决定留下来,和丈夫一起,为贵州的电力事业奉献自己所有的青春和精力。就这样,她走上了材料保管员的工作岗位,这个极富年代感的双职工家庭,开始了全力参加清镇电力的建设。几年以后,他们的又一个女儿张小林降临在这个温馨小家庭,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幸福美满。

实际上,从张小林记事的那一天起,她感觉自己的家并没有享受到与普通家庭同样的朝夕相伴与天伦之乐。由于父母都是电力工人,她的童年缺少了很多欢乐。一般而言,五六岁的小女孩,多数有洋娃娃相伴亦或是沉浸在童话故事中。而那个年纪的张小林,更多地是在家门口翘首期待母亲下班归来的陪伴。父母天天在外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她们,年幼的她只能由大她几岁的姐姐照顾。7岁时,张小林患上了脑膜炎,母亲请假把她送到省城的一家医院。看着高烧不退的女儿,孙凤婷心如刀绞,当她问女儿想吃什么时,虚弱的张小林摇摇头说:“妈妈,我只需要你陪在我身边就行了。”看着女儿祈求的眼神,孙凤婷的眼泪忍不住地滑了下来……

1974年,因为机构改革的调整,张维周调到了六盘水供电局。由于孙凤婷业务能力强,一时间清镇电力公司还找不到合适的人接替她,在那漫长的独守时光里,孙凤婷默默地挑起了家庭的一切重担。从照顾老人到教育孩子,从打点亲戚关系到每一次单位临时加派的工作,她独自承担,瘦弱的身影承载的是电力人的坚强与隐忍。

女承母业:技术场上的“铿锵玫瑰”

也许是受了母亲的影响,母亲大半辈子兢兢业业奋斗在电力行业,如同给了张小林一个风向标,哪怕一代新人换旧人,但是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为了“万家灯火”的璀璨!

于是,对“电力情怀”耳濡目染的张小林从小就立志加入这支队伍。1979年,张小林从清镇电力学校毕业后,就追随父亲,进入六盘水供电局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不久,母亲孙凤婷也调到了六盘水供电局,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了一起。张小林与母亲刚到六盘水供电局的时候,整个六盘水市的电力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几乎全市都处于“路不平、水不畅、灯不亮”的状况,普通居民家中基本没有什么大样的家用电器。

“那时候我们的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但比起我父母当时刚到贵州来得时候自然是好了许多。”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天起,张小林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刚开始,张小林就在变电站从事继电保护工作。熟悉变电工作的人都知道,继电保护是一个知识面广、逻辑严谨的专业,它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保护伞”,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我总是觉得,这个工作你既然干了,就应该把它干好。”时光荏苒,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不善言辞的张小林经过了多年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对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更新、不断磨合,成长为一个具有较强实战经验、在继电保护专业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无论是从事继电保护还是从事调度工作,31年来,张小林都是怀着对电力工作的热爱之情,凭着不服输的精神,一直在枯燥的技术研究中潜心探索,在辛苦的实际工作中积极实践。作为一名女性,她在继电保护领域取得了连男性都难以企及的成就,傲然绽放于技术场上,成为名副其实的“铿锵玫瑰”。同时也成为贵州电网公司的专家组成员,并多次代表贵州电网公司到全国电力系统进行系统安全检查。

就这样,张小林与母亲一样,在忘我奉献的精神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2010年,张小林光荣退休了,回望自己人生的青春岁月,似乎只是纸面上的弹指一挥间,只有身处其中真正生活过的她,才能准确地理解并感慨,何谓“把青春献给了事业”。那就是——当夜幕降临,那灿若星辰的灯火,那流光溢彩的霓虹,那明亮如昼的城市正是六盘水电力事业飞速发展的见证,每一盏灯光中都映照出电力人辛勤的汗珠和幸福的泪水。”

在张小林的心目中,这种辛勤的汗珠和幸福的泪水浸润的,是母亲与自己曾为贵州电力奉献的青春和激情。

岁月接力:共同演绎“南网情深”

和张小林一样,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张小林的女儿赵翊含从小感佩于这份情怀、浸润于这份事业。“当初找工作的时候,家里都非常希望我能进电力系统工作,因为这么多年下来进电力系统工作已经算是我们家的一个传统了。”

2011年,赵翊含也正式成为了水城供电局一名电力工作者。上班去的头天晚上,母亲用一惯严厉简洁的口吻对她说:“你给我记着,我们家从你外公外婆和我都是老电力了,你一定要认真工作,别给我们丢脸”。正是担负着这种责任,赵翊含在心中暗暗告诫自己要在工作中继承电力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市场部的她向来腿勤嘴勤,出色的工作表现很快得到同事们的认可。

母亲节来临时,赵翊含就饱含深情地对外婆和妈妈说:“你们是我心目中的‘女神,外婆教我热情善良宽容待人,妈妈教我认真严谨对待工作,感谢你们给我的一切,我这个坐不住的‘假小子永远爱你们,爱你们给我指引的这一份事业。”

其实,这也是一家三代女供电人的珍贵情怀,她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与电力建设血脉相融,为此献出的每一缕青春,在她们看来都是天经地义。正是有多少家庭、多少风华正茂的岁月接力,正是有多少惊心动魄又默默无闻的坚守,才共同延续了贵州电力事业的崛起与光华。在她们心中,驱赶寒冷播撒光明就是一生之中永远不变的责任、使命,他们甘愿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电力建设中,做万家灯火的缔造者,温暖之源的神圣使者,光荣的电力建设者!

都说,南网情深,其实,“南网情深”岂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南网情深”如酒,是无数三代南网人共同酿造的。“南网情深”如戏,是无数三代南网人共同演绎的。(文中张维周、孙凤婷夫妇现系六盘水供电局离退休职工)

猜你喜欢
六盘水供电局小林
为梦孤独
高考前与高考后
诗书画苑
别来无恙
读句子
供电局电网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分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提高供电局数据质量对策分析
供电局现场层次式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六盘水:盘县1月份税收实现高增长
毕节:3个基层工会获国家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