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的庄稼该打药了。”红格子上衣、明晃晃的银色手表,精瘦干练的王雪合撸起袖子,一边大笑着一边加大油门,开着三轮车准备去打药。谁能想到这个在合作社收入让人眼红的人,几年前还只顾着打麻将,一家四口在贫困线上挣扎。
王雪合所依托的中远蔬菜合作社是菏泽市定陶区搭建的扶贫平台之一,通过提供贷款扶持、提供就业岗位等,近年来已经成为当地的扶贫典型。2016年,合作社又和71户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通过建设种植基地帮助贫困户脱贫。
以前没事就打麻将
现在忙都忙不过来
在中远蔬菜合作社育苗基地的大院里,52岁的王雪合开着自家的机动三轮车,忙得不亦乐乎。约了好几次,他才空出时间接受采访。
“他的时间真宝贵,分分钟都是钱。”看到王雪合匆忙的样子,一旁的村民打趣道。这位村民说,以前的王雪合可没这么忙。“他家一儿一女俩孩子,就靠着一点土地收入过生活,家里很穷。”那时候王雪合没有出去找活,农闲的时候就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在村里打麻将,一家人的日子紧紧巴巴。可是现在,王雪合已经是村里的有钱人,家里刚盖起一栋小洋楼,上下各四间,“很气派。”
趁着王雪合间歇的工夫,记者和他聊了起来。说起以前的自己,王雪合很不好意思,“那时候家里紧张,一年到头没一点钱。单靠地里的收入,根本不够一家四口花销。”
6年前,中远蔬菜合作社的理事长杨立联系到王雪合,提出让他流转土地,建大棚脱贫致富。“当时我承诺帮他协调贷款,统一建大棚,并负责技术管理和销售。”杨立说,他提供了2万元建棚资金,又联系合作社担保贷款8万元,帮王雪合建了一个占地四亩半的日光温室大棚。
刚接触蔬菜种植的时候,王雪合也不懂行,但合作社统一上课培训之后,他和老伴就驾轻就熟了。“合作社有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每天有人到大棚外面收菜,经营起来很轻松。”王雪合说,他2010年就把贷款还清了,大棚每年给他带来纯收入七八万元,一家人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儿子该娶媳妇了,家里就盖了个小楼。”
不过,王雪合的大棚收益并非一直稳定,有一年就因为下大雨,让收益受到影响。“那年9月份,一场大雨让棚里的苗子淹死不少。”当年虽然略有减产,但他并没有赔本,因为政府给发了补贴。也是从那时起,王雪合更坚定地种起了大棚,如今,他正申请贷款,准备建设第二个日光温室大棚。
总用工一百八十人
贫困户占三分之一
王雪合能脱贫,与中远蔬菜合作社有着很大关系。2009年,原先开农资超市的杨立因为经常与蔬菜销售基地合作,发现了日光高温蔬菜大棚的发展潜力。于是他当年春天带领村里多户菜农成立合作社,并注册了“辘湾”牌商标。
根据市场需求,合作社统一标准建大棚,统一开展培训,并建立了固定的销售渠道。“对接商超后菜都能卖出去,即便价格有波动,也绝对不会滞销。”杨立说,他同时考虑将周边村落的贫困户也纳入进来,通过信用社作担保帮助贫困户建大棚,王雪合成为其中之一。
在全省开始发力精准扶贫后,中远蔬菜合作社的路子成为当地扶贫政策的重要参考。
据定陶区杜堂镇党委书记杜茂林介绍,他们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专门帮贫困户制定政策,包括优先安排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利用扶贫信贷政策,为贫困户无偿提供2万元建棚资金及配套基础设施、种植技术服务;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优惠,优先为贫困户提供种苗;大棚收获后,合作社统一对产品进行包装及销售等。2015年,合作社已经帮助76人脱贫。
并非所有村民都像王雪合一样,一开始就有能力发展大棚。对于这样的村民,杜茂林说,杜堂镇优先安排他们在育苗棚就业。
曾经的贫困户刘玉红就是受益者之一。当记者在大棚里找到刘玉红时,她正和其他工友配制育苗土,和几名女工有说有笑。身为棚长,刘玉红戴着一顶太阳帽,胳膊上穿着一对防晒袖,颇有些现代农民气息。
但是就在两年前,刘玉红家还是一年到头不舍得吃肉的家境。“家里有个孩子,还有一个多病的老人。”她说,一家五口人,收入就靠两亩地,有时候丈夫会在工地上挣些辛苦钱,但公公每月仅二三百元的药费就让全家人吃不消。
“记不清是哪一年,孩子爷爷眼球因疾病需要摘除,一家人四处借钱,之后全家更是举步维艰,太紧张了。”
在被中远蔬菜合作社吸收进来后,刘玉红既可以打工挣钱,又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就一直干了下来。“一开始干零工,一天收入四五十块,后来他们看我干活细致、认真,就让我当了棚长,每个月三四千元,家里慢慢就宽裕了。”
据杨立介绍,2015年合作社共用工180人,其中优先安排贫困户63人,每人每月收入从2000元到4000元不等,对于他们来说相当稳定。
贫困户当年能脱贫
合作社要帮扶两年
今年起,定陶当地开始推出富民生产贷,用贷款帮助农民合作社等带领贫困户脱贫,首笔就贷给了中远蔬菜合作社。在杨立提出申请后,定陶区扶贫办工作人员对中远蔬菜合作社进行考察,从杜堂镇到辘湾村再到贫困户家中,认可了合作社的扶贫工作。
4月份,由政府贴息的300万元富民生产贷发放到杨立手中。“利用这部分贷款资金,今年我们要建设74个拱棚,让贫困户免费管理使用,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继续以低于市场20%价格提供蔬菜种苗。”杨立说,在这样的政策下,贫困户当年就能脱贫,但是合作社通常会帮扶两年,保证不再返贫。
“除此之外,有这部分资金,合作社可以扩大生产,建设大棚。2016年要建设的拱棚,合作社保证每个年收入为一万五千元,不足部分合作社补齐。”杨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部的拱棚建成需要140多万元,剩余150余万的贷款资金,将用于建设集品牌带动、蔬菜采摘、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生态餐饮于一体的中远生态园,这也是定陶区产业扶贫平台之一。
像中远蔬菜合作社一样的合作社,定陶区还有很多。定陶区扶贫办公室副主任王元忠告诉记者,定陶区有种植瓜菜蔬果的传统,“除了中远蔬菜,还有陈集山药、南王店西瓜、食用菌以及黄店玫瑰等等。”王元忠说,这些产业不但有种植的优势,也已经颇具规模,并产生了品牌影响力,同时合作社运行多年,不但有统一的培训生产资料,更有统一的销售途径、收购途径。
王元忠介绍,目前包括中远蔬菜合作社在内的定陶区近200家合作社已经成为该区的扶贫平台。“贫困户有的流转土地给合作社,有的参与种植,有的在合作社就业,全区40%的贫困户成为合作社帮扶对象,都将力争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