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经济人口问题是重要因素

2016-05-14 09:12赵伟晶
现代企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生育率东北地区

赵伟晶

在中国的历史上,东北经济曾经有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与辉煌。如今在第一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东北迅速成为全国重要工业基地、重要林业基地与商品粮基地。到1978年,东北三省的人均GDP仅次于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处于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4和2位。然而近几年以来,东北经济发展却明显趋缓,经济增速下降,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增速分别排在全国的倒数4、3、2位,2015年则分别排在全国倒数1、4、3位。原因何在,制约东北经济发展诸多因素如体制障碍、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依赖过重等已为社会各界所公认,但日益减少的人口问题却不可小觑。

一、东北地区人口问题的表现

1.人口生育率低。决定未来人口趋势的关键因素是总和生育率(简称生育率),即女性平均生育孩子数。生育率处于更替水平意味着,孩子的数量与父母辈持平,如果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则总人口量将不断衰减。发达国家的更替水平为2.1,由于我国男女出生比例和女孩死亡率均高于发达国家,所以更替水平要更高,据估算,应在2.2以上,即每个家庭平均要生育至少2.2个孩子,才能保持孩子数量与父母辈相比不衰减。中国的生育率自1990年开始就一直低于更替水平,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全国生育率为1.18,而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生育率则更低,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第五次(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分别为0.98、0.84、0.88,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则只有0.74、0.76、0.75(按照国际标准,低于1.3%被称为“超低出生率” )。

东北地区之所以出现超低出生率,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东北三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大型工矿企业多,计划经济比重高,体制内的人口多,计划生育政策执行的最好;(2)现代技术水平需要更高的劳动力资质,从而推高教育要求,增加养育孩子的实际成本。中国人又特别重视孩子教育,如果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很多人宁愿不要孩子。东北经济占全国比例不断下降,大量工人下岗,很多人生活比较困难,从而影响了其生孩子的意愿。(3)享乐主义在年轻人中间滋生和蔓延,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育观念受到冲击,很多年轻夫妇甚至视孩子为累赘,放弃生育的权利和义务。(4)近年来,东北净流出人口多,且流出的大都是适龄婚育人口,进一步降低了东北地区的生育率。2015年10月国家出台政策全面放开二胎,然而通过2015年人群生育意愿和生育计划调查显示,东北地区的生育意愿仅为1.76个,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华中南地区为2.08个,西南区、华东区和华北区为1.94~1.95个),说明在东北人心中一胎政策、少生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目前期望通过鼓励生育增加东北人口的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

2.人口流出量大。建国后由于东北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建设地区,导致人口大规模向东北移动。自发的或政策性的大规模人口迁入,使东北地区很长时间内一度成为人口净流入区,至80年代人口净流入为723.84万人。然而80年代之后,东北地区开始出现人口向外迁移的趋势,净流入减少,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入36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共流出人口370万,流入151万,10年间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219万,且多为青壮年。

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一方面,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搞活,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加上国家重点建设政策上的倾斜,使东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大批企业迅速崛起,生产力不断提升,产生了大量的劳动力需求,从而对国内其他地区人口流动产生拉动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发展是在严格的计划经济形势下发展起来的,国有经济占主导,目前虽已经降至50%左右,但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然而占据东北经济体最大的国有企业,在挤占了大量社会资源压缩经济活力的同时,自身又无法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使得大量劳动力根本无法在本地找到好工作,只能流向经济条件好、工资水平高的沿海或京津地区寻找机会,从而构成了东北地区人口向外迁移的推动力。

3.人口老龄化严重。根据国际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7%的国家或地区就标志着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东北三省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近年来超低的出生率和年轻人越来越多地离去,东北地区的人口结构则出现了更快的老龄化现象。以黑龙江省为例,2013年黑龙江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58.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据预测,2020年黑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765万,老龄化水平将达19%;2045年黑龙江省老龄化水平将达33%以上。

二、东北地区人口问题对其经济的影响

1.总人口减少降低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人口增长为前提的,因为人口增长一方面能够扩大市场规模,进而带来收入和储蓄的增长,从而为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口。人口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的承担者,它的变动和发展必然给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国内外无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人口越多,居住越密集,现有需求和供给的匹配越容易;人口越多,现有的需求和供给越可细分,专业化程度越高,劳动效率越高;人口越多,社会经济复杂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新的需求和供给、孕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东北地区45-64岁、30-44岁、15-29岁、0-14岁人口分别占全国10.2%、8.8%、7.2%、5.8%,意味着今后东北地区总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将快速下降,加上东北人口出生率低及外流人口多的因素,东北地区总人口数量的加速减少将使其现有需求和供给减少,从而导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活力,严重影响其经济复苏。

2.人才外流严重影响东北未来发展。根据“教育的选择性”原理,有较高教育程度的人口比普通人口更趋向于迁移,且更倾向于迁往经济和文化更活跃的地区。由于东北地区人均收入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高素质人才更倾向于向外迁移,从而导致东北经济发展人才短缺。以辽宁省为例,根据其就业和人才服务局2015年7月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涉及调查的辽宁全省652家企业中,受调查单位中高级人才占职工总数3.5%,高级人才需求与现有高级人才数量之比为1.8:1。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本来固有问题之一就是国有企业比重大,自主创新能力差,技术产业化水平低,人才外流则进一步降低了地区企业的竞争力。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与东北振兴密切相关的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10大领域,都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这对于振兴老工业基地无疑是釜底抽薪的。

3.劳动力减少对振兴东北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全国0~14岁儿童占总人口的16.6%,而东北三省该比例只有5.8%,意味着东北后备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此外,由于东北地区流出的人口大多为中青年劳动力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今后东北地区劳动力数量下降的速度将远超过其他省份。根据亚当·斯密的理论,资本积累和工人数量的增加是呈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由于资本积累和工人人数的增加使得劳动分工成为可能,劳动分工会进一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随之工人工资将得到提升,促使储蓄同步增长,即形成资本积累,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东北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不仅意味着劳动力供给不再丰富,劳动的低成本优势丧失,更深一步则降低社会储蓄和投资,对振兴东北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4.人口老龄化带来大量问题制约东北经济发展。首先,由于吸引外资体制不健全、经济金融环境较差、融资能力较弱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资金短缺已经长期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然而人口老龄化却加重了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老年人口增多会增加地方社会保障压力,引起财政资源分流从而对经济增长形成资本约束。第二,人口老龄化长期内会降低社会储蓄率,减少储蓄就会制约投资,投资不足必然弱化经济增长的动力。其次,人口老龄化必将伴生劳动力的老龄化,由于老年人认知能力和精力的下降,会使其缺乏创新意识,降低技术创新的动力,因此劳动力的老龄化会阻碍技术创新的发展。这一点在国外的实证研究中早就得到了证实,如Jones(2005)和Hoisl(2007)研究专利申请人年龄的相关数据显示,年龄与发明数量呈倒U型曲线,即专利数量在50岁之前是递增的,之后则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虽然从实证经验的主要发现来看,人口老龄化对高新技术行业内的创新以及根本性的创新影响更大。我国现在尚处于向创新型社会转变的过度时期,多数创新质量还比较低,人口老龄化对现阶段的创新影响不会很大,但随着我国向创新型社会的转变,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创新的影响显而易见会慢慢增大。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生育率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人口普查学问多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人口普查由谁首创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
Brand Value: Excavat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in the Rural and Village Region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