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淇淋
摘要: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两组均给予蓝光照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3d后及治疗5d后,胆红素指数明早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退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2%,对照组为6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6.9%,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结论 给予经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蓝光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蓝光照射;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导致巩膜、皮肤及黏膜出现黄染的一组疾病。黄疸症状严重可损伤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胆红素脑病[1]。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是蓝光照射,此方法虽然操作方便,效果较好,但由于治疗疗程长,患儿易出现腹泻、发热、皮肤损伤等症状[2]。本研究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65例,男30例,女35例,年龄(4.34±0.32)d,出生时平均体重(1832±156)g,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平均为(14.21±2.31)mg/dl;对照组65例,男29例,女36例,年龄(4.36±0.31)d,出生时平均体重(1824±161)g,经皮测定黄疸指数平均为(14.25±2.35)mg/dl。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蓝光照射治疗。具体治疗方法:蓝色荧光灯管选择波长为420~470nm,仔细检查灯管、电源,并根据患儿的体重、胎龄选择箱温和湿度。入箱前将患儿皮肤仔细清洁,给予黑色眼罩佩戴,并将会阴部遮盖。患儿放入箱后,先取仰卧位,记录照射时间,再依次变换体位,每日照射时间为12h,连续治疗3d为1个疗程。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配合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等治疗,适当补充钙质。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检查蓝光箱灯光和箱内温度、湿度,患者照射治疗时,注意观察患儿情况,防止出现不良情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护理人员保持病房内环境和卫生,注意通风,控制室温和湿度,蓝光箱内温度保持在32℃~34℃间,将软绵布覆盖在箱内,固定患儿头部,防止患儿活动时撞伤头部。②光疗前帮助患儿洗澡,将皮肤擦干,不得使用任何粉、油膏等。并将会阴部用一次性纸尿裤遮盖,每日用75%的酒精擦拭脐部直至结痂脱落,帮助患者戴上一次性眼罩,调节松紧度。③每日进食或洗澡后给予新生儿全身抚摸,重点抚摸患儿腹部和背部,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加快患儿排便。④光疗治疗尽量选择婴儿睡眠转态,头部偏向一侧,喂养时选择小号奶嘴,防止呛奶导致患儿窒息。患儿光疗时若长时间保持同一卧位,易增加患儿肢体皮肤压迫,使患儿感到不适,护理人员协助患儿每隔2~4h翻身一次,保持皮肤均匀受光;⑤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患儿的生命体征,保持每30min巡视1次,观察皮肤情况和肢体情况,护理人员每隔4h测量患儿体温,若患儿体温低于35℃或高于38.5℃暂停蓝光治疗,待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进行光疗;⑥许多患儿家属对蓝光照射治疗认识不足,担心患儿安全,护理人员应向患儿家属讲解蓝光治疗的原理,减轻患儿家属紧张、焦躁情绪;⑦对新生儿给予按需喂养,注意补充充足水分,加快胆红素排除体外。⑧患儿长时间与母亲分离,独自在陌生环境中,会产生恐惧、孤独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增强与患儿交流,患儿哭闹时,注意观察是否饥饿、大小便刺激、口渴。若患儿喝水、喂奶及更换尿布后仍然哭闹不止,护理人员可轻轻哼儿歌或者抚摸患儿肢体、背部、头部等,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其尽快安静。同时还需检查箱内湿度和温度,将患儿因过热或哭闹流出的汗液及时擦干,保持患儿皮肤干燥,避免受凉。⑨光疗时尽量选择在白天进行,保证患儿足够的睡眠。⑩蓝光治疗时随着胆红素的排除,患儿大便将呈现黑绿色,且次数较多,大便较稀,此时要注意护理患儿臀部,预防红屁股。○11光疗时选择合适的音乐,刺激患儿的听觉神经,调节患儿中枢神经系统活动,提高内分泌、血管及神经等系统功能。○12给予新生儿游泳疗法,患儿游泳时,水温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患儿胃肠蠕动,加快粪便及结合胆红素的排出。○13蓝光治疗后,提前准备好患儿所需要穿的衣物,并将衣物预热,患儿出箱后立即采用预热好的衣物将患儿包好,轻轻将患儿眼罩去除,仔细检查患儿眼部有无异常,护理人员此时可检查患儿皮肤黄疸的消退情况。○14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黄疸产生的原因及治疗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家属母乳喂养时需要多喂水,加快胆红素排出。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皮肤黄疸指数的变化情况、退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结果
观察组治疗3d后及治疗5d后,胆红素指数明早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退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观察组经护理出现发热2例,哭闹8例,腹泻3例,体温异常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2%,对照组出现发热6例,皮肤损伤4例,哭闹17例,腹泻4例,体温异常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2。
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症状,发生率较高,约有一半以上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程度会有所不同,大部分程度较轻的黄疸均可自行消退,但新生儿黄疸中有部分程度较重,由于胆红素的毒性,少部分患儿会出现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可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患儿智力发展,危害性较大[3]。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是蓝光照射,蓝光照射可有效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儿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患儿呕吐、烦躁、腹泻等,影响治疗效果。若不良反应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患儿在蓝光箱内不适感导致的,如环境改变、母婴分离、喂养方式变化等[4]。
蓝光箱中舒适的温度和湿度可以增加患儿舒适度,减轻患儿紧张心理。蓝光照射治疗中,患儿要与母亲分离,放置在蓝光箱中,患儿对于陌生的环境会感觉恐惧不安,因此光疗中患儿会哭闹不止,不利于治疗的进行[5]。因此蓝光治疗中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安抚可以使患儿感到安全,缓解患儿的恐惧感[6]。许多家属对蓝光照射治疗认识存在偏差,加上担忧患儿病情,家属易出现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与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安抚家属情绪。
本研究中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7.6%,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1,且患儿家属满意度高达97.6%。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杨志群,刘广丽,周军.新生儿黄疸30例原因分析及对策儿科学[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66-67.
[2]周慧萍,曹莉,蒋春明,等.新生儿黄疸系统护理措施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3):131-133.
[3]唐妮娜.新生儿黄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81-682.
[4]郭霞.84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58-360.
[5]代丹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4):77-78.
[6]张敏捷.综合护理干预对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5):84-85.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