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麻疹初免前后抗体水平变化分析

2016-05-14 02:40傅洪汪春梅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麻疹抗体新生儿

傅洪 汪春梅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麻疹初免前后麻疹抗体浓度的变化,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4月~6月在醴陵市妇幼保健院生产的新生儿240例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队列调查的方法,对新生儿追踪至8月龄,均于麻疹-风疹二联疫苗(MR)免前和免后1个月进行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经检测,男性新生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30例(≥200IU/ml),阴性90例,阳性率为25%;有保护性抗体18例(≥800IU/ml),保护率为15.0%,女性新生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30例(≥200IU/ml),阴性90例,阳性率为25%;有保护性抗体12例(≥800IU/ml),保护率为10.0%,风疹抗体阳性102例,阴性138例,阳性率为42.5%。男性新生儿免疫后麻疹抗体阳性114例(≥200IU/ml),阴性6例,阳性率为95%;有保护性抗体108例(≥800IU/ml),保护率为90.0%,女性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102例(≥200IU/ml),阴性18例,阳性率为85%;产生保护性抗体66例(≥800IU/ml),保护率为55.0%,风疹抗体阳性240例,阳性率为100%。结论 我市育龄女性母传抗体保护效力不足,婴儿免疫前麻疹、风疹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和复种,确保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另一方面,提倡开展育龄前妇女麻风疫苗接种,提升母传抗体保护效力。

关键词:新生儿;麻疹;抗体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麻疹列为继天花与脊髓灰质炎之后可以通过免疫手段消灭的传染病。因此,麻疹疫苗接种对新生儿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了解醴陵市新生儿麻疹、风疹免前免后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预防接种策略及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我市具体情况,2014年~2015年在全市开展了新生儿麻风疫苗免前免后麻疹-风疹抗体水平的监测工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4年4月~6月在醴陵市妇幼保健院生产的240例新生儿(均于2014年进行新生儿脐带血抗体检测,到目前为止还能追踪到的儿童),男120例,女120例,采取队列调查的方法,对新生儿追踪至8月龄。

1.2方法 均于麻疹-风疹二联疫苗(MR)免前和免后1个月进行抗体水平监测,采血方法如下:均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具,在婴儿左手无名指或中指采集指端末梢血0.3ml,所有血样均分离血清置-20℃冻存备检。

1.3试剂及判定方法[1] 麻疹-风疹IgG抗体检测用德国维润赛润公司生产的麻疹IgG抗体ELISA试剂对标本进行ELISA检测,批号:SED.AZ,麻疹IgG抗体≥200IU/ml为阳性,≥800IU/ml为保护性抗体阳性,风疹IgG抗体≥10IU/ml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

2.1免疫前新生儿麻疹、麻风免疫水平监测 本次共采集免前、免后血样标本各240份,经检测,男性新生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30例(≥200IU/ml),阴性90例,阳性率为25%;有保护性抗体18例(≥800IU/ml),保护率为15.0%,女性新生儿免疫前麻疹抗体阳性30例(≥200IU/ml),阴性90例,阳性率为25%;有保护性抗体12例(≥800IU/ml),保护率为10.0%,风疹抗体阳性102例,阴性138例,阳性率为42.5%。

2.2免疫后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 男性新生儿免疫后麻疹抗体阳性114例(≥200IU/ml),阴性6例,阳性率为95%;有保护性抗体108例(≥800IU/ml),保护率为90.0%,女性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102例(≥200IU/ml),阴性18例,阳性率为85%;产生保护性抗体66例(≥800IU/ml),保护率为55.0%,风疹抗体阳性240例,阳性率为100%。

3讨论

大量数据统计发现[2-4],我国自2000年以来,各地区麻疹病例疫情呈上升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20~40岁成人与﹤1岁婴儿人群中麻疹易感人群大量存在。随着80后、90后人群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又一轮人口出生高峰已经来临,但目前这些80后为主的育龄人群大部分在麻疹-风疹二联疫苗(MR)发明之后出生且大部分已经接种疫苗。研究指出[5,6],母亲可以通过麻疹自然感染或预防接种获得麻疹免疫,其抗体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并为胎儿出生后提供免疫保护作用。但由于8月龄以下儿童免疫应答缺陷,疫苗接种失败率较高,均不能接种麻疹-风疹二联疫苗(MR),完全依赖母传抗体来抵抗麻疹的侵袭。但是由于育龄妇女复种MR率较低,且母传抗体阳性率及GMC将随婴儿月龄增大而逐渐下降,常出现母传抗体保护效力不足的情况[7,8]。

本组研究数据发现,我市新生儿麻疹、风疹免疫前抗体水平较低,仅为25%、42.5%,尤其是麻疹保护性抗体水平仅为12.5%;说明我是育龄妇女母传抗体的保护效力不足,抗体浓度处于较低水平,不利于降低婴儿麻疹发生率。因此,应在适当时机对育龄妇女复种麻疹疫苗,提高育龄妇女体内麻疹抗体水平,减少8月龄以下儿童麻疹发生率。另一组数据显示,免疫后,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明显提高,麻疹阳性率达90%,保护性抗体达72.5%,风疹抗体阳性率达100%。由此可见,及时接种麻风疫苗,可提高儿童麻疹、风疹抗体阳转率和有效保护率。但值得重视的是,在现有的社会状况下,部份育龄期女性不能确定是否处于妊娠状态,鉴于孕妇为免疫接种绝对禁忌人群,育龄女性MR复种面临诸多困难。笔者建议,应在女性大学入学时实施复种,以进一步提升母传抗体保护力。

综上所述,我市育龄女性母传抗体保护效力不足,婴儿免疫前麻疹、风疹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8月龄儿童的及时接种和1岁半的复种,确保高水平免疫接种率;另一方面,提倡开展育龄前妇女麻风疫苗接种,提升母传抗体保护效力。

参考文献:

[1]毛乃颖,蒋小泓,吴立萍,等.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检测麻疹IgG抗体中的应用与比较[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3):187-189.

[2]赵新明,张秀清,高慧琴,等.张家口市2008-2012年初免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和麻疹抗体阳性率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5(05):167-169.

[3]成骢,赵红,陆培善,等.中和试验和ELISA法检测育龄妇女血清麻疹抗体的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23):4496-4499.

[4]徐奋奋,蔡一飙,赵凤敏,等.不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疫情、免疫相关性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4(4):355-358.

[5]徐亮,肖朝霞,凌聪,等.韶关市婴儿麻疹抗体变化规律及母婴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5,07(7):1519-1520.

[6]凌立省,周晓芹,刘金宝,等.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相互关系的初步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04(4):321-322.

[7]廖征,文海蓉,熊昌辉,等.麻疹母传抗体水平及6~8月龄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监测[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02):417-419.

[8]何景雄,刘骁,唐毅,等.上海市卢湾区2009~2010年婴儿麻疹初免前后麻疹抗体水平变化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04(4):637-638.

编辑/申磊

猜你喜欢
麻疹抗体新生儿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抗BP5-KLH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乙肝抗体从哪儿来
麻疹“卷土重来”
Galectin-7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金塔县控制、消除麻疹带来的经济效益的评价
Gly-HC1/EDTA放散法用于HDN抗体放散试验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