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洪
一、三维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进而背诵、默写,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2.品味精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诗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二、导入
毛泽东,字润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和伟大导师,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战略家,而且是伟大的文学家。在初中,我们就学习过毛主席的词作《沁园春·雪》,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背诵。这首词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引发了一场政治大战,定格了毛泽东文化人的优雅形象,反衬出蒋介石的赳赳武夫形象,为共产党取得天下积累了文化资本和奠定了心理基础。
作为比肩李白、杜甫的大诗人,毛泽东还有一首同词牌的政治抒情诗《沁园春·长沙》,也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三、背景简介
本诗为何以“长沙”为题?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工作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几个月内就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文本探究
1.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
(1)在上阕中,有一个“立”字,请你分析这个字的精妙之处。
明确:“立”字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引出下文。“立”既有“站立”之意,又有“挺立”、“屹立”、“矗立”之意,突出了诗人并非庸人、勇于承担革命重任的气度与豪情。
(2)阅读“看”字所领起的诗句,看看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群山上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漫江碧透——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鹰击长空——雄鹰在江水中展翅高飞。
鱼翔浅底——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机勃勃,蓬勃生长
这些景物显现出同一个特点:生机勃勃,富有活力,自然万物在秋日里竞相呈现自由的生命状态,按常理,当时时节正值寒秋,万物肃杀,但这首词中毫无过去一般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作者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壮丽的。
(3)上阕不仅景美,而且语言更美,你认为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
明确:“染”“击”“翔”。“染”用的是拟人手法,写出层林仿佛人工染过一样。王实甫《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这漫山遍野的像火一样的枫叶,很容易联想到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之势。“翔”写出了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就像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一样。用的是多么传神、多么精彩。
2.过度:面对如此的秋景,作者想到自己将要去完成革命任务,不禁感慨万千,面对苍茫大地,发出了“谁主沉浮”之问,很自然地带出下阕。
3.品尝下阕
(1)重点阅读“忆”所领起的几句,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在峥嵘的岁月中,“百侣”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恰”、“正”、“方”写出了他们的青春年少,正当其时;“茂”、“遒”写出了他们的才华横溢,精力充沛。塑造了一批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的青年才俊的形象。
(2)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4.总结:通观全篇
上阕描绘湘江秋景,即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者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地问题。一问一答,体现了本诗的思路,也构成了本诗的结构。
五、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摇?摇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分析并概括词中描绘了一副怎样的图景?
明确: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概括描写了雨中雄伟壮丽的海景。大雨滂沱,掀起了滔天巨浪,打渔船隐没在汪洋大海之中。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大海苍茫浩渺无边。
12.“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一句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下阕用“挥鞭”概括而鲜明地勾勒曹孟德形象,有何妙处?
明确:这一句倾注了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无限关切的思想感情。“挥鞭”是一个蕴藉丰富的动态意向,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曹操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勇武的性格特征。
作者单位:湖北竹溪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