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豪 张丽雅 周旭峰 李华丽 何莎莎 刘林
【摘要】 目的:比较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操作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8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病理活检,在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后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实施化疗前均进行体检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32例患者因病情需要于辅助化疗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对比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疗效评估和术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通过术后病理反应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于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特异性和准确性表现良好、一致性较高,差异显著。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具有积极评估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The Comparison Discussion of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with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HEN Hao, ZHANG Li-ya, ZHOU Xu-feng, 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6,13(06):004-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Method: 68 cases of female breast cancer from April 2013 to March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pathological biopsy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was given, the 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was completed. Before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chemotherapy,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were given. Among them, 32 cases of patients were given with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ecause of illness need before 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n the consistency of the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nd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 results were studied. Result: Through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respons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he curative effect on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was higher than the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he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performance was good, and the consistency was high, ther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evaluation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in the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of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s positive, and it has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irst-authors address:Luoyang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Luoyang 47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6.002
乳腺癌作为妇科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低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新辅助化疗(NAC)指的是在实施局部根除手术前进行的全身性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缩小病灶,减少和控制癌细胞转移,尽可能保留患者乳房完整性[2]。但目前临床NAC的治疗有效率仅达到60%~90%,准确评价NAC的治疗效果成为为患者制定后续化疗治疗和选择合适手术方案和时机的重要前提[3]。在化疗过程中对于乳腺癌病灶来说,肿瘤血管的产生情况优于对形态学的判断,因此本文通过对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的疗效评估进行准确性和病理一致性的对比,探讨其在临床上的评估价值和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68例,平均年龄(41.7±6.7)岁。为评估和对比治疗效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病理活检。在接受新辅助化疗之后完成手术实施,手术采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疗效评估和手术时机选择,在患者实施化疗前均进行体检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32例患者因病情需要于辅助化疗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测和病理学活检诊断确诊为乳腺癌患者;(2)临床诊断分级为Ⅱb期和Ⅲ期;(3)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知情并同意进行NAC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重大身体基础性疾病;(2)病灶诊断出现肿瘤转移和多中心病变分布;(3)病灶皮肤出现损伤,不适宜进行放疗的患者[4-5]。
1.3 检查设备及方法 (1)临床触诊:对患者的肿瘤位置进行触诊确定,并使用卡尺对患者病灶的垂直长宽和厚度进行测量。(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使用仪器为GE公司Logic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选择型号为9L4,机械指数设置为0.16。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保证患者采取平卧位,充分暴露病灶胸部,通过顺时针由外向内进行探头探测检查,寻找并记录患者病灶的位置及二维图像。随后切换至彩色多普勒血流模式,观测并记录患者病灶形态、边界及肿瘤的血流状况。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检查:检查成像仪器为GE 3.0T Sigan HDx。对患者进行成像检查时,检查时保证患者采取俯卧位,胸部自然下垂至乳腺专用相控阵表面线圈,对患者进行常规横断位T1W1扫描、矢状位T2W1+脂肪抑制及冠状定位弥散加权扫描成像,完整记录病灶的形态学成像,然后对病灶进行动态增强成像检查,采用多时相增强乳腺容积成像。完成扫描后利用系统自带的处理图像软件获得自动减影图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等处理,绘制图像和病灶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6-7]。
1.4 评价标准 (1)术前临床反应评价标准: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8],将治疗前首次测得的肿瘤最大直径为标准基线,判断和评价NAC的化疗效果。治疗效果总共分为4种阶段:完全缓解是指肿瘤全部消失;部分缓解是指肿瘤最长直径缩短高于30%;进展是指肿瘤最高径增长超过20%;稳定是指肿瘤的增长和缩短均不具有显著性变化。(2)术后病理评价标准:将治疗前活检病理切片与手术后病理切片进行对比,根据Miller-Payne(M-P)分级系统进行评价[9],根据肿瘤细胞消退状况分为5级:1级为少量癌细胞出现坏死变化,但癌细胞总体数目无明显变化;2级为癌细胞数目部分退变消失,但减少数量低于30%;3级为癌细胞退变消失减少数目约为30%~90%;4级为癌细胞退变消失减少数目达到90%以上;5级为原发病灶未发现癌细胞存在。1、2级为治疗无效的评价,3~5级为临床治疗有效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对于检测结果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各检查标准与手术后的病例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appa≥0.75表示一致性良好;0.4≤Kappa≤0.75表示一致性一般,Kappa<0.4表示一致性较差。
2 结果
2.1 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 68例患者的首次测量肿瘤最大直径为2.9~7.3 cm,平均(4.6±1.2)cm,通过对患者进行NAC辅助化疗后,肿瘤大小平均(2.8±1.1)cm。根据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发现,治疗无效患者为21例,有效患者为47例,治疗有效率为69.11%,其中完全缓解6例。
2.2 不同检查方法的疗效评价 将临床应用中的3种评价检查方法进行病理学治疗效果统计,评价结果见表1。术前体检的疗效缓解率为63.235%,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疗效缓解率为50.000%,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的疗效缓解率为53.125%。
2.3 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 3种不同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见表2。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体检和彩色多普勒成像,其中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不同检查方法与术后病理学评价一致性比较 体检与术后病理评价结果的Kappa检测值为0.372,一致性较差;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术后病理评价结果的Kappa检测值为0.489,一致性一般;磁共振动态成像与术后病理评价结果的Kappa检测值为0.949,一致性良好。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妇科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的检出率和病理增长率均不断上升。乳腺癌的发生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低下,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10-11]。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辅助化疗(NAC)在实施局部根除手术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药物治疗,可以在形态学上有效缩小病灶体积大小,杀死、减少和控制癌细胞转移扩散,尽可能保留患者乳房完整性。但目前临床NAC的治疗有效率仅达到60%~90%,准确评价NAC的治疗效果成为为患者制定后续化疗治疗和选择合适手术方案和时机的重要前提[12-1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对乳腺癌患者在实施手术前的全身系统性药物治疗,能够缩小乳腺肿瘤体积,达到肿瘤降期的效果,通过手术进行巩固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对患者乳腺癌的治疗效果[14]。根据文献报道,NAC的治疗总有效率约为60%~90%,完全缓解率为3%~30%,本研究中治疗有效患者48例,治疗有效率为70.588%,其中治疗有效患者中有6例患者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到8.82%,与文献[1]报道结果一致。
临床对乳腺肿瘤进行触诊,主观因素明显且对于残余肿瘤的甄别力很差,不能精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散布情况,在肿瘤细胞转移和扩散时不能准确触及。因此临床的出诊观察检测对NAC预后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不能进行有效评价。在本研究中,临床体检触诊评价NAC疗效的灵敏度只有57.3%,特异性仅达到59.1%,体检与术后病理评价结果的Kappa检测值仅有0.372,一致性较差。本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体检触诊时,对NAC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的低判现象,NAC治疗后肿瘤缩小与周围组织仍存在粘连情况,体检则无法检测,导致出现对结果假阴性的判断。因此临床体检触诊仅作为参考值对患者情况进行掌握和判断[15]。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通过二维成像和彩色血流观察的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病灶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大小、血流观察进行高分辨率观测,成为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参考依据,NAC治疗后病灶的血流主要呈现血流减少流速降低等趋势[15]。在乳腺癌NAC后治疗效果评价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较临床体检触诊和X射线评价方法,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本研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NAC疗效的灵敏度具有75.6%,特异性达到88.1%,但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术后病理评价结果的Kappa检测值仅有0.489,一致性一般。研究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对NAC治疗效果准确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差距和误差。彩色多普勒超声还能够探测患者腋窝处的淋巴结对NAC治疗的反应变化,对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16]。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由于在诊断和探查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可以灵敏诊断出病灶中变性和坏死的区域,因此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评估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较准确的方法。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主要具有的优势特点为:(1)对胸部残存的肿瘤病灶灵敏度高,可准确判断病灶大小和形态特征。(2)对NAC治疗后病灶中残存的肿瘤和前卫组织的区分能力高,可进行准确分辨。(3)除了对病灶进行形态学的判断和评价,还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功能学评价[16]。本研究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的灵敏度为90.7%,特异性高达100%,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与术后病理评价结果的Kappa检测值达到0.949,一致性良好,判断准确度较高。结果表明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的准确度、灵敏性和疗效判断的一致性远高于临床触诊体检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判断结果。
与临床体检检测疗效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都是评价乳腺癌患者NAC治疗效果的有效检查方法。虽然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但是在评估NAC疗效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仅能有效判断患者的病灶精确直径和淋巴结的变化状况,但对于病灶的血流状态没有准确判断的标准,导致了彩色多普勒超声在NAC治疗评价方面的评估价值略低。而磁共振动态增强可以探测病灶形态特征、边缘情况、组织分布、血流特征,综上所述,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估价值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价均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其中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技术对疗效诊断的灵敏度、精确性和病理检测一致性均表现良好。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对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具有积极评估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淑君, 时开元, 邵峰. 磁共振动态增强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的对比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5, 13(7): 1157-1159.
[2]戴萦企, 杨奔, 左文述, 等. 超声与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的比较分析[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5,22(12): 958-963.
[3]张林, 郝洁, 王立平, 等. 乳腺超声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对比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43 (4): 449-452.
[4]李玲, 李玉明, 李华斌, 等. 超声造影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评估价值[J]. 西南国防医药, 2015, 25(7): 737-740.
[5]崔嵘嵘, 徐诚, 卢晓玲, 等.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核磁共振功能成像与超声造影检查对于疗效评价的准确性探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8): 24-27.
[6]谢斌, 王亚琴, 左鹏, 等. 超声造影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作用评价[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8): 754-757.
[7]曹满瑞, 刘炳光, 黄怡, 等.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价值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31(11): 1554-1558.
[8]汪晓红, 李瑞敏, 彭卫军.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J]. 磁共振成像, 2011, 2(3): 172-176.
[9]陈曼, 汪登斌, 费晓春, 等. 常规超声与动态增强 MRI 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研究[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3, 29(8): 691-693.
[10]符玉环, 靳二虎, 梁宇霆, 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3): 347-350.
[11]尹波, 刘莉, 邹丽萍, 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动态增强 MRI 评价[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3, 19(4): 329-332.
[12]石桥, 黄嵘, 郭丽, 等. MR 多参数联合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5, 34(4): 539-543.
[13]姜蕾, 周意明, 陈敏, 等. 功能磁共振成像早期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J]. 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2011, 5(3): 5-10.
[14]金朝林, 胡芸, 王翔, 等. 乳腺癌的磁共振强化方式与新辅助化疗后退缩模式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肿瘤临床, 2014, 41(22): 1446-1449.
[15]周娟, 邢旭东, 李功杰, 等.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残余病灶的术前评估[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2, 28(10): 1553-1556.
[16]胡芸, 金朝林, 王翔, 等. 乳腺癌的磁共振强化方式与新辅助化疗后退缩模式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肿瘤临床, 2014, 11(22):10.
(收稿日期:2015-09-14) (本文编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