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采油管柱的研究与应用

2016-05-14 09:08冯涛王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6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

冯涛 王斐

摘 要:传统应用的采油管柱具有很多的劣势,比如容易污染地层,应用的时间比较短,整体的操作难度比较大,而且还时常出现故障,因此改善传统的管柱,十分必要。有关学者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引用多功能采油管柱不仅能够避免上述问题,还能够提高泵效。本文主要通过对多功能采油管柱技术研究,着重探讨了多功能采油管柱的现实应用,希望能够提供借鉴。

关键词:多功能采油管柱;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油田开发量已经非常大,这使得地层能量呈现出逐渐消失的状态。一般情况下,待到油开采到后半阶段,地下已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亏空,而且因为油层渗透率非常低,井底能量要想完全的恢复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这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为了能够缓解上述问题,学者进行了新工艺的研究,而其中应用效果最佳的就是多功能采油管柱。

一、多功能采油管柱技术研究

1 亟待解决的困境

多功能采油管柱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采油产量,但是这需要工作人員正确合理的运用该技术,比如做好管柱锚定工作,按照热洗工艺步骤进行采油等。除了做好上述工作外,还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首先,地层污染问题。工作人员应该应用封隔器,隔离油层,以此保证热洗液不能进入到油层中;其次,管道弯曲问题。坐封载荷时,非常容易造成管柱弯曲,影响采油量。工作人员应该按照热胀冷缩原理,管道在膨胀期间会形成非常强大的膨胀力,使用温控元件密封油套环形空间;最后,卡瓦锚卡井问题。

2 负压采油

工作人员在油井射孔段位置选择一个部位下入封隔器。此时隔离环套中有大量的混合液气柱,而封闭环套空间阀周围也存在着一定的流体,这样就形成与外界相互隔离的封闭系统。汲油过程完全都是在密闭的环境中完成。这与采油系统与早期应用的开式系统相比,能够有效的防止混合液气柱参与采油,使得环套空间阀周围的流体发生明显的变化,以此保证环套空间阀具有非常明显的负压效应。

如果井底出现了负压效应不仅对杆泵抽油井产生影响,也会对汽油比产生影响,对前者主要是增压影响,对后者主要是降低影响。因为井底压力出现了明显升高,这不仅阻碍了气体离析,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泵入口处存在的自由气量,因此使得汽油比明显下降。此外,负压效应的出现,也使得液体进泵压差明显提升,泵筒因此拥有非常大的系数,这使得泵效率显著提升。

3 多功能采油管柱结构与工作原理

3.1 管柱结构(如图1)。

3.2 工作原理

按照油井具体的数据以及井下的相应的温度,工作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温控封隔器进入到油井中,该设备达到指定位置后,温控元件因为热能而产生了膨胀,胶筒也因此得到压缩,这使得温控封隔器完全坐封。因为油套环被封隔器完全的密封起来,形成封闭空间,此时就会出现负压采油效应,这使得油层中液体聚集增添了很大的阻力,从而使得井底能量更好的恢复,以此使得产液量进一步的增加。抽汲期间,液柱力发挥了明显的作用,这使得管柱不会任意的伸长,进而降低了冲程损失在,大大提升了泵效。

3.3 技术指标

多功能采油管柱最大外径114mm,耐温120℃,耐压20MPa,适宜于井温60℃~120℃的低产井。

3.4 性能特点

多功能采油柱可实现管柱锚定及负压采油,较大程度地提高泵效,提高热洗效率,保护油层,防止污染,降低热洗成本和油层改造费用。

二、多功能采油管柱的应用

某油田依据实际情况,应用多功能采油管柱共47井次,这其中下入深度最高达到了2300m,应用时间最长的达到了425d,增油达到了3527t,泵效提高了接近18%。QC 29井位于中原油田采油五厂庆祖油田,生产井段为2404.1m~2608.2m。该井检管前泵深2097.0m,泵径38mm,冲次3min-1,冲程3.5m,日产液7.3t,日产油2.8t,含水质量分数61%,泵效42.5%。2007年8月20日该井检泵作业下入多功能采油管柱,泵深、工作制度不变。作业后观察,20d内油井生产与检泵前相比,效果不明显;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和管柱的负压效应,油层渗透率得到了改善,井底压力上升,产液量逐渐增加,生产一直保持平稳。目前日产液11.8t,日产油5.6t,含水质量分数53%,泵效68.8%,泵效提高了26.3%,2007年10月26日QC 29井结蜡严重,测电流40A/24A,需进行热洗,热洗用时2.5h,用水22m3,进口温度95℃,出口温度48℃,热洗后电流下降为28A/20A。该井措施前热洗,清蜡后含水7d才能恢复,下入多功能采油管柱,热洗后含水5d恢复正常。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多功能采油管柱不但能够解决传统管柱出现的问题,而且由于设计合理,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同时安全高,可靠性强,方便应用,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锚定装置防砂哦设计,彻底解决了卡井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异常情况的出现,因此多功能采油管柱能够加以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禾丁,谷开昭,朱爱萍.各种油管锚定方法浅析[J].石油矿场机械,2003(06).

[2]崔旭明,何富君,谭云,杨晓翔,罗敏,张永弘.油管的疲劳强度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03(01).

[3]范兴亮,何春容,何世明,李荣.用计算机校核油管柱强度的方法[J].钻采工艺,2005(02).

[4]谢守平.可增加下入深度的变径连续油管柱[J].石油机械,2005(12).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