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新 蒋诗媛 周东霖
摘要:目的 观察壮医针法结合食疗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壮医针法选结合食疗;对照组选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1%,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壮医针法结合食疗治疗慢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该治疗方法便捷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壮医;针刺;食疗;慢性腹泻
中图分类号:R256.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66-02
健康人每日解成形便一次,粪便量不超过200~300 g。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d),粪便量增加(>200 g/d),粪质稀薄(含水量>85%),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 g。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1]。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慢性疾病一种常见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及体质虚弱的患者,中医学称为“慢性泄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腹泻的发病率日趋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7亿例腹泻病[2]。长期腹泻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严重营养不良等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痛苦。笔者自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壮医针法结合食疗治疗慢性腹泻,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慢性腹泻患者来源于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2例,女18例;平均(50.83±2.24)岁;病程2~20 个月,平均(9.20±0.92)个月。对照组35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8~68岁,平均(49.53±2.15)岁;病程2~18 个月,平均(8.33±0.85)个月。2组在年龄、性别、[HJ2.2mm]病程、病情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①以腹泻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②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③多次大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 次)均阴性,大便潜血阴性;④纤维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⑤尿、血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1.3 排除标准 ①<16岁或>75岁的患者;②诊断为肠道肿瘤、肠结核、炎症性肠病、肠道寄生虫病者;③近3 日内服用过其他微生态制剂、止泻药或抗生素者;④年老体弱病情危重、大量脓血便引起严重贫血者;⑤孕妇、哺乳期妇女;⑥痴呆或其他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⑦不能完成所需疗程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西药口服治疗,蒙脱石散(生产厂家: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90)3 g,口服,1日3次;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生产厂家: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0)1.5 g,口服,1日3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98)2粒,口服,1日3次;疗程为10 d。
2.2 治疗组 取穴:下脐行穴、脐外环穴(心、肾、肝、肺)、脐内环穴(心、肾、肝、肺)、谷线穴、足三里穴。手法:针足三里用吐纳补法;针脐内环穴向外斜刺,平补平泻手法;针下脐行穴、脐外环穴、谷线穴直刺,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每日1次,疗程10 d;食疗:山稔叶、番石榴叶、莲子各15 g加适量米共炒至米黄后煮粥食用,每日1次,疗程10 d。
2组均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宜清淡、温热饮食,治疗一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慢性腹泻疗效标准判定。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症状消失,临床检验正常;好转: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其他症状改善;未愈:症状未见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特点采用相应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4 讨论
本病壮医病名为“慢性渥细”,按病变部位属壮医谷道病范畴。渥细的病因多为饮食失调伤及谷道,或外邪侵袭阻滞谷道,或情志失调影响气机导致谷道失运,或气血偏衰、谷道及其调节和化生脏腑失养,均可使谷道功能失职,运化失常,清浊不分,水谷下趋肠道而发为本病。壮医认为本病的治疗,应以补虚、祛瘀为要,配以调气、解毒。壮医针灸学[4]认为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调理气血、扶正培元作用,能够通调三道两路;下脐行穴有通路止痛、调理气血、健运脾胃,能够通调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脐环穴,可以通调三道两路,主治病证广泛,包括腹痛、泄泻等。谷线穴有和胃止痛,健脾止泄,通调谷道的作用。本组穴位针对慢性渥细的病因病机,扶正培元,通调谷道及其化生脏腑,诸穴合用共奏补虚调气,祛瘀解毒之效。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脾胃虚弱、肾阳虚衰,本研究结合食疗以养先后天之本。食疗方中山稔叶味甘,性平,具有除湿止泻,解毒止痛,生肌止血作用,主治泄泻,痢疾,外伤出血等[5]。番石榴叶味苦涩、性平,具有燥湿健脾、清热解毒作用,主治泻痢腹痛,食积腹胀等,药理学研究表明番石榴叶可促进小肠黏膜修复,增加粪Na+、粪糖吸收,减轻脱水[5]。莲子味甘、涩,性平,归脾、肾、心经,具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作用,主治脾虚久泻、久痢,肾虚遗精、滑泄等[5]。三药经米炒后更入脾经,连米熬成粥,既美味可口促进患者食欲,又能调补脾肾,涩肠止泻。
本研究采用壮医针法结合食疗治疗慢性腹泻35例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7.1%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且治疗有效患者随访2月均无复发以及不良反应,本治疗方法便捷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29.
[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Web site.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30/zh/.
[3]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黄瑾明,宋宁,黄凯.中国壮医针灸学[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0:105,81~83.
[5]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中药大辞典[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63,3372,2499.
(收稿日期: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