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起
考场作文并不是纯文学作品,它有着较多的写作指向性;评卷老师也不只是简单的作品接纳者,他总是带着一定的审视标准,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对该作品作出相应的判定。因此说,在考场作文中,以下几个方面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关][于]标题
在一篇需要自己写标题的文章里,好标题所带来的潜意识分量很重,不该忽视,但什么样的标题才算是好标题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是有涵泳味,二是要有应题味。所谓有“涵泳味”,朴素点讲,就是该标题读起来意味绵长,动人性情。所谓“应题味”,就是要从标题里能读出文章的内容,读出作者对材料的理解。看以下作文材料:
一只鸟从一栋房子的顶部向外冲,硬是冲不出去,而它的下面就是出口。
标题 《彼岸花开》《小议低头》《低头,即是花开》
分析 材料入题的重点在一个“低”字。通过比较发现,第一个标题有涵泳味,让人联想,“花开”可想到成功快乐等,但“彼岸”是什么意思,合乎这则材料吗?第二个标题很是扣题,但显得生硬,不耐看,也不好写。第三个标题既抓住了材料的主旨“低”,又通过“花开”这一意象揭示“低”的实际效果,很生动。由此看来,对一篇优秀作文而言,好标题相当重要。我们在遵循以上两原则基础上,可借用一些相关方法让自己的文题熠熠生辉,如:
修辞手段:《放飞灵感的白鹤》《天空的诉说》
添油加醋:《幸福大观园》
化用佳句:《为诚消得人憔悴》
引用俗语:《谎言不开花》
移用点染:《道德苦旅》(点化余秋雨《文化苦旅》)
[关][于][“开篇”和“结尾”]
“开篇”是阅者对文章内容的第一认知,这就好比有些电视节目上的三分钟才艺表演,既要有个性,又要很实在,更重要的是明了,要让人看懂然后去体悟。这中间有许多方法,但提醒注意的是,化点妆可以,如果浓得分不开鼻子眼睛那就过分了。还是以上则材料为例,比较下面两位同学的开头:
①小溪不放弃,终于流向大海;尘埃不放弃,终于成就高山;树苗不放弃,终于成就栋梁……。
②迷路的小鸟只知向上找寻出路,却不知再低一点便可重获生机。低头,看到的是希望,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演绎。何不在绝境中,低头环顾四周,兴许能重寻柳暗花明呢。
分析 ①读起来倒还有点“兴”味,但读者一看就明白,这段文字揭示的是“不放弃”。而本材料所要表达的是“低”味,所以再精彩也是败笔。②从材料入题,逐步拓引,紧紧扣题,既表明了对材料的理解,又展示了行文的思路,开头便对全篇有着较好的了解,当然就是好的开头了。
而“结尾”是阅者对文章的定论之处,好的结尾如同谢幕时一个热烈的眼神——于己,顾盼神飞;于人,心旷神怡。有两位同学就上述材料写了这样的结尾:
③你也许为伟大的目标不能实现而苦恼,为远远不够的幸福而伤感,试着低下头看看,其实目标就在你的脚下,幸福就在你的手里。
④俯仰之间,我们看到了涓涓小溪的美丽,野百合也会有春天;俯仰之间,我们欣赏到了徐虎的奉献精神;俯仰之间,我们应当学会欣赏这样的美丽。
分析 ③既简洁明了,又入题扣题,主旨强化了,内容生动了。④用了一组排比句,由物及人,看起来很有味道,而实际上华而不实,用“俯仰”代替了“低头”,偷换了概念,成为文章的败笔。
[关][于] [结构]
结构要匀称、清晰,要让人很快地看出你每一步要写什么,用什么来写,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在一定的时间区域内,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将无法表现出来,也就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正确评分。做好这一点的方法有很多,而我只想强调一点,那就是文章的过渡段及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写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强化这些段落这些句子的引导意识,要竭力把阅者的思维吸引过来,从而把文章中最美好的东西顺势展现给别人,达到写有所识,识无所憾的目的。常见的结构方式主要有:
陈述渐进式,根据情感或事理逐步推进;陈述并列式,每一段首句揭示段落中心,并相互构成排比关系;叙议结合式,每大段分成两小节,前为叙后为议;截面展现式,每一段是一方面内容,分截面表现文章中心。
[关][于][材料]
如果说结构只是线条美,那么材料就是气质美了,怎样才算气质美文呢?以下三点是应该重视的:
选材精当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材料多了显得臃肿,材料少了显得干瘪,所以,要懂得用材的度,要精选材料。例如,高考满分作文《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这样组织材料的:首先是由老鹰和乌鸦做对比,说明找准自己依附的枝头很重要;然后由物及人,一代先师孔子,找到自己的“枝头,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被人取笑,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一种优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美国某著名大学的一名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研发、设计,终于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
这几则材料巧妙扣住文章论点——找准自己的位置,并把自己的观点融合于材料之中,指出鹰与乌鸦各自的特点,然后由物及人,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典型事例无不包罗,显示了该考生驾驭材料的超凡能力。所以说,材料要精当,要有针对性。
叙述恰当 既不能不明不白,也不要拖沓哆嗦,详略的处理没有公式,但可以顺着文势和情势,达到文、情、理三者统一的目的。高考福建满分作文《圆润锋芒》一开篇就感情充沛:
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同时,老迈陈旧的慢慢没入时间的深渊。然而在涌动的浪花背后是广阔深沉的海洋,这一动一静的转换结合,构成了历史和人生完整的美感。
情不能已,理不能止,在此基础上,行文流淌,顺势成篇:
杜甫面对壮丽的山河朗声宣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目光清澈而炽热。而在他前后,有李白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有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有李商隐的“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文章无丝毫拘泥之感,顺着文势和情势,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杜甫、李白、陈子昂、李商隐等名家的名句,于不露痕迹处表达了文章中心,体现了考生较丰实的文学素养,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文学底蕴。当然,如果将这些浓缩的材料逐一展开,文情文理都拖沓冗长,淡而无味了。所以说,作文材料的处理,要以文、情、理三者统一为目的。
服务精确 材料是为主旨服务的,有些材料可以用在多个主题的文章里,写作者是要把切合这个主旨的东西挖掘出来,并表述明了,否则就犯了含糊不清,甚至文不对题的错误。例如:
⑤烛之武虽然长期怀才不遇,却一直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天下济苍生之法。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迎来了瞬间释放的辉煌,老迈的烛之武一鸣惊人,名垂青史。
⑥因为心中铭记着祖国,你夜缒而出,前往秦营。高高的城墙上,只有你在吃力地向下坠落着。已到暮年的你显得是那么无助,但同时一股坚定的力量从你身上散发出来。一切只因为心中那份铭记,那份对祖国的铭记。
⑦语言是有力量的,想当年郑国危急,烛之武一席话简洁明了,步步紧逼,句句击中对方软肋,说退秦国虎狼之师,挽救了面临危亡的祖国。
以上材料,虽是同一历史事件,由于角度不同,服务的主题当然就不一样了。⑤侧重于“积蓄的能量”这类主题的,⑥表现的是一种爱国情怀,⑦是说语言的力量。写作者只有将切合文章主旨的东西挖掘出来,材料才能为主题服务,否则,就显得空泛而毫无意义了。
此外还要就熟避众,即回避大家都熟悉的,让阅者既有熟悉感又有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