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情感六悟

2016-05-14 10:09张明兰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飞絮陆游古诗

张明兰

怎样才能读懂一首古诗?首先要准确全面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何把握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审查标题悟情感]

古诗的标题往往吐露了诗人的心声,审查标题,可以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情感基调。

有的标题直接点明诗歌的情感基调。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喜”字就奠定了全诗喜悦的感情基调。又如白居易《惜牡丹花》,从题目中的“惜”字我们直接可以读出作者对牡丹花的怜惜或爱惜之情。

有的标题虽然不能明示诗歌的思想感情,但能帮助我们理解其思想感情。如《春夜洛城闻笛》标题点出了时间、地点、事件,“闻笛”传达了诗歌要表达的故园情。再如《客至》这一标题,点出了事件,同时也暗含了迎客的喜悦这一情感。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包含了大量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的就是情感密码。所以我们可以用审查标题来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线索、作品类型等诸多信息,迅速把握情感基调。

“审查标题”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观念。重视标题,对情感把握很有帮助。

[了解背景悟情感]

在解读诗歌情感时,作者本身蕴涵的信息是不可忽视的。任何诗歌的写作都有其社会基础和个体的心理基础。了解诗歌的社会基础可以使我们看得更广,了解心理基础可以使我们看得更深。

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有同学在扩写最后一句时误用了“悠闲”一词。如果对陆游的生平及其所处时代有所了解,就不会闹这样的笑话。陆游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这首诗时是陆游由南郑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时所写。由战地到大都市,明摆着去危就安、去劳就逸,可这并非陆游这位爱国志士的理想所在。所以这首诗其实是陆游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只好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何来“悠闲”呢?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没有知人论世。

了解相关的背景越多,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也就越深刻、越准确。

[揣摩词语悟情感]

诗歌写作过程中,诗人往往会用一些词语点明自己的情感,能抓住这些诗眼,就可以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要抓住关键词,首先要找出诗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再弄清动词的支配对象,形容词的修饰对象,最后综合分析,整体把握。

左纬的《春晚》这样写道:“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仗对斜晖。”这里“惊”的是诗人,“稀”的修饰对象是“笑语”,当诗人看到美好春景,高兴的将之一一数给身边的朋友看,但回应的仅是稀疏的几声赞叹。诗人猛然意识到身边的朋友一年比一年少了,于是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孤寂之感。

形容词中要特别注意表颜色的词,暖色词一般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则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如李白《菩萨蛮》中的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中的“碧”字,这一冷的色调适合于山之“寒”意,是“伤心”情感的物态化。

[品味意象悟情感]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领悟“意象”的寓意可以更好地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通过意象把握诗情,最重要的是要熟知某些常见意象的情感指向。如菊的隐逸、高洁、脱俗;松柏的坚挺、傲岸、生命力;江水寓意时光的流逝、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等。

在“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中,“杨柳”和“飞絮”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有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常有“美好春光的象征”“离愁别恨的隐喻”“送别怀乡的寄托”“得意忘形的小人”等寓意。而“飞絮”(即飞扬的柳絮)即便能摆脱漂泊无根的命运,也只是沦落泥泞而已,愈发可悲。所以,结合杨柳“弄春柔”可知其代表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表暮春时节,暗寓青春流逝。从这些意象的寓意中可以读出诗人的情感自然是伤春伤别之愁,久别怀人之情。

当然,古诗中的一些意象在表达感情方面有多向性,所以还是要将它放在具体的诗中去把握。

[体会意境悟情感]

体悟意境的最好方法是置身于景中,仿佛你是画中一景。“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你就是“潮水”,“寂寞”地拍打着江山依旧的空城。不是真的空城,而是你(潮水)把它看做六朝古都时显得空。“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这时你可以成为旧时月,曾饱览秦淮河边六个朝代的不夜胜景,看得太多的纸醉金迷、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如今你又在春风沉醉的晚上探过城上短墙,要看到什么新的人间悲喜剧吗?在这无人之境,你就是月、是潮,在默默地想着自己的心事。其实,这是诗人在想。想什么?联系刘禹锡的身世背景,原来他在想国运的衰微。这种意境,耐咀嚼。

[借助技巧悟情感]

诗歌讲究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又常用对比、映衬、虚实、象征等,借助这些写作技巧,我们可以读出诗歌表象下含蓄的意蕴,从而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又如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说明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以离别为痛;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说明离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思念之切。

以上六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综合思考,诗歌的情感基调也就了然于心。

猜你喜欢
飞絮陆游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窗外飞絮
劳劳亭
除夜雪
初夏绝句
缘字诀·沈园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
子遹不是陆游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