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视野下的四川扬琴校园传承

2016-05-14 07:40张强
艺海 2016年6期
关键词:扬琴非遗曲艺

〔摘要〕四川扬琴作为四川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曲艺界一直是个焦点,她的发展与传承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而学校又是发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将从四川扬琴的校园调查状况、校园传承的措施、校园传承的思考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关键词〕非遗文化四川扬琴校园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传承、口传心授的“流变”文化遗产,被我们称为民族记忆的背影。四川扬琴是我国四大扬琴流派之一,作为巴蜀地区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于2006年8月列入“四川省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进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扬琴的保护与传承是至关重要的,而学校是发展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阵地之一,是传承文明的殿堂。2006年,教育部将每年的九月份定为“非遗传承月”,目的是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中的宣传与教育。2008年,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入教材、进校园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教育事业保护做出重要批示。2014年12月“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专家、官员就此提出建议和意见。可见其重要性。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一定程度上是中国“非遗”文化传承的产物;而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教育的目标之一,并且是服务于教育的。“非遗”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关系,无疑是教育学探讨的重要论域之一。2007年5月,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四川地区也陆续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用学生们乐于接受的形式来进行宣传。四川扬琴就是其中的一项。如何使这项艺术在校园中得到更好的传承,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四川扬琴进校园的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范围是在成都地区的中小学和高等院校展开。主要内容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各学校为传承“非遗”文化所开展的工作;在校师生对于四川扬琴的认识;被调查人对于校园传承四川扬琴的一些建议。调查对象主要针对在校的老师和学生,以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并辅以重点走访、个别座谈及电话访问等途径。调查问卷共发放90份,其中,中小学50份,高等院校4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在调查的学校当中,有将近23所学校在进行“非遗”文化校园传承的工作,并入选了“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民族音乐”四川省课题实验项目。其中,成华小学在常规的音乐课堂教学外,还把川剧、曲艺纳入小学生的第二课堂和课余活动当中,引导孩子们学习。青羊区的万春小学、树德实验中学等等也都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戏曲、曲艺的巨大魅力。在高校当中,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分别选择了川江号子、羌族民歌以及羌笛作为研究课题。据电子科技大学该课题负责人何帆介绍,学校已经从各个学院选出对川江号子有兴趣多名学生,通过传承人和专家的传授,他们在逐步了解并掌握这门古老的音乐。电子科技大学还准备将川江号子纳入公共选修课并编制教材。来自成都师范学院的校长刘存绪表示,“传承文化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我们成都师范学院音乐系一直在积极地思考和探索着,四川扬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这一古老文化艺术,不仅是传承人和文化部门的责任,也是成都师范学院作为高校传承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成都师范学院于2014年7月2日,与来自川渝两地的国家级、省级“四川扬琴”传承人、专家及学者聚集成都进行交流研讨,“四川扬琴”传承培训基地当日在成都师范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基地的挂牌成立,使得四川扬琴的保护与传承正式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四川扬琴,并感受其艺术魅力,从而愿意传承这一艺术形式,主动参与到四川扬琴的保护传承工作中来,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散发新的活力。

二、四川扬琴校园传承的措施

从上述调查的结果来看,在所调查的院校中,基本都上开展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有的还开设了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但对于四川扬琴的宣传与学习还远远不够。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政府途径或者面向社会,对四川扬琴进行宣传。其中,学校的板报、报刊、海报都是很好的宣传阵地,可以定期开展曲艺文化的系列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曲艺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可以通过系列活动的专题版块来举办“四川扬琴”保护的相关活动。如举办图片展和宣传栏,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或组织以“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扬琴”为主题的文艺汇演。这些都可以通过学校和相关的曲艺机构或团体的合作来实现。其次,对学校而言,引进相关师资,甚至将传承人邀请到课堂让学生现场拜师学艺等,并由此增加相关专业课程及第二课堂。也可以对专业团体进行实地参观与考察,挂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并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可以招标图书馆资源建设,购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文本或影视资料,重点收藏四川扬琴等相关曲艺类的图书音像资料,倡导并支持对已有相关资源的利用,通过组织相关的趣味活动来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四川扬琴的保护传承中去。再次,对于学校的艺术团或音乐学院等相关的专业机构来说,可以在现有的艺术人才中选择适当的人选来进行四川扬琴的学习与专业训练,比如说通过对扬琴、民族打击乐、二胡等专业的学生进行选拔,此部分学生是有一定的器乐演奏技能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普修或选修声乐,再进行四川扬琴的专业培训,从四川扬琴的培养上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可以定期进行一些演出与实践,来扩大四川扬琴的影响度,由此,我们可以成立相关的扬琴社团。通过社团的演出与宣传,扩大四川扬琴在校园中的影响力,获得更好的阶梯式的宣传与影响,以达到传承的目的。

三、四川扬琴校园传承的思考

在当今整体物质化、市场化的经济时代下,特别是在我们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还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曲艺四川扬琴的保护与开发。结合我们对部分学校的实地调研,学校课程设置与相关活动开展还不够,专业教师甚少。虽然部分学校都有相关的课程或系列活动,但其开展的内容大多是停留在对四川扬琴的具体艺术形态进行介绍,在落实到艺术形式方面的传承与如何保护等重点问题上却涉及较少。而且对于四川扬琴或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多是在“文化遗产日”前后段时间,组织一些相关的图片展或是以演出等形式进行简单的宣传,周期不长,而最终对于这些活动的影响也少有关注。且相关社团还不够强大,在校园中的影响较小,此外,学校所藏相关资料并不多,运用也不是特别充分。另一方面,大多数师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大多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上,对于四川扬琴这种技艺性的艺术形式多半只停留在兴趣性的观赏上,很少会去进行下一步的学习,也不会去过于深入的进行了解,更不会对其进行研究。虽然师生都对非物质文化保护持积极的态度,但是真正付诸行动的却很少。就算有学生参加了相关团体,多也是一时兴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相比于其他的非遗文化项目来说,四川扬琴有她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说,她需要乐器的演奏训练与声乐唱腔等训练为基础,而每件乐器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声乐训练更是对学员自身的嗓音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且两者之间还需要一定的磨合才能把这门说唱艺术演绎好。四川扬琴的学习周期比较长,对技术的要求较高,这也是四川扬琴校园传承中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更是中华文化的根和魂。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于整个中华民族具有深远的意义。四川扬琴的保护开发与校园传承模式是非遗文化传承中的一个很好的尝试。虽然这个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问题,也有其自身的弊端,但只要能将她坚持下去,并不断地完善下去,四川扬琴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即将会迎来更加骄人的成绩。(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彭科伟.浅论四川曲艺的保护和传承[J].中国音乐. 2013(4);

[2]张强.四川扬琴中扬琴的运用与演奏艺术[J].大舞台2015(11)

[3]洪霞.四川扬琴坐地传情谱新春[J].四川戏剧. 2012(01);

[4]李高.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困境、意义及途径———以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为个案[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6)

[5]张强.四川扬琴的历史溯源及传承思考[J].芒种.2015(11)

[6]李高.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的困境、意义及途径———以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为个案[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6)

猜你喜欢
扬琴非遗曲艺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