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以建筑模型、装置、影像、图像和文字等语言形式,对这场直面“物”与空间的工作营进行了淬炼和完善。参展的建筑师/艺术家、学者共11人,索尼为本次展览提供了影像设备的赞助和支持,领先的激光工程投影机为艺术增添更丰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更多样的展示意趣。
“格物”展缘起于2015年7月,由建筑师鲁安东、冯路、窦平平所召集的“格物-设计研究工作营”,以南京老城南的花露岗地段为场地,展开了一场关于建筑学理论和设计的田野调查。工作营面对一块伴随城市历史变迁体现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状态的特定场地。参与工作营的建筑师和学者们在这块充满复杂地理和社会结构的空间中延续了他们长期以来的思考,并以启示性或反思性的形式做出了表达和投射,共同建构起了对该场地的认知,或者构建了场地本身。
策展人冯路先生谈到:“‘格物展览创造的展示空间,在‘空间环境方面有很多有趣的内容,比如南京和上海、城市和美术馆的‘地理关系,又比如临时建造的建筑与再一次还原的装置等等。城市空间的变更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谈到影像方案的应用,冯路先生认为:“通过影像与声音来展现内容,对于观众来说更具吸引力,并且增强了观众的空间感受,让艺术家与观众更容易沟通。建筑艺术是比较学术型的艺术,思想概念的理解尤为重要,建筑师希望通过艺术展,让人们更关注城市,理解城市,多媒体影像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不同于现在的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艺术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基础上。我们看到,新媒体艺术已经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此次在OCAT上海馆举行的“格物”建筑展就是新媒体艺术与建筑领域的一次融合。
与之前索尼激光工程投影机和OCAT上海馆合作的展览相比,此次“格物”建筑展非常独特,第一个特点是,这是一个建筑学理念艺术化的实践与创新,不同于之前纯粹的新媒体艺术展。第二个特点是,视觉画面的作用非常多样化,有的是作品本身,有的是作品中的呈现部分,还有的是作品的注释与说明。
所以,在本次“格物”展览在大屏幕影像呈现方面更为多样,这个特点,让投影内容很丰富,包括拍摄视频、纪录片、电脑动画、设计图纸、静态照片等等,让索尼激光工程投影机的画面效果得以充分的展现。
高画质、低噪声、高稳定性是索尼激光工程投影机的核心优势,也是最适合艺术馆、美术馆、展览馆的大屏幕影像显示设备。激光光源可以实现更大的色域范围,带来色彩更真实的画面效果。同时,激光工程投影机运行噪声较低,适合艺术展示静谧的环境。
激光工程投影机在艺术展中应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是高稳定性,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环境空间不同,所以投影机吊装方位与角度都需要仔细调整,激光投影机可以实现全自由安装,适应不同环境。其次,安装调试好之后,使用时间非常长久,不会有换灯泡的问题,减少人工,同时也免除重新调试画面等问题。第三,激光光源投影机采用全密闭光机,防尘非常好,减少维护工作。第四,激光工程投影机可以长时间连续运行,对于艺术展而言非常重要,减少了备机成本。
我们看到,“格物”建筑展的重要展项中,影像是一种记录、复述、过程再现的核心体现,笔者认为这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艺术作品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了新的答案:不只是最终呈现的状态,艺术作品还包括它的整个过程,而这整个过程的记录与再现,是这个艺术品本身的一部分,视觉化方案,多媒体呈现变得尤为重要。
对于每一件作品,观众第一反应是从视觉中寻找线索和评判标准。而很多专业或抽象的艺术,比如建筑艺术,作品背后有丰富和多层次的知识。观众很难直接地了解建筑师的创作动机,这就需要建筑师去解释自己的作品,包括创作动机和基础,这样才能完整体现艺术作品的价值。
从艺术作品诠释的角度看,大屏幕影像是最好的手段,因为它可以提供多种方式,非常自由,实现多角度,多维度的呈现。从创意思路和草稿开始,思路梳理、构架体系、记录过程、重现现场、信息反馈,这整个的过程,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甚至维度的限制,共同呈现给观众,最重要的是,这个作品与过程,带给观众怎样体验和感受。所以,笔者认为对作品的诠释与记录,已经成为了艺术作品整体的一部分,对作品价值和意义有着重要的作用。相信激光工程投影机打造的大画面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艺术展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