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态课堂助推生命成长

2016-05-14 01:11郑明慧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生态化生态课堂

郑明慧

【摘 要】教育目的的实现与课堂效果有重要关系,近几年来对于课堂范式的探究层出不穷。但是在课堂中仍存在一些违背新课改精神的现象存在,必须“扬长避短”,构建生态课堂。围绕学生、教师、环境打造高效与有趣的课堂,创新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生态课堂;共生高效

课堂是师生在特定的时空中交集并共同演绎生命意义的舞台,课堂范式随着时空的发展而不断转换,在当前新课改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构建生态课堂是顺应教育发展潮流的。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概念界定

生态课堂的提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生态课堂是将教育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生态学的考察方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它克服了从个体出发的、孤立的思考方法,认识到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除了联系的眼光,生态学还从发展、和谐与共生的角度来探究自然、技术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借鉴生态学中生命、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将课堂中的人文环境塑造成互动和谐的状态,以达到更好的教和学,就是生态课堂所要追求的效果。

生态课堂遵循着生态平衡规律,即各个因子和谐、平衡才能发挥各组成要素的正常功能,并由此产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目的。生态课堂的出现唤醒了一种思维方式,学校教育以课堂为轴心,从认知领域到生命领域,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

2.理论基础

追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对于教育的探索百家争鸣,其中道教主张自然无为,天地万物中本来就存在着最大的和谐,教育应该返璞归真,摒弃教育对生命的异化思想。《周易》中也对教育“顺自然”的状态有所论证,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想象,但归根究底是自然的产物,教育应该遵循“顺自然”的法则,“顺”即顺应、适应、遵循,此处的“自然”并非指大自然本身,而是大自然中的“本然”法则与状态。

在西方,“教育”本义为“引出”或“导出”,即把某种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发出来,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所以教育本身内涵中就有强调生态之意,教育活动追求的就是把自然人所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使其自然发展的一种状态。

二、构建生态课堂的必要性

传统高中教学中,带有浓厚的“功利性”,以取得高分为目的,这严重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在这种目的的主导下:

首先,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凸显。现有课堂教师掌控了话语权,预设代替了生成,学生在这样严密控制的对话中,失去了个性、情感和思想,特别是自主发展的权利,陷入精神上的单一与苍白。甚至,有些课堂,缺失的是目标的落实,展现的是肤浅甚至是虚假的学生主体性。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教师生本观念欠缺,教师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更应该是引导者和塑造者,但是现实课堂中,仍然有许多教师扮演者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秩序的控制者,甚至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者;另一方面,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会受到教师的影响,但学生应该认识到,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课堂中,应该抛弃被动接受知识的心态,主动探索知识。

其次,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师是生态课堂实现的关键,而目前状况是很多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填鸭、灌输等屡见不鲜。传统课堂还霸占着目前的讲台,课堂缺乏创新的气氛。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化,而教师未能及时洞察,青少年在高中时期认知各要素迅速发展,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抽象逻辑思维进入了成熟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大幅度的发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上应该结合高中生认知特点,选择适合高中生的教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形式,由浅入深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力求拓宽学生视野,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述种种问题给教育者带来了挑战,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探索一种能够助推生命成长的新模式。

三、构建生态课堂的途径

1.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树立生态化教学观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做到真正的主人,就需要课堂的参与者教师能够改变教学氛围,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生为本,使学生回到教学的中心地位。生态学理论认为:在一个群落中,每个个体都有不同于其它的时间、空间位置,所以需要明确学生和教师各自的生态位置,以学生为主体,发现学生的差异,保护学生的个性,树立生态化教学观,因材施教。

2.学生应该主动学习,树立生态化学习观

生态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在生态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学的权威者、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育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引导者。生态课堂给予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

在生态课堂中学习效果的取得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努力。“上学为教,下学者,学习也。言教人乃是益己学之半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了教学活动,那么整个课堂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成长,教师应该树立生态化的教学观,学生应该树立生态化的学习观,二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结果,两者的协调统一构成了课堂动态平衡的外部特征。其中,生态化的学习观主要是指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传统课堂中的学生参与多是指课堂中的参与,新课改及生态课堂中强调学生参与备课,学生应该主动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等整合到教师的教案中来,形成相关的课堂问题和知识答案;同时学生也要参与讲课,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学生还要参与命题和给出答案。通过参与,培养合作共生意识。

3.构建生态化的师生关系

课堂中存在着许多种关系,比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自我关系、物我关系、人与环境关系等等。在生态课堂中,师生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生态课堂强调民主与尊重,就是说在课堂场域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要求被尊重的权利,都有自由表达自己思想观点而不受压制的自由,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与其他学生同样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地位上也是平等的。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生态课堂中的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交往教学。这种交往教学观主张,教学的实质应该是交往基础上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话,而不仅是知识的授受。一般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是基于系统优化的思想,我们认为不应把教学仅仅简化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为课堂中的各生态因子之间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单向的、分割的整体。所以需要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统筹考虑,优化组合,达到学生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哈明.教学的革命[M].罗德荣,译.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2:9-11.

[2]朱开炎.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3]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2010(3).

[4]王玉红.生态成长在课堂——构建“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探索,2012(11).

猜你喜欢
生态化生态课堂
高中历史生态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写字大课堂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化研究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盱眙生态藕